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22年,株洲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万丰湖就是一个巨大的‘海绵体’!该湖水体面积1000亩,与湘江相连,建有循环系统,水多时开闸放水,水少时则从湘江补水,山体公园和植被能有效蓄水,整个片区水生态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两岸树林草地、碧波荡漾的湖水,形成自然、生态、疏密有致的滨水景观,“先行先试,让株洲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株洲市住建局局长何安国表示。
材料二 株洲高度重视打造高水平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将出台《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地方法,让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依规、依法行政,守牢债务风险、廉洁自律等底线红线,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全社会加强宣传,用法治手段保障雨污分流常态长效,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并倡导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市民们到公园、湿地、景观带等游玩,不随意践踏破坏草地、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要积极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一起打造幸福株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让株洲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厉行法治的角度,谈一谈,株洲市是如何打造高水平海绵城市的?
【答案】(1)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②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美观度,提高城市品味。
(2)①“株洲高度重视打造高水平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将出台《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地方法,让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体现了株洲坚持推进科学立法。②“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依规、依法行政,守牢债务风险、廉洁自律等底线红线,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体现了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③“全社会要加强宣传,用法治手段保障雨污分流常态长效,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了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④“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市民们到公园、湿地、景观带等游玩,不随意践踏破坏草地、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体现了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①“株洲高度重视打造高水平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将出台《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地方法,让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法治化轨道。”——体现了株洲坚持推进科学立法。②“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依规、依法行政,守牢债务风险、廉洁自律等底线红线,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体现了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③“全社会要加强宣传,用法治手段保障雨污分流常态长效,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体现了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④“每位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保意识,市民们到公园、湿地、景观带等游玩,不随意践踏破坏草地、绿地等海绵城市设施。”——体现了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5/11 8:0:9组卷:19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打开电视却不看,无意间,你已造成了电力浪费;去市场购物,明知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仍然习惯性接受;明知纸张应该双面使用,但还是习惯性地丢弃没有用完的作业本……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环保节能需要注重生活细节
②环保节能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
③摒弃不良习惯,只能依靠法制建设
④环保节能重在践行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33引用:23难度:0.9 -
2.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到了2060年实现碳中和之后,我们的后辈会住在屋顶或墙壁能吸收太阳能发电的建筑里;所有的燃油车已经不见踪影,无人驾驶电动车大行其道;绿色将成为主色调,空气里都是清新的树木的味道……”将想象变成现实,我们应该( )
①保护生态加快使用煤炭资源
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③加速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
④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2024/12/28 1:0:5组卷:22引用:3难度:0.7 -
3.2022年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创造条件加快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材料体现了( )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②我国已建成了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④我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发布:2024/12/28 3:30:1组卷:12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