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2519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已完结
夯实根基 短时高效 考点聚焦
浏览次数:1097 更新:2025年07月03日
  • 194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159引用:5难度:0.9
  • 194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96引用:5难度:0.8
  • 19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据航天五院专家介绍,中国空间站是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构型组合体,在轨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并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开展空间站工程,将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多种前沿学科和多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这个阶段,将在轨验证7大关键技术——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等,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
    【材料四】为早日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的科研人员就瞄准空间站建设必需的交会对接技术开始了攻关。该所科技委主任解永春介绍说:“研发团队在自主性、可靠性等多方面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完善,为此,502所三代研发人员前赴后继奋斗了近30年。”
    【材料五】面对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说:“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重视科研人员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去主动攻关,共同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空间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在谈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时说:“老一代航天人当年是解决‘有无问题’,别人有的我们要有;新一代航天人要解决‘别人有的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好,他们没有的我们也要有’的问题。”
    (摘编自2021年4月30日、5月31日《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其使用寿命一般超过10年。
    B.只要能顺利通过7大关键技术的验证,就能完成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的任务。
    C.交会对接是空间站建设必需的技术,502所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就完成了相关研究。
    D.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多种前沿学科和多领域先进技术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三】至【材料五】,请归纳能使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61引用:5难度:0.7
  • 1944.小语发现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与目前所倡导的“低碳生活”有些矛盾,她不知道是否应该劝说家人与时俱进,对一些民俗活动进行改进。
          材料一:烟花的危害
          1.产生大量有毒烟尘颗粒物污染空气
          烟花爆竹燃放时,爆竹中的化学物质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PM10、PM2.5、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等并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会使空气重度污染,PM2.5严重超标至数十倍,造成极其严重污染。
          2.形成酸雨危害建筑物
          烟花爆竹在燃放时释放出大量的有害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酸性物质进入大气层,经氧化后在云中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此外,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粉末和残留物含有砷(砒霜的主要成分),经雨水冲刷流入下水道污染河流,造成鱼虾死亡、甚至绝迹。
          3.产生噪音且易引发火灾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巨大噪声,极易影响老人和小孩的休息,尤其对患有心脏病的人来说,这种惊吓很可能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造成听力受到严重损伤、爆炸性耳聋、听觉迟钝的事例。而且一旦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火灾,危害人身财产安全。
          4.产生大量垃圾
          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环卫工人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以北京为例,据报道,北京2012年除夕夜出动23000余人次,清理烟花爆竹残屑等废弃物1423吨,动用近百辆清运车辆
          材料二: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文化传统。然而曾几何时,清明期间各种祭扫陋习一度盛行,有的祭扫铺张浪费,有的把祭祀变成封建迷信活动,还有的购买纸扎“别墅”“豪车”等冥物祭奠逝去亲人……凡此种种祭扫陋习,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误读,更是对现代文明的亵渎。祭扫时焚香烧纸可能引发火灾伤及自身,几乎每年都有因上山祭扫引发的森林火灾的事例,涉事人员也受到责任追究
          清明祭扫重在“情”而不拘于“形”。在浙江德清下渚湖街道,志愿者们帮助村民把写给逝去亲人的信件投入时空信箱,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在江苏常州,工作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代客祭扫”,为一些无法到场祭祀的亲人提供祭扫服务,根据家属要求准备祭祀用品,现场敬献鲜花、代读家书等。一些地区还在网络上为逝者家属提供寄存思念的平台和祈福、记录的载体,满足他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精神需求。
          材料三:“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此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在两湖地区,祭屈原与赛龙舟是紧密相关的。可能屈原及曹娥、伍子胥等逝去后,当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灵魂归葬,故有此俗。但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赋予了不同的寓意。
          除了传统文化意义外,划龙舟也给我们带来以下好处。日常生活中上肢前伸,前推动作较多,所以多数人身体前部肌肉相对发达,后背薄弱,造成驼背、肩颈痛。划龙舟可以很好地锻炼上背部以及颈肩部后侧肌肉力量,缓解颈肩痛和矫正驼背等现象。而且办公室一族久坐不起,容易腰背疼痛,腹部肌肉松弛。划船动作要求收腹骨盆后倾,下背伸展等,可以很好地锻炼躯干核心力量,缓解下腰背痛。另外和脚蹬式划船动作相比,手动式划船由于躯干部的加入,直接刺激呼吸肌群,且参与大肌肉群数量更多,心肺刺激锻炼效果更好。并且手动划船动作幅度较大,船体相对更加不稳定,对于身体的平衡稳定系统等刺激更明显,有助于加强人体平衡能力。
    (1)对三则材料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烟花爆竹燃放后的产物,它们会进入大气层,氧化后形成酸雨,对建筑物产生危害。
    B.清明祭扫重在“情”而不拘于“形”,虽然有多种网上祭扫方式,但是不进行当面祭扫就代表着你对亲情是淡漠的。
    C.赛龙舟在战国时期,既可以作为娱乐节目,也可以作为宗教活动。在各地人们还赋予其不同的寓意。
    D.现代社会生活中,划龙舟还可以作为健身项目,有助于加强人体平衡能力。
    (2)材料一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小语想用材料二中焚香烧纸的危害对家人进行劝告,她认为将材料中的加点字“可能”和“几乎”删去更能让人警醒,请你从说明文用词角度分析她的错误。

    发布:2024/12/26 15:30:1组卷:76引用:6难度:0.3
  • 194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15:0:4组卷:7引用:1难度:0.8
  • 194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是一分为二的,如果总是苟同他人的观点,那么就是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_____战败后他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遁迹深山,却重整残部,突出重围,保存了部分有生力量回蜀营。战败后的马谡,没有扯客观原因为自己辩护,也没有利用与孔明的私交甚厚说情,而是堂堂正正地自缚于孔明帐前受刑赴死,这又是何等壮烈啊!所以我认为马谡留给后人的不是骄兵必败,刚愎自用的深刻教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敢作敢当、忠君报国的高尚气节。由此可见,他人的观点不一定不全面,我们不应苟同于他人,而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1)文段划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像人们看待马谡,总是说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正确的。
    ②在大军压境的紧要关头,他既不装聋作哑,也不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赴难,并以全家性命作保,这是何等的英勇!
    ③但难道他自愿守街亭是逞匹夫之勇吗?
    ④他对形势高瞻远瞩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足见其才智。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

    发布:2024/12/26 15:0:4组卷:3引用:1难度:0.6
  • 1947.诗文默写
    (1)可怜夜半虚前席,
     
    。(《贾生》李商隐)
    (2)《赠从弟》(其二)中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以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的语句是:
     
     

    (3)郦道元《三峡》中“
     
     
    “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给人以壮丽炫美之感。
    (4)《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迁徙南海时磅礴气势的句子是:
     
     
    。(《庄子二则》)
    (5)读书足以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发布:2024/12/26 15:0:4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194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真相与此____。自从____那片____忽然涌出石油之后,本来人迹罕至的山坡就匆匆____起来了。

    发布:2024/12/26 15:0:4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1949.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②“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③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材料二】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当地人民持续的接力、科学技术与奋斗精神的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并重,让榆林变得更加美丽。
          从飞机上俯瞰,绿是这里的主色调:2248万亩葱郁的绿林,将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捐入怀中。只有间或出现的深深浅浅的轮廓提示着,这里曾有过沙漠的印痕。
          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面积达860万亩。如今,这里林木覆盖率达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年入黄泥沙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9亿吨。
    (节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三】
          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节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强林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造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积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与区域、树种和林龄等因素有关。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保护区,可通过近自然树草种选择及种植点精准配置、科学整地和地表覆盖保墒等科学造林技术,以及调节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等经营管理措施,提高林分土壤储水量和水分生产力。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节选自《人民日报》)(1)选出对以上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目前榆林地区的林木覆盖率,充分证明了“人进沙退”的现实。
    B.林地土壤能够蓄积雨水、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
    C.垂直降雨落到林冠层时,一部分被林冠截留,一部分流到林地。
    D.降水的形成是由于林地土壤蒸发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补写下联。
    上联:植树绿化祖国大地
    下联:
     

    发布:2024/12/26 15:0:1组卷:41引用:3难度:0.5
  • 195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仲淹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厦门中学生助手摘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注】①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②服除:守丧期满。③除:任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抱具狱
     

    ②晏殊
     

    ③殊无以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B.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C.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D.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
    ②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
    (4)范仲淹具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发布:2024/12/26 15:0:1组卷:38引用:2难度:0.2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