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56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3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421.根据图中信息,关于朝鲜和韩国自然环境论述正确的是(  )
    ①两国都属于季风气候
    ②两国降水都是西岸多于东岸
    ③韩国气候相对温暖
    ④朝鲜河流汛期相对较长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41引用:2难度:0.7
  • 422.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不利的条件是(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136引用:5难度:0.6
  • 423.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图示景区避暑。小明利用自己所学地理知识,为旅行进行了设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地势特点
     
    ,判断依据
     

    (2)从山体部位看,图中AB小路是沿
     
    (地形部位)而建,DE小路是沿
     
    (地形部位)而建;其中沿
     
    (填字母)小路可方便取水。
    (3)为了更好的避暑,小明一家选择山区道路沿线的聚落作为住宿地点,请分析选择住宿地点的依据
     
    。(至少答两点)
    (4)小明为爷爷、奶奶设计了“休闲步道”,而为自己设计了“挑战步道”。请将线路①、线路②以及沿途可看到的景观进行正确的对应。
    线路
     
    --“休闲步道”--
     

    线路
     
    --“挑战步道”--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23引用:2难度:0.4
  • 424.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个省区,输水线路长,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广,效益巨大。包括水库,湖泊、运河、河道、大坝等水利工程项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规模和难度国内外均无先例,仅东、中线一期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7.8亿立方米,土石方填筑量6.2亿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万立方米。
    材料二:南水北调路线图

    (1)调水的源头河流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尤其是
     
    河段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而湖泊①
     
    和②
     
    则起到天然调蓄作用。
    (2)中线工程经郑州后,大致沿着
     
    (山脉)以东的华北平原一路往北到达京津地区。从我国的干湿地区来看,中线主要经过我国的
     

    (3)西线工程是从图中源头调水,该河发源于
     
    山脉,最终注入
     
    海。
    (4)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源头是长江的支流之一
     
    ,而且能够实现全线自流供水,可以判断流经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5)请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难度。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9引用:2难度:0.4
  • 425.世界海陆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43引用:4难度:0.9
  • 426.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的纬度位置分别约为4°N和53°N,这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12引用:5难度:0.7
  • 427.一天当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147引用:37难度:0.9
  • 428.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7月份气温分布的是(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41引用:5难度:0.7
  • 429.当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大时(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5引用:4难度:0.9
  • 430.下列四幅图中,表示“西半球”的是(  )

    发布:2024/12/26 12:30:1组卷:7引用:9难度:0.9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