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人教新版
沪科新版
浏览次数:251
更新:2025年06月30日
|
![]() |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102
更新:2025年06月30日
|
1501.在我国,21三体综合征患者超过100万人,该病属于(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9引用:2难度:0.71502.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低氧感应方面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由肾脏的部分细胞分泌,是一种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红细胞的蛋白。研究发现,在氧气供应不足时,低氧诱导因子(HIF)可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mRNA的含量增多,促进EPO的合成,最终导致红细胞增多以适应低氧环境,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IF基因与EPO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
(2)请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造血干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过程①必需的酶是
(4)HIF在
(5)上述图示过程反映了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7引用:3难度:0.61503.白酒是蒸馏酒的一种,其一般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2引用:3难度:0.7150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9引用:5难度:0.71505.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深紫色源自于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叠加。黑色素与紫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均不位于W染色体上)的控制。现有一种黑色素与紫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色纯合品系M,研究人员让该品系M与纯合野生型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利用F1又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F1的雌蝶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
实验二:让F1的雄蝶与品系M的雌蝶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深紫色(占45%)、紫色(占5%)、黑色(占5%)和白色(占45%)。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蝴蝶体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2)多次重复上述两组实验,发现极少数实验一中所得后代全为深紫色,而实验二结果保持不变。由此推测,F1中有个别雌蝶产生的含有
(3)野生型蝴蝶及品系M均为P*基因纯合子。研究发现,雌蝶N的一个P*基因突变为P基因,P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与特定DNA序列结合,导致卵细胞不育。将雌蝶N与品系M杂交,子代全为深紫色,选取子代雌蝶与品系M继续杂交,所得后代仍全为深紫色。据此判断,P基因为
(4)用射线照射雌蝶N,得到一只变异的雌蝶Q,两者体内部分染色体及等位基因(P、P*)情况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将Q与品系M的雄蝶杂交,子代中深紫色雄蝶:白色雄蝶≈1:1。据此推测,卵细胞不育现象与染色体上一段DNA序列t有关(其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对应的序列记为T),请在图雌蝶Q中标注序列t和序列T的可能位置。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雌蝶N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均可检测到P基因编码蛋白,且次级卵母细胞数目与普通F1雌蝶无显著差异。结合上述资料,试推测雌蝶N产生的特定类型卵细胞不育的机理是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88引用:2难度:0.31506.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29引用:3难度:0.71507.如图所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具有吸收功能的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6引用:2难度:0.61508.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中的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4引用:2难度:0.61509.下列有关双链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7引用:2难度:0.71510.甜荞麦的果形和花药性状独立遗传,某同学将纯种的尖形瘦果、正常花药甜荞麦与纯种的圆形瘦果、小花药甜荞麦杂交得到F1植株,再让F1自交获得F2,发现F2中结尖形瘦果的植株与结圆形瘦果植株的比例约为3:1,正常花药的植株与小花药的植株比例约为9:7。将F1与圆形瘦果。小花药亲本杂交,子代植株中尖形瘦果:圆形瘦果=1:1,正常花药:小花药=1:3.仅考虑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22:30:1组卷:59引用:3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