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一词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A.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B.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请你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选取一个或一群人物,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至少两个)说说你理解的“英雄”的含义。
【答案】示例一: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在长征路上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的状态)到达西藏,与朱德会师。他们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英雄。
示例二: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组织了反抗袁世凯的爱国运动。他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工人纠察队,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直到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苏区。为了保住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他是一个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英雄。
示例三: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三十个红军战士背了枪和手榴弹,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不怕饥饿、受伤、中弹,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些红军战士都是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雄。
示例二: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组织了反抗袁世凯的爱国运动。他和上海的工人领袖一起组织工人纠察队,训练了武装力量,进行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转入地下活动,直到1931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达苏区。为了保住苏维埃,周恩来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他是一个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英雄。
示例三:在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中,三十个红军战士背了枪和手榴弹,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不怕饥饿、受伤、中弹,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这些红军战士都是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英雄。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10/17 3:0:2组卷:20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A)红军告诉我,除了在川西的经验以外,他们到处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他们大军未到,名声早就已经传到,常常有被压迫农民派代表团来要求他们绕道到他们乡里去“解放”他们。当然,他们对红军的政纲是很少有什么概念的,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支“穷人的军队”。这就够了。毛泽东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人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
(B)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1)以上文字选自
(2)根据两段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红军”的特点。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的叙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2:0:1组卷:22引用:2难度:0.7 -
3.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2)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27引用:4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