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语段一】
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时和他亲热,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儒林外史》(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语段二】
这人姓荆,名元,五十多岁,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既要做雅人,为基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缝就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们听了他这一话,也就不和他亲热。
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域西极出静的所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固却有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凡间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刑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导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适:、“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
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俊。彼此见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看官!难道自今以后,就没一个贤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的么?但是他不曾在朝廷这一番旌扬之列,我也就不说了。《儒林外史》
(五十五回添四客述往思来弹一曲高山流水)(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关门闭户”一词如今也在使用,和文中“闭户”一样,意为关上窗户,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
B.《儒林外史》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其为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C.【语段二】中的“贵行”和“贱行”,前者为敬辞,后者为谦辞,但所指均为荆元所从事的裁缝行当。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下列关于选文的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D
A.王冕“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还无拘外出,暗示他对屈原的仰慕。
B.裁缝荆元的一番话,惹得朋友们都不和他亲热,是因为他和当时主流的生活认知相异。
C.五十五回的回目中的“高山流水”,指的是荆元弹琴、于老者赏乐,两个人成为知音。
D.【语段一】【语段二】中的王冕、荆元,都是屡试不第,最后变得洒脱、无拘、自在。
(3)人们喜欢用“志同道合”来形容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假如《儒林外史)中的众多人物也有手机,你认为选文中的王冕主动加下面哪个人物作为自己的好友?请说明型由。
周进杜少卿张静斋
(4)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开头赞王冕,结尾写“市井四奇人”,有何用意?
【答案】A;D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12 8:0:9组卷:17引用:3难度:0.5
相似题
-
1.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婉而多讽”,达到我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请从小贴士中选择一项,结合作品具体内,赏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小贴士】
作家常用的讽刺手法有以下几项:A.运用细节刻画进行讽刺。B.运用夸张进行讽刺。C.设置矛盾冲突进行讽刺。发布:2024/12/27 2:30:1组卷:11引用:2难度:0.6 -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7 3:30:2组卷:51引用:4难度:0.8 -
3.名著阅读。
以下是一位同学所做的一本名著的读书摘录,请阅读后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卡。
摘抄一:像A做这样慷慨仁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A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A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A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A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
摘抄二:又过了几日,娘子因初到南京,要到外面去看看景致。A道:“这个使得。”当下叫了几乘轿子,约姚奶奶做陪客,两三个家人婆娘都坐了轿子跟着……这日A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读书任务卡
(1)两则摘抄出自
(2)摘抄一中的A指的是
(3)作者认为A是“真儒”,是因为
(4)《中国文学史》中把A这个角色评价为“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形象。结合具体情节,说说A有哪些“理想”的性格特征?发布:2024/12/27 12:30:5组卷:18引用:1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