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ㅤㅤ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籍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①,救斗者不搏撠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⑤,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注】①控措:伸出拳头。②搏娥:掀住。③批亢捣虚:打击其要害,攻击其虚弱之处。亢,咽喉。④形格势禁:形势阻碍。格,阻碍。禁,制止。⑤大梁:魏国都城。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A
A.膑辞谢曰 | 谢:感谢 |
B.而孙子为师 | 师:军师 |
C.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 是:这样 |
D.魏果去邯郸 | 去:离开 |
D
D
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
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C.狼不敢前(《狼》)
D.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3)下列句子中与“轻兵锐卒必竭于外”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B
A.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B.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C
A.齐威王非常认可孙膑的军事才能。
B.田忌采用了孙膑的战略建议。
C.孙膑规劝田忌不要到赵国去抗击魏国,是因为他已预料到魏国会主动撤兵,行经桂陵,在此地设伏,容易战胜。
D.齐国不仅救了赵国,还打击了魏国。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②田忌欲引兵之赵。
【答案】A;D;B;C
【解答】
【点评】
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发布:2024/7/31 8:0:9组卷:26引用:0难度:0.6
相似题
-
1.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题目。
ㅤㅤ【甲】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ㅤㅤ【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之数岁 岁:年 B.因复更射之 更:重新 C.广之将兵 将:将军 D.上山阵 阵:布阵
例句:发即应弦而倒。
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B.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
C.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下列句子与“士以此爱乐为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乃石性坚重(《河中石兽》)
B.一讲学者设帐寺中(《河中石兽》)
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敢袭扰右北平。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发布:2024/7/31 8:0:9组卷:19引用:0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ㅤㅤ李鲈习西洋之学,述其言曰:“月本无光,借日之照以为光曜。至望日,与地、日为一线,月见地不见日,不得借光,以是以无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两见之,则地固未尝遮日月也,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答曰:“子所见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尝出地也,何以验之?今试以一文钱置虚器①中,前之却之②,不见钱形矣,却贮水令满而钱见,则知所见者非钱也,乃钱之影也。日将落时,东方苍苍凉凉,海气升腾,犹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则是以水面之钱为真钱也。然乎?否乎?又如渔者见鱼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于鱼乃能得鱼,其浮于水面者鱼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影物也。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
【注】①虚器:空的器皿。②前之却之:前前后后地(看)。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地、日为一线 为:成为 B.不得借光 得:能 C.以是以无光也 是:这(此) D.犹夫水然 犹:尤其
例句:如必以东方之月为真月
A.以残年余力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以顺为正者
D.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云见地不见日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斯是陋室。
C.无他,但手熟尔。
D.天子为动。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亮本不发光,是借助太阳光才明亮的。
B.李鲈认为月食时东月初升,西日未没,人见到的才是真月亮。
C.李鲈以“渔者”叉鱼为例来说理,化抽象为具体,说服力强。
D.文章采用问答的方式,既可以增强趣味性,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又可以使说明事理的思路更清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视之若曲焉。
②然则月之受隔于地,又何疑哉?发布:2024/7/31 8:0:9组卷:1引用:0难度:0.9 -
3.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尝射于家圃。
类型:
译文:
(2)何陋之有?
类型:
译文:
(3)莲,花之君子者也。
类型:
译文:
(4)蒙辞以军中多务。
类型:
译文:
(5)求二石兽于水中。
类型:
译文:
(6)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类型:
译文:发布:2024/8/1 8:0:9组卷:2引用:0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