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了,这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它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和愿景,以及追求世界统一、和平与进步的目标。这句口号还考虑到残奥会的关键价值观,尤其是残奥会在促进更具包容性社会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与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高度契合;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脉相承,又体现出当前的时代特征。这是北京对世界做出的承诺。此次冬奥会的承办使北京成为了奥运史上第一座双奥之城,其影响是深远的,必将永载史册!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我校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我与未来”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点】任务驱动作文.
【答案】
凝聚新时代的团结伟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向来对团结有着深刻的体悟,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周易・系辞上》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民族团结时也强调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团结是什么?总结起来,团结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有“小的”个体聚集到一起,心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磅礴之力,推动一个团体、社会、国家破浪前行。回溯历史,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团结统一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生活智慧,到“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的治理理念,从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家国历史,到中华儿女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伟大团结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独特品格,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新时代是精诚团结的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无数个“大雪山”“娄山关”“腊子口”,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让我们像一颗颗石榴籽,密密匝匝、紧紧实实地团结在一起,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激发风雨同舟、万众一心的团结合力,凝聚努力奔跑、同心逐梦的团结伟力,让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家好!
中华民族向来对团结有着深刻的体悟,自古就有“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周易・系辞上》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民族团结时也强调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团结是什么?总结起来,团结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有“小的”个体聚集到一起,心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磅礴之力,推动一个团体、社会、国家破浪前行。回溯历史,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团结统一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从“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生活智慧,到“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的治理理念,从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家国历史,到中华儿女保卫祖国、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伟大团结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独特品格,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新时代是精诚团结的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无数个“大雪山”“娄山关”“腊子口”,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让我们像一颗颗石榴籽,密密匝匝、紧紧实实地团结在一起,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激发风雨同舟、万众一心的团结合力,凝聚努力奔跑、同心逐梦的团结伟力,让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6/27 10:35:59组卷:7引用:2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老师对诗词有一种形象的表达:“我时常比喻唐诗宋词就像一个U盘,握在手中很小,但释放出来的容量非常大。它是中华文明一种高度集中、概括的表达形式,也是我们民族典范的情感记忆,属于最中国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里的精灵,早已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里,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熔铸着我们的精神。你感受到了自己血脉里的那份诗意了吗?
近日,太原五中文学社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向全校学生征文。要求结合读过的古典诗词,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寻找“生命的诗意”,表达感悟和思考。
要求:
①自拟标题,立意明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要出现个人信息;
③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3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应处罚。”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你的理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2:0:1组卷:11引用:9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展开厚重的历史长卷,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纷至沓来。阅读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经历,也能领略他们的人格风采与人格魅力。
假设班级要举行“我谈历史人物”专题研讨会,请从“屈原”“苏武”这两个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一份发言稿,谈谈你从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的精神力量或获得的经验教训,阐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30:2组卷: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