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原创
![]() |
中考备考、热点专题、命题分析、模拟训练
浏览次数:7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中考模拟
分类汇编
专项突破
浏览次数:855
更新:2025年04月28日
|
1301.身边的人,给我们爱的呵护,读过的书,充实着我们的灵魂,赏过的花,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成长路上,总有一盏灯,引领我们蜕变成长,点亮我们的生命。请以《你点亮了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不得抄袭题干。
(2)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3)篇幅600字以上。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1引用:5难度:0.71302.根据课文默写。
①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③
④人有悲欢离合,
⑤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⑥李白的《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一句诗是:“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36引用:2难度:0.5130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汤圆
向墅平ㅤㅤ①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ㅤㅤ②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平时里,我们一家只能吃极素朴的饮食。作为孩子的我和兄弟,便盼望着过新年。因为只有过年那几天,我们才可吃上几顿相对丰富的饭菜,尤其是吃上母亲亲手做的特别解馋的汤圆。
ㅤㅤ③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家里那口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
ㅤㅤ④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ㅤㅤ⑤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便可以出锅了。
ㅤㅤ⑥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哇,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心里那个爽啊!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日子里的那些苦涩,荡涤得了无影踪。母亲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脸上漾着如汤圆一般饱满的笑容,嘴里还喃喃念叨着:日子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ㅤㅤ⑦流年似水。我和兄弟俩吃着母亲做的汤圆,一年年长大,并渐渐成人。我们一家子的日子,也果真一年比一年好。只是平日里,我们一家子再很难聚在一块。我在外工作,将小家安在了城里。兄弟也离开父母,在我居住的同一座城里打工。虽然我们也能常常在小吃摊上吃到人家做的汤圆,或者将从商场买回的速冻汤圆下锅煮熟作为早餐,但那些汤圆总不及母亲做的汤圆吃起来更让人回味!而每逢春节,我都会携妻带子,约上兄弟,一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母亲也总会很高兴地在初一早上,为我们做出一顿丰美的汤圆大餐。
ㅤㅤ⑧那一年,我和兄弟因一点经济纠纷,而伤了和气。虽然我们同处一座城市,相距咫尺,却较长时间彼此不相往来,心里都一直互相怨恨。
ㅤㅤ⑨终于临近岁末。我和兄弟又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子凑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我和兄弟各怀心思,脸上郁郁闷着,彼此相背而坐,互不理睬。母亲则用深沉而慈爱的眼神盯住我们,半晌不言语。后来临起身离座去睡觉时,母亲才切切地说了句:孩子们,明早再好好吃一碗娘给你们做的汤圆!
ㅤㅤ⑩翌日一早,母亲便一如既往,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再次操办了一场汤圆的盛会。母亲特地让我们兄弟俩坐到一块;然后,从她的碗里,用筷子分别夹了一只浑圆晶莹的汤圆,递到我俩面前,满含期待地说:给,接住娘的汤圆,吃到肚子里,啥纠结都会没啦!在母亲的殷殷目光里,我和兄弟都赶紧伸出筷子,接过母亲的汤圆;而后,张口衔住;咀嚼,回味——终于,我俩相视而笑!母亲脸上又绽开了如汤圆一般圆和饱满的笑容,口里又禁不住喃喃自语:和好了就好,和好了就好……
ㅤㅤ⑪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而她依然坚持在每个春节,亲手为我们一家,做她最拿手的汤圆。
ㅤㅤ⑫那圆圆的甜甜的而又晶莹滋润的汤圆呵,其实就是母亲的一颗心;这颗心里,最贴切最朴素地诠释着我们日子里的那些美好:幸福,团圆,和和美美……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充短语,理清本文的思路。
磨米粉→
(2)联系具体语境,简要说说第⑥段加点词“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以“母亲的汤圆”为题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ㅤㅤ【链接】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选自萧红《回忆鲁迅先生》)本文第⑩节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异同点?所表现的人物的性格或感情有什么不同点?
写法上的相同点:
写法上的不同点:
人物性格或感情不同点: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52引用:2难度:0.51304.综合性学习活动。
新华学校拟于4月4日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云端寄哀思”——2022年江苏省青少年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通过线上祭扫、云端追思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
【活动一:献词献唱】
(1)小华班级的同学想为烈士云端献词献唱,下面是他们准备的一些节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朗诵《梅岭三章》
B.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C.诗朗诵《假如我是一只鸟》
D.诗朗诵艾青的《鱼化石》
【活动二:云端课堂】
(2)学校想招募义务讲解员录制讲述英烈故事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上供大家学习。小华想报名参加,小华的母亲认为初三面临升学考试,学习紧张,不同意小华参加,请你帮助说服小华的母亲。
【活动三:心声抒发】
(3)“心声抒发”板块邀请全省青少年相聚“云端”读英烈故事,写三行诗歌,深入学习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品格。新雨沾湿花欲泪
回首处
漫天且为英魂舞
——初三(2)王心怡王倬,1915年出生于靖江生祠新跃村王家埭。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长、孤山区区长、靖中办事处主任等。1947年3月,率领部队深入靖中,遭敌围困。激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受敌酷刑而不屈,4月1日在广陵镇河南英勇就义。 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8引用:2难度:0.71305.阅读文字,回答各题。
七年级开展以“我爱世界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小涵同学在报刊上摘选的文章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世界杯, 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教会了人们要懂得为梦想而执着奋斗,勇敢坚韧(rèn)、永不放弃。德国、阿根廷、巴西、英格兰、意大利,这些世界杯赛场上的传统强队,拎出任何一支队伍,都能挖出数不清的 故事。在本届世界杯开幕(mù)式上,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20岁的“半身少年”穆夫塔,以双手支撑着身体,用他的纯真笑脸向世界 善意和温暖。这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用他对运动的无限执着(zháo),对命运的“执拗”抗争,让世人看到了一种 的精神和意志。如果说球场上的职业运动员都天赋异稟,常人难以企及,那么面对坚强勇敢的穆夫塔,没有人可以轻言放弃。
世界杯,让人们更懂得了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学会咀嚼遗撼的滋味。的确,这就是人生的常态,如果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会面对失败与苦涩(sè)的滋味,是人生的必修课。正如足球解说员贺炜所引用的法国大文豪福楼拜的那句名言:“我们在人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功成名就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地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
(1)文段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韧(rèn)
B.幕(mù)
C.着(zháo)
D.涩(sè)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身残志坚
B.难以企及
C.遗撼
D.辉煌
(3)文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见证 传说 体现 顽强 B.经历 传奇 体现 顽固 C.经历 传说 传递 顽固 D.见证 传奇 传递 顽强
A.虽然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
B.因为拼尽全力,所以未必能得偿所愿。
C.即使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得偿所愿。
D.只要拼尽全力,就未必能得偿所愿。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8引用:6难度:0.8130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ㅤㅤ在现代汉语语境中,我们常常用“独具匠心”来形容人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赞叹其于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其中的“匠心”意指能工巧匠的心思。甲?乙。丙。丁。在古代,匠人专指手工艺人,他们常常以一技之长走天下,其打磨的器物甚至冠绝华夏,名扬千里。比如铸剑师欧冶子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中国冷兵器之先河;玉雕匠陆子冈的玉雕技艺被称为“吴中绝技”,名闻朝野等等。
ㅤㅤ如今,“匠心”并没有因为时代的推进而消失,反而历久弥新。在热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群中国匠人在故宫几十年如一日地修复文物。择一事,终一生,从稚嫩笨拙的学徒到技艺娴熟的匠人,从身姿轻捷的年轻人到步履蹒shān的长者,他们把修复文物视为一辈子的事。在每个晨曦微露的黎明,在每个夕阳渐沉的傍晚,他们用“为伊消得人憔cuì”却甘之如饴的热忱,编织着践行“匠心精神”的人生。可见,从古至今,中国匠人除了拥有一流的技术,还秉承着一流的匠心。
(1)给加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所对应的汉字。
笨拙
热忱
蹒 shān
憔 cuì
(2)依据语段内容,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起“匠心”,就不得不提匠人
②那么“匠心精神”是什么呢
③它与“工匠精神”“匠人精神”相似,但更注重精雕细琢的“匠心”
④“匠心精神”是指如匠人锻造工艺一般,运用灵巧的构思,专心致志做到极致的精神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5引用:2难度:0.71307.请以“这样做,值得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0引用:2难度:0.51308.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日偃虹堤③。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④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⑤,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⑥。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⑦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⑧!使⑨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战?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⑩,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宣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注释】①滕侯:即滕子京。②金鸡:金鸡石。③偃虹堤:滕子京任职时修建的堤坝名。④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指岳州当荆湖北路、荆湖南路、菱州路、益州路四路的要冲。⑤南津:指南津港。⑥虞:担忧。⑦蒙:指得到。⑧日凡有几:指天内有很多。⑨使:假如。⑩法:仿效。
(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中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画一处)
使 堤 土 石 幸 久 不 朽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问其作而名者:
②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③增其旧制: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3)翻译句子。
①洞庭,天下之至险。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阅读【甲文】,欧阳修为什么说滕子京“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5)【甲】【乙】两文中,滕子京分别请求欧阳修与范仲淹“作文以记之”。从这两段文字看,目的有何不同?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13引用:2难度:0.4130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一封从未拆开的信ㅤㅤ①母亲今年53岁,她这半生,没有什么被爱直接触动的时刻。我今年20岁,从来没有对母亲说过爱。
ㅤㅤ②我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留白的谈话艺术,母亲与我都将其做到了极致。我们很少讨论彼此内心的波澜,只在各自的房间吞声噎泪。
ㅤㅤ③记得高三成人礼前夕,老师要求家长与孩子分别给对方写一封信,在典礼上互换信件。那几天,母亲总是望着纸笔,眉头紧锁,最后无奈地敲开我的房门说:“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我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话说就算了。”实际上,看着我已写好的信,我并不愿意就这么算了。
ㅤㅤ④成人礼那天,到了交换信件环节,我却因下一项活动被安排到后台候场。就这样,母亲与我短暂地分离了。主持人声情并茂,配乐催人泪下,镜头扫过台下一个个拥抱的身影和哭泣的脸庞,而我和母亲在人群中,不知所措。我们是被感动排除在外的人,是温情时刻永远的缺席者。我写的信,就放在母亲身边椅子上的包里。在后台,我期待她能忍不住打开包,看看有没有一封信;或许在逐字阅读的过程中,心中能响起我的声音,浮现我的样子。
ㅤㅤ⑤但没有。
ㅤㅤ⑥典礼结束后,我找到一个角落打开包查看,里面的信,封口贴纸服帖平整,封线平直对齐。我的期待落空了。
ㅤㅤ⑦信的落款处写着“2019年12月8日22:52”。是的,它的生命本应从这一刻开始,但因为一次短暂分离,这个时刻,竟成了它保质期的最后期限。
ㅤㅤ⑧两年半后的一个寻常夜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我不得不居家学习。本是进入母亲卧室拿书,却看到她平躺在床上,脸色发红,手止不住地颤抖。母亲说:“去医院。”
ㅤㅤ⑨11点的夜晚,车辆虽少,但我们一路遇到的都是红灯。母亲靠在座椅上不断深呼吸,我握着她的手,冰凉嵌进她手上每一条粗糙的褶皱。在倒数第二个红灯处,母亲对我说:“靠近一点儿。”她的声音微弱,仿佛再大声一点儿就会震碎自己。她告知了我每一份保险以及银行卡、手机的密码。说完她似乎用尽了全部力气。“别说了,医院马上就到了。”红灯依旧刺眼,只是在我眼中,红色化为水珠,滴落在我的眼镜上,最后泛滥成灾。
ㅤㅤ⑩其实,我几乎从未在母亲面前流露过浓烈的情感,比如哭。在家人面前哭,在我看来,是一件极为难堪的事、意味着我正在彻底袒露自己,意味着我的确拥有着一些我逃避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如爱和在乎。
ㅤㅤ⑪到了医院,检查一切正常。母亲回家后按照医嘱吃药,清淡饮食,小心谨慎,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复发。
ㅤㅤ⑫还是一个夜晚,母亲坐在客厅,再一次,更为正式具体地给我交代一些事情,她还在纸上写下一串串密码、带我去看她藏在床垫下的东西。我说:“你别吓自己,也不要吓我,肯定会好好的。”母亲说:“就是以防万一,你也大了,得知道这些。”她开始自顾自地在纸上写着。我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失声痛哭,借着冲洗的水流声缓和着情绪。
ㅤㅤ⑬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带着收拾好的平静,坐回母亲身边。
ㅤㅤ⑭那天晚上我一直留意着她的动静。深夜,我陪她入睡,我握着她的手,她也用力捏了一下我的手作为回应。黑暗之中,我不禁想,如果明天醒来发现母亲已经离开,我该怎么办。心中一阵风吹过,几页信纸翻动,窸窣作响,我突然想起两年半前那封未拆开的信。它依旧静静地躺在背包中——成人礼结束后,这个背包就被我挂了起来。它在衣架的最后面,被春夏秋冬的衣服覆盖。
ㅤㅤ⑮我再次拿出了这封信。
ㅤㅤ⑯“展信佳!首先我要给你道个歉,因为在写信这一天,我又和你吵嘴了……”
ㅤㅤ⑰忘记了那天是因为什么吵架,但我们确实总是产生不愉快。母亲说她一点儿都不了解我,我不愿跟她分享学校生活、偶尔获得的好成绩以及我到底想做什么。
ㅤㅤ⑱尽管我感觉自己步入成年后,我们正慢慢地接近我幻想无数次的温情时刻,但是总有一股难以名状的力量拉扯着我偏离。当我拿出这份靠近却偏离的心情反复咀嚼时,我禁不住想,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大胆表达对彼此的爱,能够将自己的心事、爱好与彼此分享,拥有面对彼此情绪的勇气,这些温情在此刻,也许就不会显得那么别扭。但我们似乎都没有尝试这一种可能的勇气。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总是无话可说,却也渴望再多聊一句;我们的感情形态就是如此,像一封从未拆开的信。情绪的河流在我们之间浩浩汤汤流过,我和母亲虽未曾涉足这条河,却早已被浸湿。
ㅤㅤ⑲和母亲睡在同一张床上的那个夜晚,我想起了那封未拆开的信。我握着她的手,她用力地捏了一下我的手作为回应,也许,这封信还没有过期。
(作者:不响。有删改)同学们准备把这篇文章改编成广播剧,由小豫负责编导工作。请你协助小豫完成以下任务。
(1)文章讲述了“我”与母亲之间曲折动人的故事。为了帮助参演者更好地理解剧本,请梳理故事情节,完成鱼骨图。
①
②
③
(2)负责旁白设计的小南认为第①②段没有必要保留。请联系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劝说。
(3)研读文本时,同学们发现“信”是走进人物内心、分析人物关系的突破口。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对“信”进行深刻解读。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39引用:2难度:0.51310.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怨天尤人不仅是一种懦弱, 。 , ,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者并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幸运儿,必然要经历各种痛苦和挑战,而战胜一切困难的人首先必须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前提就是反省自身。
①不但掩盖了自己不能面对的现实
②更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③还留下了将来可能重蹈覆辙的隐患
④而不客观地责怪他人还会衍生出新的矛盾。发布:2024/12/26 20:0:2组卷:65引用:4难度: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