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是研究物质性质及其转化的基本出发点。
(1)从物质分类看,Na2CO3和NaHCO3均属于 dd(选填序号),因此具有某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2)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转化。
【实验1】加热碳酸氢钠固体,装置如图所示。
①利用上述装置可实现NaHCO3向Na2CO3发生转化,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Na2CO3+CO2↑+H2O2NaHCO3 △ Na2CO3+CO2↑+H2O。
【实验2】分别向滴有2滴酚酞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实验记录如下:
△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 |
溶液浅红色褪去,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
![]() |
开始时,溶液的红色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继续滴加盐酸,当溶液的红色明显变浅时,气泡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溶液的颜色变为浅红色,继续滴加盐酸,溶液的浅红色褪去,有大量气泡出现。 |
HCO3-+H+=H2O+CO2↑
HCO3-+H+=H2O+CO2↑
。③实验2-2中,实现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化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
。④通过上述实验,从物质组成上分析Na2CO3转化为NaHCO3,加入盐酸的作用是
提供氢离子,使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
提供氢离子,使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
;碳酸也可实现上述转化,写出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3)探究NaCl转化为NaHCO3。
资料i:
物质 | NaCl | NaHCO3 | NH4HCO3 | NH4Cl |
20℃时的溶解度(g/100gH2O) | 36.0 | 9.6 | 21.7 | 37.2 |
①向饱和NaCl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无NaHCO3生成,原因是
若生成NaHCO3,则与同时产生的HCl不能共存[或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液中c(H2CO3)小,且难以电离出大量的HCO3-]
若生成NaHCO3,则与同时产生的HCl不能共存[或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液中c(H2CO3)小,且难以电离出大量的HCO3-]
。②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再通入CO2,在溶液中可析出NaHCO3晶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通入NH3的作用是 NH3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能吸收大量的CO2,产生高浓度的HCO3-,与Na+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
NH3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能吸收大量的CO2,产生高浓度的HCO3-,与Na+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答案】d;2NaHCO3 Na2CO3+CO2↑+H2O;HCO3-+H+=H2O+CO2↑;溶液由红色变为浅红色;提供氢离子,使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Na2CO3+CO2+H2O=2NaHCO3;若生成NaHCO3,则与同时产生的HCl不能共存[或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液中c(H2CO3)小,且难以电离出大量的HCO3-];NH3+CO2+NaCl+H2O═NaHCO3↓+NH4Cl;NH3溶于水同时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能吸收大量的CO2,产生高浓度的HCO3-,与Na+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小的NaHCO3,从溶液中析出
△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4/20 14:35:0组卷:53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