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64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21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96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耕与南阳 躬: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③帝遣真督诸军 军:
     
    大司马 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当世之事 物喜
    B.以伤先帝 虽我死,有子存焉
    C.真以亮惩祁山 行者休
    D.帝从 真无马邪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为?请根据乙文作答。
    (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发布:2024/12/13 4:0:1组卷:418引用:8难度:0.5
  • 296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 事件 心理反应
    女儿 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 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 捡回瓶子 女儿
     
    女儿
     
    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4)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发布:2024/12/13 4:0:1组卷:371引用:8难度:0.3
  • 296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眼界与读书
    赵畅
    ㅤㅤ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ㅤㅤ②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ㅤㅤ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ㅤㅤ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ㅤㅤ⑤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ㅤㅤ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发布:2024/12/13 4:0:1组卷:117引用:11难度:0.3
  • 296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发布:2024/12/13 3:30:1组卷:1913引用:39难度:0.7
  • 296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咬牙”是一种修炼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_____。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③~⑤段是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本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5)模仿第⑥段划线句的句式,给本段补充一个论据。

    发布:2024/12/13 3:30:1组卷:153引用:9难度:0.4
  • 2966.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
     
    ,造句:
     

    发布:2024/12/13 3:0:1组卷:42引用:2难度:0.8
  • 296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3:0:1组卷:501引用:5难度:0.9
  • 296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3 2:30:1组卷:796引用:3难度:0.8
  • 296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发布:2024/12/13 2:30:1组卷:230引用:8难度:0.7
  • 2970.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文:南阳刘驎之
          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于许,訏谟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注]①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訏谟( xūmó):宏图大计。⑤赠贶( 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 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处处
     

    ②后遂无问
     

    道以乞穷乏
     

    厚,为乡闾所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驎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驎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驎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发布:2024/12/13 2:0:2组卷:385引用:5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