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部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双方的争议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订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拿出来接受检验,看谁的历法更符合实际,就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订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的制订、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摘编自江晓原等《科学史十五讲》)(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CC
A.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所以“盖天说”中“天在上,地在下”的说法是正确的。
B.隋朝的科学家依据实地天文观测,“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得到了“浑天说”可信的结论。
C.政治与宗教也会存在各自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并没有出现这些非学术因素介入“浑盖之争”中的情况。
D.“勾股定理”这类著名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合理的一项是CC
A.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B.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这一举动给当时的天文学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一些科学研究以盖天说为依据。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比如《太初历》的制订、张衡浑天仪的发明、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不多见,因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3)概括在“浑盖之争”中,古人秉持的原则有哪些?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科学传统?
【考点】课文内容分析.
【答案】C;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