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8928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
![]() |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4700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3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ㅤㅤ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ㅤㅤ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泗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谁把鸭子提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ㅤㅤ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中提到了茶峒人端午日
(2)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短文采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船和船的竞赛”部分属于详写。
②“众人连鸭“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城中的成军长官与民同乐的精神。
③第3自然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划船前的准备,不够简洁。
(4)文中逐鸭一段“于是长深换了新的花样”。换了什么“新的花样”?请展开想象,写一写众人水中追赶鸭子的情景。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2引用:2难度:0.13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温柔善良而又勇敢。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38引用:1难度:0.733.《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124引用:2难度:0.734.古今的“盼”。
陆游在去世前写下千古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1引用:2难度:0.735.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huàn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qiáo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huàn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横线上。
①当一切恢复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③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4)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发布:2025/3/13 3:30:1组卷:78引用:3难度:0.136.小练笔。
课文《腊八粥》第1自然段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以及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写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让人馋涎欲滴。请你照样子写种你喜爱的食物的制作过程。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8引用:2难度:0.737.本文(《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写的是一位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让孩子非常失望的事。
发布:2025/3/13 3:30:1组卷:27引用:1难度:0.938.课外阅读。
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
①照例:
②心急火燎: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3)用“ ”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
(4)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的作用是
A.点题。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发布:2025/3/13 3:30:1组卷:309引用:4难度:0.239.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①句中“荒凉”一词写出了“我”
②仿写句子,表达自己某种真实的情感。
(2)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①“惊惶”一词是对母亲的
②从对母亲的动作描写中,可以体会到
③又一个星期天到来了,母亲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写一两句话,注意要反映出人物的心情。发布:2025/3/13 3:30:1组卷:65引用:2难度:0.84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段时光不好挨。(改为反问句)
(2)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缩句)
(3)我好几次几乎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修改病句)发布:2025/3/13 3:30:1组卷:139引用:3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