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出淤泥而不染”。水滴落在荷叶上总是聚集在中央凹陷处,顺着荷叶表面滚落时会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实验,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
(1)查阅资料发现: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
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A、B两个区域,处理方法及结果如表所示。
A区域 | B区域 | |
处理方法 | 物质甲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 ? |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的状态。 | ||
实验结果 | ![]()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
![]()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
表面蜡质
表面蜡质
对“自洁效应”的影响。②B区域起对照作用,处理方法为:
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
。③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实验结论:
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
。(2)进一步研究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的关系。
实验二: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2所示。

查阅资料: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

请你参考实验一,设计实验证明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的关系,写出主要步骤:
步骤:①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②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③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状态;④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结论是: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
步骤:①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②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③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状态;④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结论是: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
(可以使用文字、表格或流程图表示),预期实验结果:1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凝聚成球状水滴
1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凝聚成球状水滴
。(3)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广泛应用。
①根据图,分析防油不粘锅是如何模拟荷叶“自洁效应”的:
由于莲叶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换言之,水与叶面的接触角会大于150度,只要叶面稍微倾斜,水珠就会滚离叶面
由于莲叶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换言之,水与叶面的接触角会大于150度,只要叶面稍微倾斜,水珠就会滚离叶面
。
②除不粘锅外,举出荷叶“自洁效应”应用的一个生活实例:
防水涂料、防水布料制成的衣物和伞等
防水涂料、防水布料制成的衣物和伞等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答案】表面蜡质;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步骤:①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②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③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状态;④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结论是: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1区域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凝聚成球状水滴;由于莲叶具有疏水、不吸水的表面,落在叶面上的雨水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水珠,换言之,水与叶面的接触角会大于150度,只要叶面稍微倾斜,水珠就会滚离叶面;防水涂料、防水布料制成的衣物和伞等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9/28 1:0:2组卷:41引用:3难度:0.6
相似题
-
1.“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人因此说“蛆是腐肉变来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提示:蛆是苍蝇的幼虫,只有苍蝇产卵后才有可能出现。肉类腐烂是腐败细菌作用的结果。高温灭菌,防止苍蝇接触,可使肉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新鲜。)
发布:2025/1/17 8:0:2组卷:5引用:3难度:0.4 -
2.张宁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烂的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根据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张宁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个相同的玻璃碗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肉 ③纱布)
(1)提出问题:腐烂肉上的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
请指出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是发布:2025/1/17 8:0:2组卷:6引用:2难度:0.3 -
3.张青同学有天观察到一块腐肉上有一些蛆(苍蝇幼虫),他产生了疑问“蛆是从哪儿来的呢?”请你用以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实验,帮张青同学解开这个疑团.(实验材料:①两相同的培养皿 ②两块大小相同的猪肉 ③纱布)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实验计划.
(4)实施实验计划:将两个培养皿编号为A、B并分别放入一块猪肉;A培养皿口盖上
(5)分析并得出结论:
(6)以上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设置了发布:2025/1/17 8:0:2组卷:10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