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同学们准备围绕北京中轴线制作展板,下面是他们查阅的相关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北京中轴线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是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化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ㅤㅤ为了加强对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并为申遗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明确,中轴线的具体遗产点位包括北京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太庙、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筑等,还包括中轴线居中对称格局下形成的历史城廓、历史街巷、城市标志物、景观视廓、历史河湖水系、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
(选自《北京日报》)
[材料二]
ㅤㅤ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集中展现了13世纪至今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这样描述北京中轴线:“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ㅤㅤ北京中轴线,彰显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例如,北京钟鼓楼里设有计时仪器、定更之鼓、报时之钟,凭借其高大的建筑形体和特殊的扩音构造,向当时的人们推送时间,充分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ㅤㅤ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赓续不绝的发展;也见证了大国首都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的风貌。在修缮、疏解、更新中。北京中轴线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与历史一同“成长”,前门大街推动传统老字号商业升级,突出字老字号“氛围感”和“体验感”:四联美发博物馆、盛锡福帽子博物馆等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让游客在新体验中感受老字号的情怀。
[材料三]

[材料四]
ㅤㅤ周末,妈妈带滑豆豆在北京中轴线上参观、游玩。午饭时间到了,妈妈特意给豆豆点了一道京味美食烤鸭。
ㅤㅤ豆豆好奇地问:“妈妈,吃完烤鸭,咱们还去哪里呀?”妈妈笑了笑说:“在北京中轴线上,聚集着不少中华老字号。内联升鞋店、吴裕泰茶庄、六必居酱园……这些老字号都是历史悠久的老店,咱们可以去好好逛一逛。”
ㅤㅤ正说着,烤鸭端上来了。“好香的味道!”豆豆凑上去闻了闻,情不自禁地夸赞起来。
ㅤㅤ“豆豆,慢慢吃,一会儿咱们还可以去参观博物馆。行走在中轴线上,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里参观体验,见是别有一番味道。”
(1)根据材料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②[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申遗的目的和申遗工作的进展。
×
×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
×

(2)[材料二]中引用了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北京中轴线的描述,联系上下文体会引用的好处,选出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C
C

A.引用建筑领域专家的相关表述,可以增强说服力。
B.引用的内容与前文的介绍相呼应,增强了表现力。
C.引用的话详细介绍了中轴线的景观,很有想象力。
D.引用的这段描述饱含赞美热爱之情,增强感染力。
(3)[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选出对其作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
A

A.以钟鼓楼为例展示古人的智慧才干,真实可信,更具说服力。
B.列举鼓接里的仪器,生动形象地介绍古人是如何计算时间的。
C.以鼓接为例,印证中轴线建筑的对称、有序,表达准确严谨。
(4)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第三列的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填在第一行括号里的一项
C
C

A.命名原因
B.历史背景
C.亲民新体验
D.现代新技术
(5)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四]中“味道”一词的意思:
第一处:
烤鸭的美味味道。
烤鸭的美味味道。

第二处:
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
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

(6)同学们想在展板中介绍“中轴线上的老字号”,可以重点参考哪些材料,选择正确的一项
D
D

A.[材料一]和[材料二]
B.[材料二]和[材料三]
C.[材料一]和[材料四]
D.[材料二]和[材料四]
(7)同学们围绕“北京中轴线正在焕发新活力”在展板上设计了一个专栏,正在就备选素材进行讨论。请你从以下备选素材中推荐一个案材,完成推荐表。
观点 素材(填写序号) 结合推荐的案材简述推荐理由
北京中轴线正在焕发新活力
B
B
先农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通过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和相关活动,重现了清朝皇帝每年春节时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参观和关注,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先农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通过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和相关活动,重现了清朝皇帝每年春节时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参观和关注,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备选素材:
A.鼓楼增设数字互动体验展;B.先农坛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C.推动传统老字号升级
(8)展板最后个版块为“我为北京中轴线申遗送祝福”,每个同学都要在展板上留言。把你的祝福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祝福语:
祝愿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希望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
祝愿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希望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

【答案】√;×;×;C;A;C;烤鸭的美味味道。;到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参观体验所得到的感受和印象。;D;B;先农坛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文化遗产,通过恢复“一亩三分地”的种植和相关活动,重现了清朝皇帝每年春节时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参观和关注,为北京中轴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祝愿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希望这条历史悠久的道路能够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悠久文化和历史。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30 8:0:9组卷:49引用:1难度:0.1
相似题
  • 1.非连续性文本。
    项目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查阅资料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19.3% 34.4% 30% 16.3%
    (1)下列从统计表中得出的结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有82.9%的学生每天都会上网。
    B.中小学生上网的人数不多。
    C.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小学生上网是为了看动漫、电影和下载音乐。
    D.有16.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查阅资料。
    (2)你觉得上网和学习成绩的好坏有关系吗?说说你的理由。
    (3)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反映的情况,结合自己的体会,向广大中小学生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发布:2025/3/9 11:0:2组卷:41引用:3难度:0.5
  • 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发布:2025/3/9 21:30:2组卷:35引用:5难度:0.4
  • 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经常受到侵华日军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侵华日军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他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牺牲时年仅13岁。
          材料二:邱少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jù)在上甘岭的敌人,他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负了发起冲锋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邱少云身上燃起了大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也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古往今来,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他们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下列选项中,都属于爱国英雄的一组是
     

    A.孔子 岳飞 杨靖宇
    B.李白 方志敏 董存瑞
    C.林则徐 黄继光 赵一曼
    (2)阅读两则材料,从牺牲时“年仅13岁”“年仅26岁”这些语句中,我感受到了
     

    (3)从两则材料中,选择一个最打动你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并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发布:2025/3/12 8:0:1组卷:29引用:1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