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剑门道中遇微雨①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成都大阅②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③,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④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注释:①本诗写于作者从抗金前线调回后方成都的途中。②大阅:大阅兵。③雪岭蓬婆外:岷山主峰以外的地区,名义上属四川制置使统辖,实则为吐蕃占据。下句中的“渭水”,指长安地区,当时被金人占据。④橐(gǎo):箭囊。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D
A.《剑门》诗前两句,写出了长途跋涉的情状,“无处不”即“处处都”,既指过往所经之地,也包括此时的剑门途中。
B.《成都》诗首联,“爽气新”既写出秋季雨后的特点,又与“遥见”相呼应,表现出阅兵场天朗气清的开阔景象。
C.《成都》诗颔联,运用夸张手法渲染阅兵声势浩大,寄托了诗人的美好理想与远大抱负,笔调雄壮,气势昂扬。
D.《成都》诗后两联,情感转入低沉,先以风中旗影闪动比喻小人当道,再写“属橐缚裤”的军人装束宽慰了自己。
(2)《剑门》诗中的“销魂”,意指悲伤愁苦。下列诗句中“销魂”的含义与之不同的一项是CC
A.日暮黄云千里昏,壮心轻别不销魂。勤君用却龙泉剑,莫负平生国士恩。(钱起《送傅管记赴蜀军》)
B.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韦庄《清平乐》)
C.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朱敦儒《水调歌头》)
D.芳草江头路,斜阳郭外村。匆匆十年梦,故国黯销魂。(文天祥《过池州见九华有感》)
(3)作者在两首诗中都写到了自己的“文人”身份,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不同之处。
【考点】理解诗词内容.
【答案】D;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48引用:1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发布:2025/1/1 4:30:2组卷:5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① 断塘②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粉香梅圃,万瓦玉参差。一曲乐天词,富贵似吴王在时。
【注】①张可久:元代散曲家,他仕途失意,作品大多记游怀古。②断塘:指脂粉塘,为吴王宫人倾倒脂粉及洗濯处,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下。
(1)下面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断塘”写起,使读者与因西施驰名的姑苏台发生感情上的联系,给人想象的空间。
B.三、四句由觅西施不得,写到因见柳树积雪引发作者登临姑苏台“萧萧鬓丝”的怅惘。
C.文中提及白居易的诗,意在将自己赏雪的诗文与白诗作比,传达出对“乐天词”的喜爱。
D.如今台上的“富贵”气象不过是如银如粉如玉的雪堆造成的错觉而已,暗示了诗人的失落。
(2)此曲题为“姑苏台赏雪”,但文中无一“雪”字,诗人是如何写“雪”的?发布:2025/1/1 4:30:2组卷:17引用:3难度:0.5 -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⑥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传说为蜀王杜字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1)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直接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的遗憾寄予眼前的芳丛。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2)诗歌颔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了杜鹃鸟,杜鹃鸟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3难度:0.5
相关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