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材料一 汉字之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很多人说汉字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材料二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门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常常会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如将“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等。
材料三 汉字是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人们都知道语言逻辑思维开发左脑功能,而形象情感生活开发右脑功能,汉字组成的视觉语言,具备了双重功能,既能促进概念逻辑思维的发展,又能靠文字图形促进右脑的想象和情绪活动。所以因左脑外伤得了“失语症”的病人,不能听和说,却仍能看懂汉字写成的文章,可见汉字对左右脑的开发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阅读材料一,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 BB。
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
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
D.生活中出现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2)细读材料二,用关键词的形式简要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①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
②中小学生在写作中滥用网络语言。中小学生在写作中滥用网络语言。
③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层出不穷,商家为引人注意故意篡改成语。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层出不穷,商家为引人注意故意篡改成语。
(3)材料三介绍了汉字的一种优越性是 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你觉得汉字还有哪些优越性,请简要写出两条。
①汉字稳定,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力强。汉字稳定,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力强。
②汉语词汇极丰富,易表达。汉语词汇极丰富,易表达。
(4)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把合适的序号填写在横着中。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E.楷书
①甲骨文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
②楷书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5)大部分汉字都具有表音、表义的双重功能,这与强调象形性的汉字起源有直接关系,你能根据下面四个字的字源写出相对应的汉字吗?
(6)生活中,除了将“刻不容缓”写成“咳不容缓”,你还发现过哪些将成语乱改为广告词的现象?请列举两例。
①无胃不治(胃——微、治——至)(胃药广告)无胃不治(胃——微、治——至)(胃药广告)
②默默无蚊(蚊——闻)(蚊香广告)默默无蚊(蚊——闻)(蚊香广告)
【答案】B;电脑和手机的使用让人们“提笔忘字”。;中小学生在写作中滥用网络语言。;生活中的错别字现象层出不穷,商家为引人注意故意篡改成语。;世上独有的双脑文字;汉字稳定,历史悠久,文化传承力强。;汉语词汇极丰富,易表达。;甲骨文;楷书;无胃不治(胃——微、治——至)(胃药广告);默默无蚊(蚊——闻)(蚊香广告)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9 8:0:9组卷:6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侵华日军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时年仅13岁。
材料二: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jù)在上甘岭的敌人,他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负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邱少云身上燃起了大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古往今来,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爱国英雄的一组是A.孔子 岳飞 杨靖宇 B.李白 方志敏 董存瑞 C.林则徐 黄继光 赵一曼
(3)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并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发布:2025/3/12 8:0:1组卷:29引用:1难度:0.8 -
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发布:2025/3/9 21:30:2组卷:35引用:5难度:0.4 -
3.非连续性文本。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阅资料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19.3% 34.4% 30% 16.3%
A.有82.9%的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B.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多。
C.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上网是为了看动漫、电影和下载音乐。
D.有16.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查阅资料。
(2)你觉得上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反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向广大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发布:2025/3/9 11:0:2组卷:41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