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哉,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越王许诺,乃命谐稽郢行成于吴,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紧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握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吴王夫差乃告谐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申胥①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也。大夫种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邈王忠。”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乃许之成。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跟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诺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戳”王弗听。
十二年,齐人与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玉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敢告于大夫。”申胥对曰:“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将死,回:“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遂自杀。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C
A.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B.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C.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D.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B
A.成,平定,讲和。文中“不如约辞行成”是说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
B.“而”有多种用法,文中“而无拂吾虑”的“而”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C.众庶,指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黔首、黎民、庶民、黎庶、黎元等。
D.敢,冒昧。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从而削弱吴国。
B.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
C.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废弃错误法令,减轻民众赋税,让民众富裕起来,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人数增加,壮大了越国实力。
D.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有听他的劝谏,打败齐国归来,责伺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王之于越也,繁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
②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
(5)在对待越国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存在分歧,概括伍子胥的观点。
【答案】C;B;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15引用:5难度:0.5
相似题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安石,临川人。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寻通判舒州。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召试馆职不就欧阳修荐为谏官安石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又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发布:2024/9/8 7:0:8组卷:35引用:2难度:0.5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蒙(继承)故业,因(沿袭)遗策
②不爱(喜欢)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致(导致)万乘之势
④延(延续)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⑤蹑足(置身,参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⑥谪戍之众,非抗(抵抗)于九国之师也
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衡量)大发布:2024/7/29 8:0:9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0/31 9:30:2组卷:195引用:10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