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25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2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6:30:8组卷:314引用:2难度:0.5
  • 292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6:0:1组卷:18引用:2难度:0.8
  • 2923.下列图片描绘的都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请你依照图片内容为它们拟标题。要求: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a
     
     b
     
     c
     

    发布:2024/12/13 15:30:1组卷:120引用:3难度:0.7
  • 2924.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2)试分析“白云千载悠悠”中“空”字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3)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简要分析这一特点。

    发布:2024/12/13 15:30:1组卷:195引用:2难度:0.6
  • 2925.下列各项中的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4:30:1组卷:55引用:2难度:0.8
  • 2926.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14:30:1组卷:37引用:4难度:0.8
  • 292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
     
    (人名)。
    (2)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叙事为主,交代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化动为静,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C.颈联两句诗,描摹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美极了。
    D.尾联诗人借家乡之水对自己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发布:2024/12/13 14:0:1组卷:65引用:2难度:0.8
  • 2928.《红星照耀中国》中“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他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发布:2024/12/13 14:0:1组卷:70引用:5难度:0.7
  • 2929.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
    朱光潜
          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
          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
          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
          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
    (2)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你觉得下面甲乙诗句哪个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甲: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南见到它们的美。
    B.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对人类有实用价值才具有艺术美。
    C.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这样更容易发现艺术的美。
    D.近处是没有艺术的,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要想获得艺术世界的美,距离越远越好。

    发布:2024/12/13 14:0:1组卷:38引用:7难度:0.7
  • 293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背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两首诗最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发布:2024/12/13 13:0:2组卷:351引用:4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