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统编版: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统编版 统编版(2024) 统编版五四制 统编版五四制(2024)
年级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三年级上 三年级下 四年级上 四年级下 五年级上 五年级下 六年级上 六年级下
更多>>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491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已完结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5047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281.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判断对错)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45引用:1难度:0.9
  • 282.读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我”的心情。
    (1)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3)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85引用:3难度:0.5
  • 283.按要求改句子。
    (1)王母娘娘把织女抓回了天庭。(改成被字句)
     

    (2)门前的溪水哗哗的流向远方。(改成拟人句)
     

    (3)牛郎披上牛皮和竹筐就往外跑。(修改病句)
     

    (4)老牛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缩句)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44引用:1难度:0.7
  • 284.课后提升。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直晒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jiā  xiá)
     
    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探听 聆听)
     
    到,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 旋转)
     
    。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suō shuō)
     
    ,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他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他们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1)圈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3)用“          ”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4)回答问题。
    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42引用:1难度:0.5
  • 285.课后提升。
    几件小事
    --记父亲叶圣陶
    叶至诚
          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人家拿筷,拇指上一只,食指上一只,吃起来,两只筷平行地向碗里伸去,或扒或拣,灵活方便;我却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合捏一双筷子,想要吃什么,交叉着两只筷子往菜碗里伸。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 捡)
     
    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参加什么会议,看到会场门口摆着墨盘、毛笔、签到簿,我心里就嘀咕:“又得出一回洋相了。”好不容易毕恭毕敬地把名字写上,自己再不敢多看一眼,只好出门不认货,掉头就走。这当然要怪我自己从小没有下功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也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假如 譬如)
     
    让我递给他一支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一支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刀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戳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捏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另外,父亲还(告诉 告诫)
     
    我开关房门要想到屋里还有别人,不可以“砰”的一声把门推开,“砰”的一声把门带上,要轻轻地开,轻轻地关,我也从此遵循到现在。
    ㅤㅤ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有时候在我喜爱的事情上帮我一把,譬如为我儿时集邮册页的楠木夹板雕刻篆字题签,给我们手足三个修改文章等等;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值此父亲逝世一周年之际,记下这些小事,也算是对他的(怀念 想念)
     
    吧。
    (1)联系上下文,圈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②遵从;依照;不违背。
     

    (3)判断,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①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是一位很讲民主的父亲。
     

    ②“我”至今不会使用筷子,是小时候父亲对“我”要求不严的缘故。
     

    ③“我”“好不容易毕恭毕敬地把名字写上”,说明“我”写字的时候很认真。
     

    ④“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父亲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所有父亲管“我”的事情的共同特点是
     
    ,不管“我”的事情的共同特点是
     

    ②短文中重点写父亲管“我”的有三件事,请你分别用简单的一句话进行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83引用:1难度:0.5
  • 286.课外类文阅读。
    纸上谈兵的赵括(节选)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候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了吧。”
    (1)请用“              ”画出全文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2)从赵括对赵王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
    (3)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劝说赵王不要拜赵括为将,赵王却听不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赵王是个
     
    的人。
    A.刚愎自用
    B.有主见
    C.善于用人
    D.有大局意识
    (4)根据课文内容,用有关廉颇、蔺相如的历史故事把对联补充完整。
    凭智勇,
     
    ,不辱使命,退而让颇,真乃英雄气概。
    能屈伸,
     
    ,谋则强国,戍则安邦,无愧丈夫品德。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87引用:1难度:0.1
  • 287.请你以“白鹭”的口吻,选择一个角度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70引用:2难度:0.8
  • 288.(《小岛》)战士们是怎样克服困难种出蔬菜的?连线。
    没菜种 搭油布棚
    防晒和防盐 从老家背土
    没土壤 从老家带菜种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53引用:2难度:0.7
  • 28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自198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ㅤㅤ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和“栩栩如生”结构相同的词语。
    ①我赞美那
     
    的蜡烛,更赞美那和蜡烛一样任劳任怨的人。
    ②山脚下是一个小镇,
     
    ,鸡犬相闻。
    (2)“风花雪月”让我首先想到了“春有
     
    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
     
    ”,但在冰心笔下不是描写美景的,是形容诗文或文章
     
    (A.堆砌词藻,内容空泛  B.描写逼真,内容真实)。
    (3)作者把“读万卷书”说成是“唯一的消遣”表明了
     

    A.作者非常喜欢读书
    B.作者的业余爱好不多
    C.作者的生活单调枯燥
    D.作者因伤腿情绪低落
    (4)作者读书会有选择,比较,一般情况,她会选择哪种类型的书来看?
     

    (5)与《荡志寇》相比,《水浒传》的优点是
     
    。这是采用了
     
    的写法。
    (6)作者从读书中收获了哪些益处和体会?用“          ”在选文中画出。
    (7)对“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每本书都各有优缺点,没有办法拿在一起比较。
    B.读书要有比较,通过比较,才能够体会到读好书的重要。
    C.无论是物、人还是书,他们都害怕比较,都不想比较。
    D.事物之间没什么可以比较的,做好自己就好。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58引用:1难度:0.4
  • 290.课内精彩阅读。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
     
    。乳虎啸谷,
     
    。鹰年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按原文填空。
    (2)“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
     
    ,“乳虎啸谷”象征少年中国的
     

    a.巨大声威
    b.灿烂前程
    c.发展的不可限量
    (3)“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表现出少年中国的
     

    (4)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把少年中国比作
     
     
     
     
    、鹰隼、
     
     
    等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

    发布:2025/1/12 11:0:1组卷:45引用:3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