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519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9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931.语文与生活相连。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一个场景、一个人物、一首诗,甚至一句话,都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使我们记起生活中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初中语文课本里的哪一处内容曾引发你的回忆,激发你的联想,触发你的情思?请以“放下语文课本,我不禁想起……”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1引用:3难度:0.3
  • 1932.出版社要为《简•爱》设计一个书籍封面,在众多备选作品中,编辑最终选择了下边这幅作品。请仔细观察该图片,结合你对《简•爱》的阅读体验,简述该品成功入选的原因。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8引用:2难度:0.8
  • 1933.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断,完成下列各题。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宣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内容。
    (2)他“说”了,跟着的是“做”。文中列举了他“做”的三件事,是哪三件事?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动作和
     
     
    描写方法,体现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4)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及含义。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引用:2难度:0.6
  • 1934.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43引用:3难度:0.7
  • 1935.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青团积极投身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波澜壮阔的实践,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深化自身改革,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        ,在抢险救灾前线      ,在疫情防控一线      ,在奥运竞技赛场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44引用:4难度:0.7
  • 1936.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①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⑧面对危难,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一句“
     
    ,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临危受命的决心。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26引用:5难度:0.8
  • 193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外婆的身影ㅤㅤ①外婆坐在灶间矮矮的凳子上,往灶膛里送稻草,我的背挨着她的背,两只小手玩着火柴盒里的蚕,或反反复复翻看一本小人书。外婆冲着灶膛的脸,烤得通红,额头挂满了汗珠。她手里的蒲扇总是伸到背后,不停地给我扇风。
    ㅤㅤ②外婆家的庭院不大,铺着的红砖早就变成青灰色,缝隙里长着毛茸茸的绿苔,外婆天天用笤帚扫靠近排水口的那一面墙,绿苔从墙脚一直爬到了墙顶,像是被外婆从地面赶到了那里。
    ㅤㅤ③外婆早就驼背了,看上去显得更加矮小。她天没亮就开始忙,一直忙到天黑,忙得连直起腰的工夫都没有,我总觉得这造成了她的驼背。然而她走得飞快,摆动的双手就像划起来的小船桨。她在庭院里走,在小巷里走,在街市里走,像一团被风吹动的影子,轻盈地飘来飘去,永远停不下来。只有到了晚上,饭桌收拾干净了,灶台收拾干净了,一家人的衣服洗好晾起来了,外婆才在院子里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坐下来前,她从水缸里舀上一盆水,在脸上打上肥皂,使劲地洗去一天的汗渍和尘埃。她的双眼在满脸的肥皂泡沫里张开着,好像还在惦记着什么。忙碌一天后坐在院子里跟我母亲聊天,是外婆最惬意的时刻。外婆没说几句话,就打起瞌睡,一小会儿又清醒了,问:“说到哪儿啦?”这场景舒适、慵懒。三代人想到哪儿聊到哪儿,前言不搭后语。闪烁的星星,不知不觉移动着的月亮,像稔熟的邻居,像永不更换的舞台布景,陪着我们打发时间。外公割回来的青草里,昆虫唧唧地欢叫。拴在小厢房里的小牛犊,反刍的咀嚼声循环往复。
    ㅤㅤ④外婆掌管着这个大家庭,一切都装在她脑袋里。外婆不识字,不会记流水账,一个家庭全部的收入和支出,想象不出她是怎么管的。女人管钱,是当地习俗。外公挣的钱,回家就扔到饭桌上,一分都不留,出远门需要用钱,跟外婆要就是了。外公欠了谁多少钱,告诉外婆,外婆也不多问一句,马上还给人家。大小节日目不暇接,需要什么外婆总是备好;亲戚邻居中谁有红白喜事,外婆都心里有数。
    ㅤㅤ⑤外婆对外公年迈的父亲——她的公公,很是孝顺,像供奉着一尊神仙。外公还有个弟弟,兄弟俩轮流接老父亲到自己家,一个月一换。这是给俩媳妇出的试题。老人家已经走不动了,每次轮换都是外公兄弟俩抬着。老人家一团白花花的胡子,颇有飞瀑直下的气势。没有晚辈的孝顺,老寿星哪来的怡然自得和气定神闲?伺候老寿星,外婆树立了标杆,家人外人都这么说。外婆总是买最新鲜最肥美的鲜鱼,清水煮熟,配上软米饭、切碎的嫩菜心、香浓的鱼露,摆放到老寿星面前的小饭桌上。米粒和碎鱼渣会落在他亮晶晶的长胡子上,守在一旁的外婆用毛巾轻轻擦掉。老寿星笑眯眯的,真像年画里的千年老寿星。
    ㅤㅤ⑥外婆的舞台就是这个小小的宅院,舞台上的每一个角色,她都要一一安顿好。儿子该娶媳妇了,她准备体面的礼金,操持好婚宴。三个女儿一个个出嫁了,她一视同仁,准备好像模像样的嫁妆。嫁出去的女儿们,憋屈时会回来跟她哭诉,她陪着掉眼泪,然后用一席暖心的话宽慰女儿,给女儿找到回婆家的妥帖理由,准备女儿们的婆婆喜欢的礼物。宅院里的故事平平淡淡,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日子就像小镇坡地下的小溪,清澈,平静,缓慢,悠长,永不会干枯。
    ㅤㅤ⑦每年入冬后,外婆都要准备过年的年糕。门楼间有舂米的石臼,外婆叫来我母亲帮忙。母亲拉着挂在屋顶的绳子,踩着石臼翘板的一头,反复撞击石臼里泡好的糯米。“咚咚”的舂米声,填满了宅院。外婆驼着背,几乎趴在石臼边,木杵升起的每一个瞬间,她的手就灵巧地翻动一下石臼里的糯米,天衣无缝。外婆这个动作,一做就是半天。她的身影好像融化在这个场景之中。
    ㅤㅤ⑧宅院里劳作的声响、雨声、风声,轻重缓急,若隐若现,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在熟悉的声响里,外婆的身影逐渐变得更矮,更小,动作也更缓慢。最后,不知是外婆带走了这些声响,还是这些声响带走了外婆。
    ㅤㅤ⑨我在离家乡很远的北京工作。外婆临终前,叮嘱我母亲不要告诉我,不要让我为了送她来回跑。外婆到了这个时候还念叨着,这孩子从小身体就不好,常肚子疼得满地打滚,不知现在还疼不疼。之前每次回老家见到外婆,她也都会问我肚子还疼不疼。问这话时,外婆慈祥的目光像水一样柔软,落在我的眼睛上,也落在我的心坎里。
    (作者.邓宗良。有删改)(1)本文主要回忆了外婆哪几个方面的往事?请从外婆的角度简要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闪烁的星星,不知不觉移动着的月亮,像稔熟的邻居,像永不更换的舞台布景,陪着我们打发时间。(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②外婆总是买最新鲜最肥美的鲜鱼,清水煮熟,配上软米饭、切碎的嫩菜心、香浓的鱼露,摆放到老寿星面前的小饭桌上。(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从全文看,外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4)本文“外婆的身影”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20引用:5难度:0.5
  • 193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73引用:3难度:0.8
  • 193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25引用:2难度:0.8
  • 1940.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398引用:2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