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更新中
真题荟萃 考点全揽 中考备考
浏览次数:600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600 更新:2025年07月01日
  • 180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62引用:3难度:0.7
  • 1802.下列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18引用:3难度:0.8
  • 180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ㅤ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ㅤ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ㅤㅤ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ㅤㅤ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例如“
     
     
    ”也是如此。
    (2)“壮士十年归”和“同行十二年”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
    (3)《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的哪些特色?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7引用:2难度:0.5
  • 1804.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
    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③600字以上。

    发布:2024/12/26 16:30:2组卷:32引用:12难度:0.3
  • 180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夜风送来槐花香
    梁新会
          ①入夜,乘公交车回家。刚一下车,一股清甜之气扑鼻而来。槐花,是槐花开了!我一眼就瞅见三棵洋槐树,站在路边的冬青后面,显得卓尔不群。
          ②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香气愈发浓郁,我忍不住深吸了几口。一瞬间,我仿佛置身槐香的世界,不,应该是故乡漫山遍野的槐树林中。此香,彼香,分辨不清。在此之前,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唯有故乡的槐花才配叫槐花。
          ③而今夜,我站立在城市的街头,却分明嗅到了故乡的槐花香。
          ④故乡永寿地处偏远,气温回升慢,每到四月底五月初,县城附近的四十万亩槐花才开始绽放。其时,恰逢五一黄金周,槐花节盛大启幕,全国各地的游客相聚槐林,赏景采花,品槐花蜜,游览古县城,敲打战鼓,玩得不亦乐乎。
          ⑤老家离县城远,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植有洋槐树,花开时节,香气冲天。槐树高大多刺,难以攀爬,不易采摘,需要全家齐上阵。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槐花开的那几天,家家都会蒸槐花麦饭,晾晒槐花。以前,槐花麦饭是人们度过饥馑荒年的主要饭食。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心灵手巧的媳妇们,变着花样吃槐花,大家也就学着样儿用槐花烙菜盒子,包饺子,炖肉了。
          ⑥夜色滤去了城市的繁嚣,也隐没了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世界一下子变得很安静,静得只有几棵开花的洋槐树在风中窃窃私语。我身在花香最浓处,被纯粹的香气包围起来,鼻翼翕动,整个世界瞬间香甜如蜜。
          ⑦贪婪地深呼吸,想要这清甜之气带我回到故乡。那一刻,我喜悦而安详——我确信我在城市的街头闻到了故乡的气息。我曾经在想念母亲做的臊子面时,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正宗的家乡风味;我曾经陪着在外地工作的亲友,按图索骥去网红店品尝记忆中的味道,结果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每每如此,我便确信人生就是这样充满缺憾——离开故乡,在外打拼,得到的同时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⑧一位朋友说他压力太大的时候,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好驱车二三百里,回到故乡的老屋踏踏实实睡一觉,第二天满血复活,再杀回城市继续打拼。故乡的清风朗月是治疗失眠的良药。如今,他事业发展顺利,一双儿女乖巧可爱,他的失眠早已不治而愈。多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从众人口中得知那些年他回老家睡安稳觉时,父母整宿整宿都不敢合眼,生怕他有什么闪失。好男儿志在四方,父母希望儿女不要忘记根本,但更希望儿女在外万事顺遂,随遇而安。此心安处即吾乡。朋友感叹着,为自己当年的鲁莽之举而自责。
          ⑨其实,今世之人,能够一辈子不离开家乡的少之又少。谁没有在陌生街头举目无亲、踽踽独行的悲凉和无助呢?好在住久了,时间会治愈一切。他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气息。你看,满街的美食,来自天南地北,它们要想在城市里存在,就得既保持住故乡风味,又要考虑当地居民的喜好。人也一样,必得经历一番痛苦的蜕变才能逐渐适应。故而,人们常把工作久了的城市叫作第二故乡。
          ⑩夜晚的清风送来槐花香,我站在城市里闻见了故乡的味道。心生欢喜!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1)【概括•忆槐花】
    阅读以上作品,概括那夜风送来槐花香后,“我”产生的回忆。
    故乡的槐花节盛大启幕,玩得不亦乐乎。
     
    我穿越大街小巷、网红店,找寻家乡的味道。
    夜风中的槐花香
     
    (2)【品析•赏槐花】
    请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
    ①走近点,再近点,借着路灯的微光,细细打量,满树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闪耀着玉石般柔美的光泽,像一盏盏壁灯,隐约而幽静。(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老家人把采槐花叫捋槐花,捋槐花时,男人们拿着长长的挠钩,勾住低处的槐枝,女人和孩子们顺着叶脉轻轻地一根一根地捋,这样捋下来的槐花干净,也不会折断树枝。(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感悟•思槐花】
    作者为何闻到槐花就“闻见了故乡的味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以下资料概括回答。
    资料:
    ▲梁新会,陕西青年作家,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民俗有云:“门前种棵槐,财运自然来。”槐作为一种北方乡土树种,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土壤多么瘠薄,亦能傲然挺立,健康生长。在物质短缺的贫穷年代,尤其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槐花、槐叶还是救命的口粮,在欠收的年景,帮助人们度过饥荒,被百姓称为“救命树”。
    (4)同样都是快乐,“我”在城市中闻到“槐花香”心生“欢喜”与课文《社戏》里“我”与小朋友看戏那晚的快乐,两者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120引用:5难度:0.5
  • 1806.人生于世,需要关注自我,但绝不能只有“自我”,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生存的个体。人,只有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充分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好地生活与成长。请以“走出自我小天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叙述故事,发表见解,抒发感受,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所给话题范围之内;③文中不得出现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38引用:3难度:0.1
  • 1807.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30引用:2难度:0.9
  • 1808.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桶。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唯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
     
    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
     
    --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2)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
    (3)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B.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
    (5)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要求:①品读结尾语句,结合上文展开想象;②60字左右。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75引用:7难度:0.8
  • 1809.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观沧海》一诗写景雄浑。“澹澹”一词形容
     
    ,与“洪波涌起”一句呼应,展现出大海磅礴的气势。面对此壮景,曹操产生
     
    的雄奇想象,表达了
     
    的理想抱负。
    (2)依据诗词内容,在语段横线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浪淘沙•北戴河》创作于1954年,此时新中国国力增强。毛泽东主席怀古思今,一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更是充满____。两位伟人的思想跨越时空,撞击于山海间,壮哉!
    A.风云变幻的沧桑感和再造天地的自豪感
    B.对萧杀景象的悲叹和对物是人非的伤感
    C.苍茫天地间难以找到出路的迷惘和困惑
    D.对曹操想挥鞭征伐却不得的遗憾和惋惜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47引用:3难度:0.5
  • 1810.在演讲的最后,小语同学想要与大家分享爱国的名言,下列名言中不适合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6:0:1组卷:24引用:4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