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更新不仅由自身遗传学和生态学特性决定,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表示意武夷山固定样地的微地形特征及幼树生长状况。据此完成1~3题。
微地形 | 陡坡 | 凹地 | 凸地 | 缓坡 |
样方数量 | 50 | 29 | 41 | 40 |
面积/公顷 | 2 | 1.16 | 1.64 | 1.6 |
平均海拔/m | 1780 | 1802 | 1818 | 1825 |
平均坡度/° | 35 | 29 | 23 | 11 |
林分密度(株/公顷) | 2247 | 2520 | 3400 | 3654 |
幼树密度(株/公顷) | 400 | 230 | 150 | 140 |
幼树平均树高/m | 3.45 | 3.90 | 4.15 | 4.35 |
幼树平均树高主要取决于( )
①平均坡度
②水热条件
③林分密度
④资源竞争
【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答案】B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27 14:0:0组卷:2引用:0难度:0.5
相似题
-
1.读图,回答12~13题。
图中P处自然保护区的沼泽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 )发布:2024/12/31 15:30:1组卷:6引用:1难度:0.8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极小种群野生物种数量少,随时面临灭绝危险,云南省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使得极小种群野生物种得到培育壮大。如图示意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物种保护时间轴。
简述云南极小种群野生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及当地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发布:2024/12/18 13:30:2组卷:13引用:1难度:0.3 -
3.如图为大范围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圈层。读图完成35~36题。
图中乙、丙两圈层实现物质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发布:2024/12/31 15:0:1组卷:5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