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7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中考模拟
分类汇编
专项突破
浏览次数:855
更新:2025年04月28日
|
129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29引用:2难度:0.5129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岳阳楼①
〔唐〕元稹
岳阳楼上日衔窗,
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
满棂湖水入西江。【乙】登岳阳楼②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④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⑤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甲】诗首句用一“衔”字写活了红日斜照楼窗这一景象,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得整个境界活跃起来。请你从【乙】诗中找出一个类似用法的词来赏析。
(2)根据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你觉得最符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写的“迁客骚人”形象的是哪位诗人?请作简要分析。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55引用:4难度:0.31293.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C.不独子其子(以……为子)
D.货恶其弃于地也(坏的)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6引用:4难度:0.512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在百年征途中,党和中华民族面对重重挑战,以炽热的心锤练出一批发挥着兴国之魂 ①强国之根作用的精神法宝,例如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科学家精神②这些精神如璀灿星光闪耀苍穹,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ㅤㅤ科学事业是一项精神事业,科学发展至今,学界先贤已塑造形成“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时代丰碑,踊现出钱伟长、屠呦呦等一大批民族脊梁,他们在科技发展史上发挥了(举重若轻/举足轻重)的作用。
ㅤㅤ科学精神有必须具备的两大要素③崇实、贵确,为科学家精神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家精神,表现为交通大学师生在特殊年代怀揣着拳拳热枕,越过重峦叠嶂,西迁黄土地;表现为近年来科学产出由(一穷二白/山穷水尽)到全球瞩目,取得骄人成就;表现为邓稼先在核试验中因受到辐射而罹患重病的感人事迹。科学家精神除在科技领域闪光外,在党的伟大事业中的任何地方都熠熠生辉,全社会都亟须从中汲取力量,进而执如椽大笔,把理想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炽(chì)热 锤练 拳拳热枕 B.载(zǎi)人航天 璀灿 重峦叠嶂 C.脊(jí)梁 踊现 熠熠生辉 D.罹(lí)患 辐射 如椽大笔 A.举重若轻 一穷二白 B.举足轻重 一穷二白 C.举足轻重 山穷水尽 D.举重若轻 山穷水尽 A.第①处:顿号 第②处:省略号 第③处:冒号 B.第①处:顿号 第②处:分号 第③处:逗号 C.第①处:逗号 第②处:省略号 第③处:逗号 D.第①处:逗号 第②处:分号 第③处:冒号 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01引用:3难度:0.91295.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下列各题。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ㅤㅤ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ㅤㅤ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ㅤㅤ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ㅤㅤ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ㅤㅤ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ㅤㅤ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ㅤㅤ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2引用:2难度:0.9129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33引用:3难度:0.81297.阅读下面的文字,理解其内容,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背影》中父亲蹒跚的背影,是父爱最动人的姿态;《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人民最伟大的姿态;《白杨礼赞》中那一排挺拔白杨,更是北方军民最团结向上的姿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某些人或物以别样的姿态带给你某些情愫,请以《我心中最 的姿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8引用:2难度:0.51298.(五)炉火边的温暖
王吴军
①父亲已经去世十六年了,但我时常想起父亲和我的那些温暖情节。
②在我少年时,每年冬天大冷之前,父亲就会背起铁锹和斧头,带着我,到野外去刨伐木者留下的树墩。他像个先锋,在前面一个一个地刨挖;我断后,在后面一个一个往大篮子里捡。我的大篮子满了,父亲也已满头满脸都是汗了。回去时,我变成了先锋,拿着父亲的斧头,兴高采烈地走在前面;父亲断后,用铁锹挑起装满树墩的大篮子背到背上,慢慢地走在后面。父子俩一前一后欢欢喜喜地回家。父亲说,夏天里的扇子冬天里的火,冬天天冷,一定要把炉火烧得旺旺的。我回头看看父亲赤红的脸膛,那把红突突的炉火早已旺旺地在心里燃上了。
③那时,家里的火炉是非常简陋的,在屋子中间用几块土砖草草垒一下就算成了,一到最寒冷的日子,父亲就把刨来的树墩在火炉中放好,点燃。红红的火光、噼噼啪啪的燃烧声和淡淡的草木香升腾起来,热乎乎地萦绕在屋子里。火苗上架着的老茶壶突突地冒着热气,火炉边煨着温温的豆腐汤,红火灰里埋着香喷喷的红薯,炉火旁边烘着黄亮亮的馍片。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我和妹妹坐在火炉边取暖。我在火炉边总是不安分的,翻来覆去地拨弄着炉火,呛人的烟便绕满了整个屋子,像一个个调皮的撒欢的猴子,满屋乱窜。妹妹咳起来了。父亲从我手里抓过捅火棍,伸进火炭底下拨出个洞来。一会儿,那乱舞的猴子就像被谁拽住了尾巴,乖乖地缩回炉子里去了。父亲丢下火棍,说:“烧火要空心,做人得实心。烧火和做人都是有讲究的,不能胡来。”
④于是我安静下来,在温暖的火炉边,等着母亲做饭的当口,父亲便讲一些古代传奇故事给我们听。什么孝义黑三郎、重用杨家将、侠义关二爷、铁面包黑子之类,现在想来,好像都离不开“忠”“勇”“孝”“义”“侠”几个字。父亲讲故事的时候,炉火忽明忽暗的映在他脸上,便也忽而黑脸三郎忽而红脸关公似的了。母亲不知不觉把饭做好了,父亲便变回父亲,把饭桌放好、擦干净,利索地往铁炉子里夹满火炭,放上一小锅热气腾腾的白菜粉条炖豆腐,然后笑眯眯的,摸摸我和妹妹的头。
⑤不一会儿,火炭上面的小锅里便咕嘟咕嘟地翻起了泡,香味弥漫,和着青烟、白气一起氤氲了整个屋子。我们就开始吃饭。父亲总说:“菜的味道有十分,热占三分味,咸占三分味,辣占三分味。”还有一分,父亲没有说,我也没有问。不过,我猜父亲没有说的那一分味,就是永恒的人间烟火味。
⑥如今,父亲离去了,可他留下的温暖连同那萦绕在老屋里的热腾腾的雾气一起,仍然在我身边弥漫。炉火曾旺旺地照亮过我儿时的岁月,也必将暖暖地伴随我前行的路。人间至美之味,刻骨铭心。
(原文有删改)
(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和我”的那些“温暖情节”。
(2)阅读第③段,请你赏析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3)第④段中,加点字“变”前后的情节分别体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
(4)请你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上的作用。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2引用:2难度:0.6129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赏析“起舞弄清影”中加点的“弄”。
(2)词中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杜甫诗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4引用:2难度:0.4130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肆虐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桉树竟是元凶之一ㅤㅤ①最近4个月来,创纪录的大火将澳大利亚从度假胜地烧成了“末日”图景。首都堪培拉被山火浓烟笼罩,部分政府机构被迫关闭,悉尼的空气质量一度可以与印度新德里比肩。英国《卫报》1月6日报道,至少23人在澳大利亚林火中丧生,超过1700座房屋被毁,过火面积超过84000平方公里,这一面积大约相当于70个纽约市。根据悉尼大学的最新测算,近5亿只动物在此次森林大火中受到影响,澳大利亚的代表性动物考拉面临功能性灭绝的危险。
ㅤㅤ②澳大利亚为什么会烧起这样一把“旷世奇火”,眼下众说纷纭,有些观点将其归咎为反常的天气,另一些则直指政府削减消防预算和在灾情面前的不作为。
ㅤㅤ③澳大利亚确实是一个“一点就着”的林火之国。严格来说,这个国家其实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小国,仅有2500万人口,分布在7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之稀疏名列世界前茅,而国土的大部分地区还极度干旱,有的火灾地点离地表水源百十公里,有限的救火者到了现场除了看一眼,似乎也没别的事儿可干了。
ㅤㅤ④如果上述原因还可以归咎为澳大利亚的“天时”和“人和”不作美,澳大利亚的“地利”——当地植被的状态就隐隐有些“作死”的味道。本次大火之后,有媒体撰文指出:此次火灾当中,号称澳大利亚“国树“的桉树要负相当一部分的责任,在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20%的森林中,桉树的种植面积占了森林总面积的80%左右,而由于桉树皮富含桉树油,它们脱落后堆积在树根处,气温达到40摄氏度时就会自燃,极易引发山林大火。
ㅤㅤ⑤气候如此干燥,居然还有这样一种易燃树种“火上浇油“。桉树的特性似乎是在“我死”,然而更多研究却发现,桉树的易燃也许恰恰是它的生存策略。
ㅤㅤ⑥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惧怕火。然而,在澳大利亚这个生态圈中,生物经历数千万年的演化,桉树逐渐进化出“操纵野火”的本领,它不仅不怕火,反而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桉树一般有着笔直高大的树干,分枝只生长在树尖,当山火发生时,其他植物的分枝和树叶将遭受山火严厉的烘烤,而桉树高高的树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火苗向上攀爬。此外,桉树还进化出厚厚的树皮,能抵挡烈焰的烘烤,而输送养料的导管位于树干中心,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
ㅤㅤ⑦一般树木在遭受山火之后很容易失去生命力,而在桉树的树皮之下,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芽,唤醒这些芽的条件正是高温烘烤,而且桉树种子具有坚硬的外壳,林火之后外壳爆裂,然后生根发芽,所以在经历林火之后,桉树可以迅速占据有利地位。
ㅤㅤ⑧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桉树不仅不怕火,反而“有意”为林火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任何闪电、局部高温都有可能引发森林大火。当森林经历一场大火之后,其他植物要么彻底死亡,要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恢复,但是桉树却把林火转化为自身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林火,还能利用林火来消灭其他竞争者,这种“自损八百,伤敌一千”的策略,让桉树主导了澳大利亚的森林。
ㅤㅤ⑨一种生物竟然能够操控火灾为己所用,这不能不说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奇迹。看来,物种竞争有时跟人类社会的竞争一样残酷:为了战败对手,获得生存空间,生命有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其极的。
(1)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澳大利亚高温少雨的夏季,整个桉树林就犹如一个‘汽油桶’”中加点词语“汽油桶”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为什么说桉树对火有着强烈的需求?
(4)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7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