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42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73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89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龙头节里话沧桑ㅤㅤ①儿时,对过年时间之匆匆很是不舍,甚至有点惧怕。想让年慢些走,再慢些走。恨不得天天都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天天有一帮小朋友一起玩耍,悠哉悠哉,那有多么好啊!
    ㅤㅤ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慢慢长大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而已。
    ㅤㅤ③今年特殊的宅家过年,虽然感到有点慢,但不知不觉间也一晃而过了,即将迎来第三个节日——龙头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月二。面对目前的疫情,不言而喻,这个节也要宅家过了,只有回忆我们曾经的龙头节了!
    ㅤㅤ④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尽管南北风俗各异,但在这一天都是要搞些庆祝活动,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ㅤㅤ⑤从相传下来的农谚,可以看出龙头节的内涵之丰富。
    ㅤㅤ⑥一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是说春天到了,农耕要开始了。二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盼。三曰:“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等,这是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四曰:“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这天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表现出父母盼着出嫁女回家的期待心情。
    ㅤㅤ⑦这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我和小伙伴们都曾经熟稔的唱诵并烂熟于心,或作为做游戏时的伴奏。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全家人在这天早上“打囤”的情景。
    ㅤㅤ⑧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尤其是庭院的地面上,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为防尘土泛起,要均匀地泼洒一些水滴。母亲则把过年穿脏了的衣服全部要浆洗一番。然后,最神圣时刻就是打囤了。
    ㅤㅤ⑨早上太阳没出之前,父亲便开始忙碌起来。从灶堂里掏出草木灰盛入筐子里,有时我帮衬着背着筐子,父亲也手持铁掀,在院子里选择好位置,大体目测一下方位,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最后,用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杂粮放在灰囤中。这个圈代表装粮食的粮囤,十字表示粮囤分隔成多个部分,用来装各种杂粮。梯子用来上下粮囤。院子里的囤打好后,最后还要在大门外,打一个大大的囤,以示对五谷丰登的祈愿。
    ㅤㅤ⑩打囤的各种粮食为防鸡鸭羊等畜禽很快吃掉,一般在上面盖上一块砖头。尽管如此,还是招致嗅觉灵敏的麻雀们纷纷飞来偷袭啄食。这时候,我和弟弟也预备好了网子,引诱麻雀们入网。等它们自投罗网后,隐藏在屋子里的我们迅疾将网拉起来,这时候那些反应笨拙的麻雀就会成了俘虏,成了我们的玩偶朋友。
    ㅤㅤ⑪记得,那时候打囤还有占卜作用。待到中午时刻,把盖着砖头的五谷杂粮暴露出来,撒开几只鸡跑到囤前,看哪种粮食能先让鸡发现,就预示着来年这类粮食要丰收丰产,故以此来占卜丰歉。
    ㅤㅤ⑫果不其然。在我记忆里打囤的年份里,每年都是大丰收。卖掉给国家的公粮,有时粮食囤里都盛不下,多余的到市场卖掉,换些肥料种子。
    ㅤㅤ⑬龙头节除了打囤,家家户户还要炒料豆,嘣棒子花。那时候,老人们把炒料豆叫做炒蝎子爪。至于这炒蝎子爪,到底说的什么东西,是哪几个字,一点都不明白,大人也不给解释。是大人们本来就不明白“以讹传讹”,还是本来明白没想到解释,就不得而知了。大概也是不明白其中之意罢!现在终于明白原委,是因为经过冬眠后,百虫开始苏醒了,“蝎子、蜈蚣都露头”了,为防止它们萌动肆虐,要炒掉它们爪子,以保诸事平安。
    ㅤㅤ⑭我记忆里最好吃的炒料豆是母亲做的。大概因为母亲得到了姥姥的亲传,不然和我在姥姥家里吃到的料豆是一个味道呢,又酥又香,咸淡正好。看到母亲头一天晚上,精选好大豆粒,把长芽的或坏的剔除掉,洗干净,用盐水花椒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控干水,把筛细的沙土放入铁锅里炒热,然后再放入晾好的大豆,不一会儿功夫,就听到炒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有时也把玉米掺和在一起炒,炒得玉米粒炸开酥黄皮,露出白皙皙的肉,外酥内软。奶奶炒的就稍逊一些,她老人家过日子节俭,舍不得用上好的大豆,腌制也不精到,加上奶奶对吃饭这一块比较凑乎,所以,她老人家炒的料豆和棒子花往往不受我们待见。
    ㅤㅤ⑮随着记忆的回放,仿佛就在昨天。料豆和棒子花的酥香不由得又勾起了儿时的味蕾,于是走进超市买了一大包。急不可待尝几粒,尽管豆粒颗粒饱满,滚圆金黄,但吃起来和母亲炒的差得远了!没有那时的酥,也没有那时的香。
    ㅤㅤ⑯“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天春耕节的景色,正如白居易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尽管疫情没有完全解除,但田地里已经有勤劳的人们在侍弄着萌萌破土的“草芽”和“菜甲”了,只不过不是“轻衫细马春年少”罢了,而是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而已。
    ㅤㅤ⑰“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不光是孩子们对学业有成的期盼,更是今天的我们对无疫春天的期盼。
    (1)围绕龙头节,作者回忆了儿时的哪些事情?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从描写角度赏析)
    ②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从修辞角度赏析)
    (3)第⑥段,作者引用农谚有什么作用?
    (4)本文标题与用“龙头节”作标题,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5)除了二月二龙头节,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另举一例说说其内涵。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31引用:2难度:0.3
  • 1892.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02引用:3难度:0.7
  • 189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78引用:6难度:0.9
  • 1894.(1)《海底两万里》作者是
     
    (国籍)科幻小说家
     

    (2)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观察以下两幅图的内容,概述图中表现的“鹦鹉螺号”航海中经历的两次险情。(写在横线上即可)
    图①
     

    图②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9引用:2难度:0.5
  • 189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多了,就容易造成电梯停梯而等待维修的状态。
    ②所以,用异物阻挡电梯门时,电梯控制系统感知的是“问题信号”,如果阻挡的时间过长,电梯门多次开合,时间久了,电梯系统就会判断电梯为“有故障”,随即停止工作。
    ③不少人在等电梯的时候,可能会用自己的身体或其他物品来挡门,认为这与按键有同样的效果,其实不然。
    ④据报道,电梯上下运行都是由按键发送信号,电脑接受后给出指示,开门键发送的信号是“开门”或“不要关门”;而挡着门时,电梯发送的信号是“要关门,但由于有异物没关闭,只好又打开”。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3引用:4难度:0.8
  • 189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滴都在努力向着大海涌流。千千万万的奋斗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着一个民族的成就感。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无不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无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在波斓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bǎo青春的朝气。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滴(
     

     

    永bǎo(
     
    )青春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不骛于虚声”中“骛”的意思是(
     

    A.纵横奔驰
    B.追求
    C.迅速
    (4)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82引用:2难度:0.7
  • 189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差,底子薄,人口多,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众多。为了促进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始终将扶贫减贫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建国之初,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1978年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为进一步提升减贫成效,自1986年起,党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并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3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又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

                   ,中国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中国脱贫成就展开幕式上,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明确表示,中国减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重要经验。
    【材料二】
          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工作,加快推进了扶贫开发的进程。例如,我国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民间公益事业--希望工程,截至2018年已累计接受捐款150.23亿元,资助困难学生594.9万名,援建希望小学20110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因贫困失学的儿童犹如久旱禾苗逢甘霖,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扬起了理想的风帆。而发达地区、科研院校、民营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实施专项扶贫工程,推动了贫困治理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贫困治理的实际成效。如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自1996年至2014年,实施合作项目8万余个。2001年开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对西部13所高校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2015年开始的“万企帮万村”行动,短短三年,就有5.54万家民营企业对口帮扶了6.28万个贫困村。事实说明,   ①多方资源、协同多种机制、集全社会之力帮扶贫困地区以及困难群众,已成为中国治理贫困的宝贵经验。
    【材料三】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精准扶贫战略,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以革命老区延安为例,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全市建档立卡有劳动能力的4.51万户、13.3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种植、棚栽、养殖等致富产业脱贫;建立了43个扶贫就业基地,34个社区工厂,为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11589名贫困人口依靠稳定就业脱贫。这种一对一的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宣布,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实践证明   ②,为老区脱贫走出了一条新路。
    (1)根据【材料一】中图1的信息,在【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整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B.①整合 ②延安地区的精准扶贫
    C.①集合 ②延安整体脱贫的地区
    D.①集合 ②延安精准扶贫的地区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每空限10个字以内)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87引用:4难度:0.7
  • 189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浣花草堂
    黄裳
    ㅤㅤ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ㅤㅤ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ㅤㅤ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ㅤㅤ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ㅤㅤ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ㅤㅤ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ㅤㅤ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ㅤㅤ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ㅤㅤ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ㅤㅤ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ㅤㅤ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ㅤㅤ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ㅤㅤ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1)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2)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①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②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3)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4)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22引用:3难度:0.3
  • 189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蹊(xī):小路。②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③蹑:穿(鞋袜)④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⑤缭绕:迂回,回环。⑥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的意思是年轻人。⑦适:恰好。⑧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一 峰 高 绝 有 蹊 介 然 仅 可 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稍西  
     

     

    ③且,皆宿
     

    ④迟明,皆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语,愕而顾 能以径寸木(《核舟记》)
    B.如蜗鼠缭绕,得出 见渔人,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 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D.曲折依崖壁栏楯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②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4)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1900.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古代科举考试会延期吗
          ①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家作出了一个破天荒的决定,雷打不动的现代“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那么古代的科举,是否也曾经因为某些事情延期举行呢?其实还真有。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们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估计就是科举改日期。
          ②毕竟和高考不同,科举是三年一次,而且是升级式的考试。自古以来,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台阶。当然,在这之前还有童生资格认定考试,要获得乡试的考试资格,不过进入乡试(省级考试)才算是真正的入门,通过乡试之后就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成功则可以进入殿试,也就是最后一关,殿试则是决定三甲进士的最后一战,如果你顺利的过了三关,那么就将完成人生的蜕变,成功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科举制度时间虽然名义上是三年一次,实际上是可以有各种变化的。比如说著名的“恩科”制度,所谓恩科就是皇帝在某些特殊时刻进行的额外考试。如新帝登基、节日庆典之类,都是可以额外进行考试。毕竟殿试一旦失败,只能等三年以后,三年又三年,可以说非常痛苦。
          ④相比于“加试”,推迟才是真的不友好。明朝洪武、建文时期,因“日有食之”也就是日食,曾经推迟过科举。在古人看来,天子和太阳是对应的,日食明显是一场危机。在此之前的宋代统治者就非常重视日食,科举考试中还曾让考生推算日食,宋仁宗还因为日食问题改元去尊号。所以当发生日食这种特殊状况时,科举只能延期。
          ⑤不过,推迟科举还有几种情况。比如,唐咸通十年曾取消科举,因为咸通九年爆发了唐朝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庞勋起义”,这场起义横扫江南,仅次于后来接踵而至的黄巢起义,几十万人的起义队伍把唐廷的江西两淮翻了个底朝天,所以唐朝决定取消科举专心应对。
          ⑥有时,科举的取消和皇帝本人操作有很大关系。比如,明朝正德五年科举就被迫取消,原因是正德皇帝当时不在京城,无法举办殿试,得推迟,结果二月会试完毕后,到了三月,正德皇帝也没见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了,结果突然驾崩。
          ⑦正德皇帝连个子嗣都没有,朝臣们的注意力都在寻找皇位继承人上了肯定没工夫顾及科举考试,结果这一届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了殿试。
          ⑧比起这些延期,还有考生自己延期的。比如清朝才子王士禛曾经放弃了一次殿试,理由是他要“致力于诗”,不过三年之后他又再度参加殿试,而且取得了二甲三十六名的好成绩(全国39名)。
          ⑨还有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曾经在清末时期放弃了一次殿试。
          ⑩历史上看,科举考试是很多人一生之中的大事,历朝历代都会从各个方面做到平衡,有过推迟也在所难免。
    (1)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2)古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有哪些?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对于参加科举的考生来说,最怕遇到的状况就是科举改日期。
    C.应该参加明朝正德十五年殿试的考生,直到嘉靖时期才完成考试。
    D.本文大量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科举考试延期的原因。
    (4)本文第③段不能删去,为什么?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85引用:4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