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阅读回答问题。
多彩固原
王楚笛
      ①和宁夏固原相识是一次计划外的邂逅。在天津机场坐上飞机的那一刻,我就一直在脑海中想象固原的模样。
      ②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西陲、典型的黄土地,地理书上的这些词汇集在一起,就是我对固原简略的印象。我知道,包括固原在内的西海固一度被称为“苦甲天下”,在我的想象中,那里黄土裸露、千沟万壑、偏远闭塞,土地肯定是缺乏生机、单调灰暗的。然而,当飞机缓缓下降,透过舷窗俯瞰下去,眼前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大不一样。
      ③初见固原,大地是绿色的。从飞机的舷窗往外看,湛蓝透彻的天空、伸手可摘的白云、满眼翠绿的青山、层层叠叠的梯田,让我很难将这座城市同黄土联系在一起。驱车前往市中心,道路两旁种满高大挺拔的白杨、细枝低垂的柳树、低矮繁密的灌木,还有五颜六色的鲜花在树下绽放,共同编织出固原的美丽容貌。固原就这样依偎在青葱翠绿的怀抱之中,安静平和。
      ④从固原市城区到固原市所属的泾源、隆德、西吉和彭阳四县,都有畅通的高速公路,每一条高速公路都把人带向绿色的世界:郁郁葱葱的六盘山、溪水流淌的小南川、国家地质公园火石寨……我在龙王坝遇到一位穿白衬衫的男子,一交谈,得知他是一名回乡大学生,带领乡亲们用心经营,竟在几年时间内,就将龙王坝打造成迷人的乡村度假景点。我还了解到,二十年前还是一片贫瘠高原的彭阳县,现在竟已有极高的森林覆盖率。这不禁让我感叹当地人民的创造力与执行力。傍晚时分,站在以梯田景色闻名一方的金鸡坪前,放眼望去,夕阳下绿色、橙色的梯田互相交织,构成一幅美丽的大地图画。这使我想起固原朋友和我讲过的话:“固原这个地方啊,都说土地贫瘠,什么都种不了。可我们不信啊,大家都铆足了劲,想尽办法植树种草。你现在看一看,很多南方的树在这里都长得很好!事实证明,只要一茬接着一茬干,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建设好美丽家园!”
      ⑤一般来说,来固原的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这里的红色革命历史而来。站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天台上,眺望对面山头的红军长征纪念亭,头顶飘扬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为当年红军不畏牺牲的精神而高歌。举目望去,几只飞鸟掠过蓝天,淡淡的云朵仿佛挂在浅蓝色的幕布上。“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诗情画意浮现在眼前。大名鼎鼎的将台堡就在不远处。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在彭阳县乔家渠村,我还见到当年接待毛主席的乔生魁老人的孙子——乔德雄。当年的老窑洞,如今已改成毛主席宿营暨彭阳县革命纪念馆,乔德雄全家则住进老窑洞对面新建的三孔砖结构宽敞窑洞内。乔德雄告诉我,自己不愿意搬走,就想留在这里,就近守着这块革命圣地,把中国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颂下去。
      ⑥随着对固原了解的增多,我对固原的黄色也有了深的认识。固原的黄色不仅指的是深厚的黄土,更是这片黄土之上孕育的灿烂文明。那条横穿固原的战国秦长城,虽然只剩下一段蜿蜒的土坡,却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顽强屹立的精神。固原博物馆内收藏的鎏金银壶、琉璃碗等珍品,引发着人们对这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曾经繁华的无穷想象。还有鼎鼎有名的须弥山石窟,成为古丝绸之路繁荣盛景和东西文明大交流大融合灿烂成果的见证者。
      ⑦几天的走访见闻,让我看到一个生机蓬勃的多彩固原。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我遇到再走长征路的央媒记者,长征精神正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身上传递。在固原市大力扶持的“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园,我看到“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一棵苗”的朴实发展思路,正使固原山川更加秀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在现代化的固原博物馆、修缮中的老城墙、被精心保护的秦长城,我更看到富裕起来的固原人对悠久厚重的文明传统的珍惜与呵护。
      ⑧返程的飞机腾空而起,回头再看机翼下的固原,如诗如画,令人流连。我相信,固原人民一定会用勤劳的双手,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描绘出更加绚烂的画作。
(1)作为赞美固原的文章,第②段为何回顾“苦甲天下”?
(2)⑤段画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请品析。
(3)⑥段加点词“更”在结构与主题方面有何作用。
(4)联系全文说说“多彩固原”的具体理解。
(5)文章在描述固原观感的时,写了几个人物,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蕴有哪些?
(6)请你为固原红色旅游写一则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答案】(1)欲扬先抑,形成对比,突出了固原的巨大变化,表现达作者对固原的赞美。
(2)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旗帜有力飘飞的情形,极具画面感,展现长征精神的雄健有力,慷慨激昂。
(3)一改对固原偏远闭塞的认识,理解了黄土高原历史的厚重。不仅是深厚的黄土,还是灿烂的文明,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汇的见证。结构上:“更”字与前文照应,是内容和意义的推进。
(4)“多彩”指绿色生态美、红色革命文化美、黄土高原历史文明厚重之美。绿之韵体现在青山绿水的景色美,生态和谐的氛围美,农业发展的产业美;红之味体现革命圣地历史文物令人动容,革命精神令人震撼,遗产保护令人沉思;黄之厚,体现在历史深厚名胜众多,民风淳厚,民族精神深厚。
(5)他们是多彩固原的创造者,固原文明的传承者;真实地表现了固原的生活,给读者近距离的感受;写大学生村官,文明传承人等,意在思考固原的飞速的发展历程,前景美好;丰富文章的主题表达,引发读者共鸣。
(6)示例:探寻红色足迹,传承奋斗精神。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4 8:0:9组卷:3引用:1难度:0.3
相似题
  • 1.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追忆逝者的文章,试简要分析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6引用:3难度:0.7
  • 2.《爱莲说》一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1引用:2难度:0.4
  • 3.课文《老王》写人记事,材料较为琐碎,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发布:2024/12/26 22:0:1组卷:37引用:2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