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读数时代(节选)ㅤㅤ①我们的祖先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以后可以慷慨地存而不论了。这就是气魄。“举一反三”的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左传》之中的这句话也很有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都只想说到“三”为止。士别三日,三寸之舌,三缄其口,三脚猫——古人数到三之后似乎就没什么耐心了。
ㅤㅤ②我们的祖先活在诗意之中。我们的祖先大约很少数到一千之外——他们的生活之中没有多少东西超得过一千。不可胜数的时候,他们就用“千军万马”“多如牛毛”或者“过江之鲫”来打发——他们才不想为数字费神。
ㅤㅤ③什么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携带一大批数字、图表、公式到来的。现代社会的风格就是用数字说明问题。猜测、想像、面壁构思、电光石火般的灵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拿出数据来。数字开始对社会的每一个局部精耕细作。选举票数。考试分数。工资级别。退休年龄。雨量多少毫米。时速多少公里。导弹锁定了4号目标。地球上每天消失20个物种。发出问卷调查表2万张,回收13672张。82%的人倾向于使用甲图案作为会标。6%的人倾向于乙图标。4%的人倾向于丙图标。2%的人提出自己的方案……
ㅤㅤ④我们口袋里的纸币是一大怪物。古人用的是金元宝、纹银或者铜钱,托在手心沉甸甸的。现在好了,一张薄薄的纸片,上标明几个数字,就可以扛回面包、牛肉或者电冰箱。银行无非是一个巨型数学家。一大批银行职员在各种纷杂的数字之间算来算去,居然就算出了火车、轮船和高速公路。对于那些只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老实人说来,这的确匪夷所思。
(1)没有表示“不可胜数”的意思的成语是
C
C

A.千军万马
B.多如牛毛
C.三生万物
D.过江之鲫
(2)现代社会的人们对待数字的态度是
B
B

A.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
B.喜欢用数字说明问题。
C.不想为数字费神。
D.对于数字非常潇洒。
(3)关于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这两个句子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B.这是反问句,用疑问的方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C.其中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D.句子强调了现代社会的非常关注数字的特点。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现代社会的风格就是用数字说明问题。”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常用客观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我们在竞选班干部时,采取投票制,票数多的人就是班长。还有在去超市购物时,购买同一种商品,总要货比三家,既便宜又实惠的商品才会更收大家的青睐。
生活中我们常用客观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我们在竞选班干部时,采取投票制,票数多的人就是班长。还有在去超市购物时,购买同一种商品,总要货比三家,既便宜又实惠的商品才会更收大家的青睐。

(5)读文章,从内容(局部/整体)、写法、启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至少提两个问题。再选择其中的一个,尝试解答。
问题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问题2:
“银行无非是一个巨型数学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银行无非是一个巨型数学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问题3: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ㅤㅤ我选择解答问题
1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数字。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数字。

【答案】C;B;B;生活中我们常用客观的数据来说明问题。比如,我们在竞选班干部时,采取投票制,票数多的人就是班长。还有在去超市购物时,购买同一种商品,总要货比三家,既便宜又实惠的商品才会更收大家的青睐。;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银行无非是一个巨型数学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数字。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8/1 8:0:9组卷:7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审视--
     

    半晌--
     

    教诲--
     

    发布:2025/3/13 8:0:2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2.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展示
     
        
    劝告
     
      
    四周
     

    发布:2025/3/13 9:0:2组卷:3引用:1难度:0.7
  • 3.写出与画线词语的近义词。
    (1)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2)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4)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
     

    发布:2025/3/13 8:30:2组卷:8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