在论证分子的运动时,因为浓氨水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小华等同学利用这种性质,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浓氨水是由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1)将甲、乙两组装置分别放置一段时间,发现甲装置中的现象是 A杯中的液体变红A杯中的液体变红,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这个特点还受 温度温度的影响。
(2)这个实验中采用了甲、乙两组装置,甲是作为 实验实验组。本实验说明了是 氨氨分子起到了作用。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答案】A杯中的液体变红;无明显现象;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实验;氨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26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材料。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是不存在的。
材料二: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如图实验:把一端封闭的长玻璃管装满水银倒置一个敞口的水银槽里,水银从玻璃管顶部下降了一段距离后,液面不再下降,高度总保持距槽中水银面76厘米左右。
针对托里拆利实验有人提出了水银柱上方应该是真空的结论,反对者提出了疑问。
(1)一些反对者认为上方并不真空,而是充满了水银蒸汽,水银柱下降的原因就在于一部分水银的蒸发,使水银减少。为了反驳这一观点,帕斯卡同时拿出酒和水,询问反对者:用酒和水做托里拆利实验,酒柱与水柱哪个液面下降得更多?
反对者们认为酒的液面下降得更多,原因是 。但是实验现象却是水柱液面下降得更多。
(2)另一些反对者认为,由于管内遗留了少量空气,才使水银液面下降,所以管内并不真空。帕斯卡利用1米左右长、很多不同直径的玻璃管进行托里拆利实验,如果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就可以反驳反对者们的观点。
(3)下列关于科学本质及科学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
A.公元1646年前,所有人都赞同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空不存在”的观点
B.科学实验中要努力得到和前人一样的实验结论
C.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发布:2024/8/2 8:0:9组卷:30引用:2难度:0.5 -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下正确的是( )
发布:2024/9/14 4:0:8组卷:4引用:2难度:0.5 -
3.从下列关于物质微观描述中错误的是( )
发布:2024/7/27 8:0:9组卷:29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