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四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23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16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171.课后提升。

    梁实秋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hé)不整地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lín)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tuán)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叽叽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nóng xiān)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蜷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油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地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果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地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yán)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mò)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局蹐(jí)缩缩地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在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地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jǐ)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
          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líng)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chī xiāo)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
    (有改动)(1)选文分别写了这几类鸟: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
     
     
     
     
    ,并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鸟鸣的
     
     
     
    ,表达了作者
     

    (3)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触景生情,借物抒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鸟的种种感受。
    B.作者爱所有的鸟,对鸟的悲苦给予深深地同情。
    C.这篇散文善于发挥联想,在写鸟的各种情态时,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了济慈、雪莱有关鸟的作品,联想到自己经历中有关鸟的种种镜头,丰富了描写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厚度。
    D.文章逐层加以细致描写,内容丰富,层次井然。
    (4)请写出几句带有“鸟”字的诗句。
     

    发布:2025/1/11 19:0:2组卷:67引用:2难度:0.1
  • 172.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就连树林里也黑压压的、水淋淋的,到处都是湿的。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样的天气它们能躲在哪里呢?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低沉——
     

    轻盈——
     

    柔弱——
     

    (2)第一自然段“这不是难为蝴蝶吗”句中“难为”具体是指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边读边思,提出问题。
    读了选文内容,我和作者一样,都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
     

    (5)为了解决上述产生的问题,有的同学在课后收集了一些资料。仔细阅读下列内容,找出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内容,并试着提出新的问题。
    对于骤雨蝴蝶会就近选择一些地方,如花间、树叶,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既防雨又防风;蝴蝶还经常会选择一些密度相对较密的地方,如草丛和麦田中,由于那里叶片比较密集,还有御寒的作用;蝴蝶还可能选择高秆草或叶状植物之类可以遮风挡雨的场所;有时,蝴蝶还会躲到蘑菇、屋檐等可以挡雨的地方。
    阅读这段材料后,我的收获是:
     

    同时我又有了新的问题:
     

    发布:2025/1/11 19:0:2组卷:14引用:2难度:0.8
  • 173.按要求写句子。
    (1)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仿写夸张句)
     

    (2)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仿写拟人句)
     

    (3)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仿写比喻句)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33引用:1难度:0.8
  • 174.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让我们尊敬和钦佩。把你想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说的话写下来。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23引用:2难度:0.7
  • 175.课内片段阅读。
          其余的几粒豌豆呢?曾经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那一粒,它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那两粒在地上打滚的豆子也没有走多远,也被鸽子吃掉了。它们还算有些实际的用途。那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却落到了水沟里,在脏水里躺了好几个星期,而且涨得大大的。
          “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1)选段主要写了
     

    A.落到了水沟里的豆子是最了不起的。
    B.四粒豆的最终结果。
    (2)文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表示   关系,这句话表现了    
     

    A.语言  递进  这粒豆子的骄傲、自大
    B.动作  递进  这粒豆子的谦虚
    (3)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想飞到广阔世界里去的豌豆 被鸽子吃掉了
    在地上打滚的两粒豆子 被鸽子吃掉了
    想飞进太阳里去的豌豆 落到了脏水沟里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51引用:1难度:0.8
  • 176.课外类文阅读。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莫名其妙:
     

    ②自言自语:
     

    (2)给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3)“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这句话中的“这个问题”指什么?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51引用:1难度:0.6
  • 177.课外阅读。
    燧(suì)人氏的传说      上古时代,有一群人在商丘居住,他们称自己居住的地方叫“燧明国”。那时候的古人十分原始,只会用石器。他们用石器猎取动物来填饱肚子,因为没有掌握使用火的方法,只能吃生的食物,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因此人们的寿命都很短。
          那时候,由于动物死去后,身体里含有的磷经常在尸体中燃烧,还有森林在极其干燥的情况下由于吸收太阳的热量而引起大面积的森林大火,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火光。但当时的人却不认识火,他们认为火十分不祥,绕火而行,避火而居。
          直到有一位智者出现。这位智者的行为不同于常人。普通人看到自然中的火都十分害怕,唯恐自己受到伤害,而这位智者却是哪里有火就向哪里去。他经常居住在火边,有时发现火中被烧死的动物,这位智者就会直接取它们的肉来吃。通过长时间的亲身体验,智者发现了火的很多妙用:寒冷的时候,人靠近火堆会感觉温暖;烧熟的动物的肉吃起来更加好吃;火还能驱赶猛兽。
          智者虽然认识到了火的好处,可是自然界的火不是随时都有的,就算是森林大火,也会有熄灭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大家随时都能使用火呢?智者冥思苦想,不停地进行各种尝试,终于发现了钻木取火与击石取火两种方法。他把自己发现的火的用处和取火的方法教给大家,从此,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掌握了取火和用火的技术。“燧明国”有一种燧木,智者钻木取火用的就是这燧木,于是后人便尊称这位智者为“燧人氏”。
    (1)上古时代,有一群人在商丘居住,他们称自己居住地方叫“
     
    ”,智者钻木取火用的是这里的
     
    ,后人尊称这位智者为“
     
    ”。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远古的人看不到火,也不认识火。
     

    ②古人们因为看到动物的尸体燃烧,还看到森林大火,所以认为火十分不祥。
     

    ③古人最终学会了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这两种取火的方法。
     

    (3)古人们避火而居,而“燧人氏”却经常居住在火边,并把自己发现的火的用处和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你认为“燧人氏”具有什么精神?
     

    (4)你还知道中华民族历史传说中像“燧人氏”这样的人物吗?写出其中一位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他(她)的事迹。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64引用:1难度:0.4
  • 178.课内阅读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2)对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理解正确的是
     

    A.秦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汉朝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B.秦朝时期的明月,汉朝时期的边关
    C.秦朝时期的边关,汉朝时期的明月
    (3)这首诗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4)本诗中表现诗人对朝代更替,征战未断,男儿战死沙场,留下无数悲剧的感叹的诗句是“
     
     
    ”。
    (5)下列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句诗写了匈奴大军对李广的畏惧
    B.这句诗用“龙城飞将”的典故,婉转地讽刺了现在边防将帅的骄惰无能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79引用:5难度:0.2
  • 179.快乐习作。
    提起家乡惹人醉,谁不夸自己的家乡好?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以“我的家乡是个好地方”为题写一篇习作,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180.课后提升。
    公鸡和老鹰      一只老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幸被枪弹击中。这事恰被一只公鸡看见了。它躲在草丛中 kuī shì了半天,发现这只老鹰的确死了,便“勇敢”地冲过去,用喙和爪子与死老鹰战斗,并大喊道:“你们快来看呀,老鹰被我征服了。”
          母鸡和小鸡们从四面八方跑来,它们夸不绝口:“公鸡真了不起!”“公鸡是我们的英雄!”公鸡听到这些议论,zhǐ gāo qì yáng,十分得意。不料这时又飞来了一只老鹰,公鸡抬头看见,连忙失魂落魄地逃命,一头钻进鸡笼子里。
    (1)看拼音,写词语。
    kuī shì
     
    zhǐ gāo qì yáng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夸不绝口: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提出这样的问题:
     

    深入思考后,我是这样理解的:
     

    (4)这则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发布:2025/1/11 18:30:2组卷:19引用:2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