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1067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33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761.仿写演练。
          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片段把句子补充完整。
    示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假如生活误解了你,不要
     
    ,不要
     

          
     

          相信吧,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3引用:2难度:0.7
  • 762.你班拟开展以“漫话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两位,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备选人物:张骞 徐霞客 余纯顺 哥伦布 麦哲伦 阿蒙森
    古今中外,探险的名人不胜枚举:航海家郑和不畏艰险,亲率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2)你班正围绕“探险的意义”展开辩论,如果你是正方代表,请针对下列反方观点进行反驳。
    反方观点:我方认为,探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只会消耗我们的时间,浪费我们的钱财,搞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是非常不值得的。
    正方观点: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2引用:3难度:0.7
  • 76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6引用:2难度:0.8
  • 764.《伟大的悲剧》这场悲剧不仅带给我们震撼,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思考一下,悲剧发生的原因何在?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引用:3难度:0.8
  • 7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_____”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
          ⑧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请在第②段横线上准确填写《五柳先生传》中的相关语句。
    (2)第⑥段说,“亮独观其大略”,请简要谈谈你对“观其大略”的看法。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0引用:3难度:0.5
  • 76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独然而涕下
     

    (2)宗夫如何
     

    (3)决入归鸟
     

    (4)杖无时夜叩门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9引用:3难度:0.7
  • 767.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瑞之妇,嫁瑶无嗣,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造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速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牌,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选自王嘉《拾遗记•贾逵勤学》)【注释】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②嗣:子孙后代、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屏:屏风。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绮绣(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B.余则袍数衣处其间(破旧)。
    C.尝有教者入门(不曾)。
    D.年,经文通遍(期待)。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余则缊袍数衣处间/真无马邪(《马说》)
    B.亦贞明见称/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盖余勤且艰若此/其姊韩瑶
    D.以衾拥覆,久而和/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3)下列与“亦以贞明见称”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C.未尝有教者入门。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4)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甲】段写出了宋濂从师求学的艰难、生活异常艰苦的经历。
    B.宋濂写自己求学的艰苦,是想用自己的例子来训斥马生学习不用功。
    C.【乙】文写出了贾逵从小靠隔篱笆墙听他人读书强记,经文通遍的勤学故事。
    D.贾逵是一位家境贫穷、喜欢学习,创造条件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知识的人。
    (5)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2引用:2难度:0.5
  • 768.请把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第2~5自然段里对叶先生的议论句(即评价性语句)摘抄下来。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0引用:2难度:0.8
  • 769.我感受到了_______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1引用:2难度:0.5
  • 770.阅读。
          来到集上,只见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户凶神似地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地笑。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因这一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着。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地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骨药贴着。
    (1)本文段选自
     
    (作者)所著的《
     
    》(作品名)。
    (2)结合事件的前因后果,说一说胡屠户为什么要打骂范进?他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3)结合整部作品,你认为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发布:2024/12/26 23:30:2组卷:4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