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人教新版 沪科新版
浏览次数:283 更新:2025年06月30日
已完结
开学模拟 温故知新 夯实基础 稳步提升
浏览次数:118 更新:2025年06月30日
  • 1891.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如图曲线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说法是(  )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13引用:4难度:0.5
  • 1892.细胞结构与细胞周期
    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后产生的姐妹染色单体保持相互黏附状态,在分裂期才会分离并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黏连蛋白(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连结蛋白)的裂解是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关键性事件,分离酶(SEP)是水解黏连蛋白的关键酶。如图(a)(b)(c)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应细胞内某些化合物的含量变化。

    (1)如图表示某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所处的时期
     
    ,你的判断依据是
     

    (2)细胞器是细胞内执行重要功能的结构,如图(b)中①所示的细胞器是
     
    ,该细胞器内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
     
    (多选)。
    A.糖酵解                  B.乳酸生成
    C.三羧酸循环            D.丙酮酸氧化分解
    (3)分离酶(SEP)的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保全素(SCR)能与分离酶紧密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据此分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分离酶没有专一性
    B.保全素和黏连蛋白是同一种蛋白质
    C.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空间结构有局部相似之处
    D.保全素和黏连蛋白竞争分离酶的活性部位
    (4)在人类细胞中,分离酶在分裂间期时被阻挡在细胞核外。如果此时核膜的通透性不恰当改变,使分离酶处于细胞核内,其可能的结果是
     

    (5)据图中信息,比较蛋白复合物APC在间期和分裂期含量并阐述该含量变化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是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55引用:2难度:0.6
  • 1893.生态位宽度是物种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的综合指标。某学者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的落叶松生态位宽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29引用:5难度:0.7
  • 1894.现代社会压力使人类的作息时间很难严格遵循于体内的生物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生物钟紊乱的困扰,导致失眠、睡眠中断、日间过度嗜睡,与人交流出现障碍等问题。2019年我国科研团队获得了5只昼夜节律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推动了生物钟紊乱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图是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图,据图分析回答:

    (1)科学家首先需将A猴卵母细胞培养至
     
    期,将B猴体细胞注入去核A猴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接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其中激活的目的是
     
    ,最后将胚胎移植到经过
     
    处理的代孕母猴体内,最终产出克隆猴。
    (2)体外培养重构胚时,需提供适宜的营养及环境等条件,其中培养液通常需要加入的天然成分是
     
    。为判断是否是真正的克隆猴,研究团队仔细检测了这些克隆猴的基因型,发现细胞核基因型与
     
    相同,由此证明5只小猴是真正的克隆猴。
    (3)为验证上述5只基因敲除猴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紊乱问题,科学家给实验猴佩戴了检测设备,以随时监测到它们的昼夜活动情况。通过行为学分析检测其是否明显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对照组的设置应为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9引用:3难度:0.6
  • 189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第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在第1组、第2组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3)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的比例为
     

    (4)第2组F2中粉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中的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19引用:3难度:0.6
  • 1896.老坛酸菜是一种腌菜或者叫泡菜,古称“范”,《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祖先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制酸菜的多种方法
    泡菜制作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发酵初期:主要是大肠杆菌、酵母菌代谢活跃
    发酵中期(风味最佳):乳酸菌活跃使乳酸不断积累
    发酵后期:乳酸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乳酸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传统泡菜所利用乳酸菌的来源是
     
    ;不能将煮沸的盐水直接倒进装入菜料的泡菜坛中,原因是
     
    。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时向坛盖边缘的水槽注水,目的是
     

    (2)发酵中期泡菜坛内产生乳酸的反应是
     
    (用化学反应式的形式表达),此反应的具体场所为乳酸菌细胞的
     
    中。
    (3)传统泡菜制作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严格消毒或灭菌,原因是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15引用:4难度:0.6
  • 1897.新冠病毒外壳中的S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S蛋白与人细胞膜上ACE2受体结合后入侵人体细胞,导致人体患肺炎。2021年12月8日,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获得中国药监局的上市批准,这标志着中国拥有的首个全自主研发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正式问世。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时,为获得大量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可采取的措施是
     
    。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采用的诱导方法有
     
    (答出两种即可)。
    (2)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还要进行
     
    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通入95%空气+5%CO2的混合气体,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
     
    。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3)医学上常用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S蛋白,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如图:

    ①为实现定量检测目的,固相抗体和S蛋白的结合部位应与酶标抗体和S蛋白的结合部位
     
    (填“相同”或“不同”)。
    ②该检测方法中,酶标抗体的作用是
     
     

    (4)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诊断出某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原因是
     
    。诊断某人是否为新冠肺炎感染者,还可采用核酸检测。若某人已经确诊为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除注射抗S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外,还可以注射已康复患者的
     
    以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10引用:3难度:0.6
  • 1898.猎物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的被捕食率、补充率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研究人员在研究某种捕食者与其猎物关系时,构建了猎物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如图,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猎物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23引用:4难度:0.7
  • 1899.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24引用:20难度:0.7
  • 1900.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A+T/C+G的比值为(  )

    发布:2024/12/30 19:30:2组卷:26引用:6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