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23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
![]() |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16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16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7引用:1难度:0.8162.课后提升。
书籍面临着危机
①书籍面临着危机。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美国国会图书馆普通类和法律类的1200万卷藏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书籍已脆到不能翻阅。1850年后出版的书籍,平均保存寿命为50至100年,有些书籍只保存25年便化为尘土。已经查明造成这一恶果的主要原因并非时间,而在于现代造纸过程中所添加的化学物质。
②当今,造纸主要取自木质原料,要使木块分解成纤浆,再将其漂白、浓缩,必须添加一些酸性剂。这种酸性剂残留在纸张上,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起着“焚书”的作用。目前虽已生产出一些无酸纸,但由于产量低、价格贵,经济上并不可取。
③电子存储技术的问世和化学技术的革新给人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研制出一种“抗酸化”流程,将书籍放在真空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将该室充以汽化乙锌,这样处理4至5天,书籍的保存寿命便可从100年延长到500至600年。
④一个数字激光存储器可存储相当于两万页的文字内容。这在经济上远较微缩胶卷合算,而且使用也较灵便。一旦读者需要时则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阅读。人们相信,随着技术革命的发展,一定会找到更加合理的保护书籍的新途径。
(1)书籍面临着什么危机?(从第①自然段中找出恰当的表述,不超过8个字)
(2)本文介绍了哪两项保护书籍的新技术?这两项新技术分别有什么特点?
(3)文中画线的语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据估计,美国各图书馆中有近二分之一图书的纸张已严重老化。”这句话中的“近”是否能去掉?为什么?
(5)读了全文,我觉得“电子存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存书籍内容的新途径”这句话适合放在第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64引用:3难度:0.416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写出下列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①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②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悠然:
(3)白鹭的嗜好是什么?“美中不足”一词的意思是“虽然很好,但是还有缺陷”。文中“不足”指的是什么?
(4)“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这句话用了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181引用:1难度:0.5164.课后提升。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又暗含一种习俗,即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柳,暗指“留”。
(1)“散人春风满洛城”中“散”的正确读音是
A.sǎn
B.sàn
(2)辨字组词。洛 折 起 络 析 启
(4)理解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意思是:
(5)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描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45引用:1难度:0.5165.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ㅤㅤ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文中哪些语言是打动你的?选择一两处说说理由。
(3)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35引用:1难度:0.5166.课后提升。
在柏林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嘲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2)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这说明了什么?
②找到文中先后两次写车厢里静下来的语句,想一想:“静”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静是因为
第二次静是因为
(3)读完全文,我们都深深感到:战争是残酷的。请你设计一段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以警示世人。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35引用:2难度:0.7167.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ㅤㅤ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铺
ㅤㅤ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每天放牛,就叫他牛郎。
ㅤㅤ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
ㅤㅤ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在文中横线上写出带点字的读音。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
小芳学习很用功,
(3)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用“ ”画出。
(4)“两相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两相比较”是指将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32引用:1难度:0.5168.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吕蒙从小炼就了一身武艺,十几岁就开始在军队中服役了。打仗时,他冲锋陷阵,十分勇敢,往往会手提大刀,第一个杀入敌阵,为吴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只要提道“吴国阿蒙”,没有人不知道的。
可是,吕蒙识字不多,自称“大老粗”,不爱学习。吴国国君孙权劝他要多读点书,对他说:“你身上的担子很重,没有文化是不能统率千军的,一个将军
吕蒙听了孙权的教导以后,发奋读书,白天处理军务,晚上常常挑灯夜读,逐渐喜欢上了读书。
孙权也听说了吕蒙发奋读书的事,对他更器重了,还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赞吕蒙,要求其他将领要以吕蒙为榜样,好好学习文化。
(1)文章的第1自然段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圈出来,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吴国阿蒙”指的是
(4)请你用一句名言说服吕蒙好好读书。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49引用:1难度:0.5169.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78引用:1难度:0.7170.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
(2)我抱着桂花树使劲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改成比喻句)发布:2025/1/12 11:30:1组卷:20引用:1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