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87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2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951.《老王》结尾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14引用:2难度:0.8
  • 95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和要求作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脚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常常行走在自然风景内,行走在街头巷道中,行走在艺术长廊中,行走在茫茫书海中,行走在仁爱温馨里……我们或快乐,或感动,或徘徊……这些丰富多彩的行走历程,让我们顿悟,催我们奋发,促我们成长。
    请你以“行走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行走经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要求:①请把作文题补充完整; 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书写端正,卷面整洁,550字左右。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16引用:6难度:0.3
  • 953.选词填空。
    (1)心儿永远
     
    (渴望 向往 憧憬)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2)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留恋 怀念 怀恋)。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17引用:3难度:0.8
  • 95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39引用:2难度:0.8
  • 95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热(
     

     

    窗(
     

    息凝神(
     

    游(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8引用:2难度:0.8
  • 956.仿写练习。
    例句: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要求:写一段月色之下的环境描写,可自拟场景,做到情景交融。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1引用:3难度:0.4
  • 957.下面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30引用:3难度:0.8
  • 958.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7引用:2难度:0.8
  • 95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之(
     

    忿然(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34引用:2难度:0.5
  • 96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发炎夏的时候,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驱热之术。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延清之室”的福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了。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
    (5)通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人们的消夏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发布:2024/12/26 22:30:1组卷:21引用:4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