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章节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更多>>
![]() |
期中复习
典型试卷
考前必刷
浏览次数:9367
更新:2025年03月12日
|
![]() |
期中复习
常考试题
专项训练
浏览次数:4980
更新:2025年03月11日
|
51.小试牛刀。
(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发布:2025/3/13 3:30:1组卷:35引用:3难度:0.752.课外阅读。
端午日(节选)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选自《边城》,有删改)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单纯 伶俐 结实 即刻
(2)选文描写了哪三个场面?请简要概括内容。
①第一个场面:
②第二个场面:
③第三个场面:
(3)文中加点的“莫不”是什么意思?作者用了三个“莫不”说明了什么?发布:2025/3/13 3:30:1组卷:85引用:1难度:0.853.(《习作:家乡的风俗》)如果要介绍一种风俗,在写之前要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并且想想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
发布:2025/3/13 2:30:1组卷:63引用:3难度:0.754.(《习作:家乡的风俗》)如果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要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感受。
发布:2025/3/13 2:30:1组卷:51引用:2难度:0.755.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什么?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感觉来写春雨的?
(3)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两句是“发布:2025/3/13 2:0:1组卷:93引用:4难度:0.55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类似的诗词句有:发布:2025/3/13 2:0:1组卷:149引用:5难度:0.857.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发布:2025/3/13 2:0:1组卷:13引用:3难度:0.758.(《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听假海龟讲故事时,旁边有一只小狗。
发布:2025/3/13 1:30:5组卷:15引用:1难度:0.759.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解释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发布:2025/3/13 1:30:5组卷:7引用:1难度:0.760.“谁道人生无再少?”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岁月虽然流逝,但是人也要乐观向上。
发布:2025/3/13 1:30:5组卷:65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