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5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0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几年,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之中。我曾在书店抽中过唐代仕女盲盒,也曾在陶社接受过店主陶瓷文化的科普。看似“无用”的传统文化知识点如粒子般在生活中自由碰撞,让我感觉自在,既没有①_____的搁置疏离,也没有只可远观的敬畏拘束。“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华文化含蓄而深沉,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大多要经历一个②_____的过程。而文化机构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个通往文化“桃花源”的入口。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调和,又会赋予年轻人更多感知生活的触角。近几年,我对家乡与日俱增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就大多源于对齐国历史文化的了解。孔子在齐国闻韶,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晏子以羹汤、五声为例,论述“和而不同”的道理……这些都仿佛让我戴上一层“文化滤镜”,重新审视、品读、热爱这片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的土地。
          不论是瓷器、家具,还是诗词、书画,每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侧面,其实都像是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让人能够读懂现实生活中诸多“平平无奇”外表下的内在机妙,在面对人生百态时愈发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8引用:4难度:0.5
  • 103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劝:鼓励 ②驽马十 驾:驾车
    ③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④圣人无 常:平常、普通
    ⑤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空阔明亮 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⑦如今有谁 堪:可以、能够 ⑧使弹数曲 快:畅快
    ⑨而皆若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⑩少杂树,多松,生石 罅:罅隙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7引用:2难度:0.7
  • 1033.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这一消息不禁让人 (a)。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其中的“鲔”,指的便是白鲟。白鲟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①               ,如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鲟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②              ,在昏暗湍急的长江水流中自由穿梭。
          然而大型水坝的建立却给了白鲟这类洄游鱼类灾难性的打击,一方面是挡住了它们的洄游产卵路线,另一方面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卵数量。再加上③              、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1985年后白鲟的数量断崖式下降,就连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量都下降了90%。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为防止其它长江水生生物 (b),走上灭绝之路,有鱼类学家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 (c)。
    (1)请在文中括号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字。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17引用:4难度:0.7
  • 1034.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景公出游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宰夫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民无争心。先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襄、文、武将皆 相:辅佐。
    B.大暑而 疾:快速。
    C.宰夫 和:调和。
    D.是以政平而不 干:追求。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公阜 政不饰而宽小人
    B.昔者上帝人之殁为善 泄其过
    C.梁丘据御六马 子犹驰造焉
    D.非据孰敢为 先王济五味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古而无死,何如?
    假使将来我们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会怎样呢?
    B.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先生一天内就多次指摘我的过失,现在还有谁能这样呢!
    C.据亦同也,焉得为和?
    梁丘据不过是与您保持一致,哪里称得上是与您相和呢?
    D.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调和清水,谁还会去饮用它呢?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北望齐国心有所动,想引发大家议论,没想到晏子借机讽谏。
    B.为了能讨得齐景公的欢心,梁丘据顶着酷热大张旗鼓地追随齐景公。
    C.臣下坚持违抗国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见,才能实现君臣相和。
    D.国君认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应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国君陈述。
    (5)结合以上两则文言文,简要概括晏子所说的“和”与“同”的区别。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73引用:5难度:0.7
  • 103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滑雪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体温调节。当冷空气刺激人体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皮下血管会充血,血流速度加快,
     
    。其次,由于滑雪姿势的“骑马式”,山地的滑雪环境以及滑雪速度变化引起的起伏,可以促进呼吸系统调节,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滑雪也是一项有氧运动,多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肺活量,
     
    ,因为空气是冷的,不是直接大嘴巴呼吸,所以我们必须张小口呼吸。
          在滑雪运动中,要做一个优美的动作,需要身体的各个关节的协调合作,除了锻炼各个关节的协调合作,几乎所有的人体关节,都可以扮演好锻炼的角色,
     
    。除此之外,滑雪运动还可以锻炼人们的顽强意志,培养勇气、坚韧、果断的性格,使人心胸开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全都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而增强人体的抗寒性  锻炼心脏和肺功能  身体的协调能力就得到加强
    B.人的体温就有所变化  锻炼心脏和肺功能  从而增 强身体的柔韧性
    C.从而增强人体的抗寒性  锻炼心脏和肺功能  从而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D.人的体温就有所变化  增加人体呼吸频率  身体的协调能力就得到加强
    (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思维导图,每处不超过9个字。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9引用:5难度:0.7
  • 10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情怀”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担当”是指接受并负起责任。“情怀”显精神,“担当”付行动。有情怀才能有真正的担当。担大任者必有大情怀,有大情怀者常有担大任的身体力行。
          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会出发,围绕“情怀与担当”,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注意:①自拟题目。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9引用:2难度:0.7
  • 103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黄庭坚
    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环绕折残枝。自然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
    无闲事,即芳期。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阳节后蝴蝶浑然不知,依旧环绕着折剩下的菊花飞舞,词人笑其可悲。
    B.时过境迁,虽然秋菊未必是一夜香减,但聚后的分离却让人们习以为常。
    C.这首词措辞典雅,触景生情,拾取寻常风俗入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词以议论收束,既表达了自己心志,又提振了词风,使全词为之一振。
    (2)词人在下阕指出“无闲事,即芳期”。这一心态使词人在文本中呈现为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8引用:2难度:0.6
  • 10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书法教育如何平衡“技”与“道”
          ①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对书法教育的意义和方式提出了挑战。如何将传统书法的技能、观念、理论等,在现代教育体制模式下进行转换,显得尤为关键。这也是现阶段书法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②“技”指技法,包括书写者对材料、工具、笔墨、书体等技术层面的掌握;“道”指书写者从技法上升至精神层面,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一系列思考与体悟。中国古人从不将书法视为单纯的技能,而是赋予更高的精神意旨。书画于文人而言,并不仅仅是遣兴玩乐的雅兴,而是作为修身悟道的媒介。然而,在现代教育体制下,无法用标准化的数据测定和衡量。如今的书法教育也明显呈现出重技轻道的特点。
          ③清末学者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人可易为上智,凡夫亦可祁天永年;造化自我立焉。”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对于“技”和“道”的看法,其实他是综合了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但时至今日,仍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发。因此,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④学习书法基本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这种学习模式与绘画有所不同。学习绘画除了向经典范本学习以外,还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依靠写生来训练基础技能,但书法必须依靠对经典作品的反复临习来提高技法。此外,古人的书法学习往往注重个人的领悟,无论临帖或读书,其学习历程大多呈现散点式。历代书法家教导其弟子,也不作过多理论的阐发,或者亲身示范,或者寥寥数语点拨,重在启发学习者自我开悟。
          ⑤与古代的书法教育不同,当今书法教育要求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技法方面,将复杂的书法技术拆分讲解,构造出一套技法速成的体系。因此,很多学校总结出相应的程式和方法,这些速成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很容易出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分精细、机械化的训练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也使书法技法缺乏自然的气韵和生机,抹杀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造成千人一面的艺术风格。书法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的空间,根据其喜好提供不同的学习范本和临摹方式。
          ⑥当下,高清的复制品使书法学习者拥有古人无法比拟的便利和优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虽然技术的发展使书法技法的教授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但也替代不了教师对学生亲身示范的重要性。在大多数学校中,书法教师的亲身示范一直是书法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视频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书法技法,甚至可以放大、放慢技法的细节,但无法对学生的现场提问作出解答,也难以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书法的技法教学而言,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⑦不仅古代书法之“技”在当代书法教育中面临着现代化转换的问题,书法之“道”亦面临着同样的局面。书法的“道”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对书法的学术研究。书法家丛文俊指出:“通过这种学术的努力,从具体技法的考察复原,到理论的提升概括,都不难做到,而以学术来带动艺术实践和批评、理论研究,堪称时代之必然的选择。”对书法理论的研究只是书道的浅层,而书法教育中的“道”,并非狭义上的书道,也不局限于古人的“天地万物之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古人学书,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但终究不离修身养性,以求个人境界之提升。而在今天的书法教育领域,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仍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因此,“道”的传授也需要转型、转变。
          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是为师者最重要和高层次的任务。当下,书法教育之传“道”,已变换为复杂而多元的思想观念,需要为师者对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现代的书法教育体系还需要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完全以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做法已经受到了质疑。
    (1)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
    B.书法教育要“技”“道”并重。
    C.学习书法要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
    D.古人所求之“道”仍然是书法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引用论证,引用清末学者魏源的话,有力地证明了“书法教育重‘道’,必须建立在‘技’的基础上”这一论点。
    B.虽然视频教学、线上教学等形式已呈普及之势,但在书法学习上,教师的亲身示范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书法教育中的“道”,不是狭义上的书道,而是引申为与书法相关的文化、思想以及观念。
    D.作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加强对“道”的关注,却也不能忽略书法的技能训练,这是他综合中国传统观念与当时社会现实而作出的判断。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是以自然为师,以造化为师,其次是以前人为师,以经典为师。
    B.选文从书法教育“‘技’是基础”和“‘道’也重要”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C.书法不再是知识分子必备的技能,书法教育工作不能完全依靠书法艺术家。
    D.第⑦段“所求之道或许千差万别”中“或许”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14引用:3难度:0.2
  • 103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丰子恺
          去年十一月中,我被暴寇所逼,和你分手,离石门湾,经杭州,到桐庐小住。后来暴寇逼杭州,我又离桐庐经衢州、常山、上饶、南昌,到萍乡小住。其间两个多月,一直不得你的消息,我非常挂念。直到今年二月九日,上海袭梦痕写信来,说新闻报上登着:石门湾缘缘堂于一月初全部被毁。噩耗传来,全家为你悼惜。我已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你伸冤。现在离开你的忌辰已有百日,想你死后,一定有知。故今晨虔具清香一支,为尔祷祝,并为此文告你在天之灵:你本来是灵的存在。中华民国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师住在江湾永义里的租房子里,有一天我在小方纸上写许多我所喜欢而可以互相搭配的文字,团成许多小纸球,撒在释迦牟尼画像前的供桌上,拿两次阉,拿起来的都是“缘”字,就给你命名曰“缘缘堂”。当即请弘一法师给你写一横额,付九华堂装裱,挂在江湾的租房里。这是你的灵的存在的开始。后来我迁居嘉兴,又迁居上海,你都跟着我走,犹似形影相随,至于八年之久。
          到了中华民国廿二年春,我方才给你赋形,在我的故乡石门湾的梅纱弄里,我的老屋的后面,建造高楼三楹,于是你就堕地。弘一法师所写的横额太小,我另请马一浮先生为你题名。马先生给你写三个大字,并在后面题一首偈。
          我同你相处虽然只有五年,这五年的生活,真足够使我回想:春天,两株重瓣桃戴了满头的花,在你的门前站岗。门内朱栏映着粉墙,蔷薇衬着绿叶。院中的秋千亭亭地站着,檐下的铁马丁东地唱着。堂前有呢喃的燕语,窗中传出弄剪刀的声音。这一片和平幸福的光景,使我永远不忘。夏天,红了的樱桃与绿了的芭蕉在堂前作成强烈的对比,向人暗示“无常”的至理。葡萄棚上的新叶把室中的人物映成青色,添上了一层画意。垂帘外时见参差的人影,秋千架上常有和乐的笑语。门前刚才挑过一担“新市水蜜桃”,又挑来了一担“桐乡醉李”。堂前喊一声“开西瓜了!”霎时间楼上楼下走出来许多兄弟姊妹。傍晚来一个客人,芭蕉荫下立刻摆起小酌的座位。这一种欢喜畅快的生活,使我永远不忘。秋天,芭蕉的长大的叶子高出墙外,又在堂前盖造一个重叠的绿幕。葡萄棚下的梯子上不断地有孩子们爬上爬下。窗前的几上不断地供着一盆本产的葡萄。夜间明月照着高楼,楼下的水门汀好像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虫齐声合奏,在枕上听来浑似管弦乐合奏。这一种安闲舒适的情况,使我永远不忘。冬天,南向的高楼中一天到晚晒着太阳。温暖的炭炉里不断地煎着茶汤。我们全家一桌人坐在太阳里吃冬舂米饭,吃到后来都要出汗解衣裳。廊下堆着许多晒干的芋头,屋角里摆着两三缸新米酒,菜橱里还有自制的臭豆腐干和霉千张。星期六的晚上,孩子们陪着我写作到夜深,常在火炉里煨些年糕,洋灶上煮些鸡蛋来充冬夜的饥肠。这一种温暖安逸的趣味,使我永远不忘。
          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归宿之处。我正想在你的怀里度我的晚年,我准备在你的正疑里寿终。谁知你的年龄还不满六岁,忽被暴敌所摧残,使我流离失所,从此不得与你再见!
          我犹记得我同你诀别的最后的一夜,那是十一月十五日,我在南沈浜乡间已经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敌机常常来袭。我们在乡间望见它们从海边飞来,到达石门湾市空,从容地飞下,公然地投弹。幸而全市已空,他们的炸弹全是白费的。因此,我们白天不敢出市。到了晚上,大家出去搬取东西。这一天我同了你的小主人陈宝,黑夜出市,回家取书,同时就是和你诀别。我装好两网篮书,已是十一点钟,肚里略有些饥。开开橱门,发现其中一包花生和半瓶玫瑰烧酒,就拿到堂西的书室里放在酒桌子上,两人共食。我用花生下酒,她吃花生相陪。我发现她嚼花生米的声音特别清晰而响亮,各隆,各隆,各隆,各隆……好像市心里演戏的鼓声。我的酒杯放到桌子上,也戛然地振响,满间屋子发出回声。这使我感到环境的静寂,绝对的静寂,死一般的静寂,为我生以来所未有。我们在你的楼上的正寝中睡了半夜。天色黎明,即起身入乡,恐怕敌机一早就来。我出门的时候,回头一看,朱栏映着粉墙,樱桃傍着芭蕉,二十多扇玻璃窗紧紧地关闭着,在黎明中反射出惨淡的光辉。我在心中对你告别:“缘缘堂,再会吧!我们将来再见!”谁知这一瞬间正是我们的永诀,我们永远不得再见了!
          我今谨告你在天之灵,我们现在虽然不得再见,但这是暂时的,将来我们必有更光荣的团聚。因为你是暴敌的侵略的炮火所摧残的,或是我们的神圣抗战的反攻的炮火所焚毁的。倘属前者,你的在天之灵一定同我一样地愤慨,翘盼着最后的胜利为你复仇,决不会悲哀失望的。倘属后者,你的在天之灵一定同我一样地毫不介意;料想你被焚时一定蓦地成空,让神圣的抗战军安然通过,替你去报仇,也决不会悲哀失望的。不但不会悲哀失望,我又觉得非常光荣。因为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人道而抗战。我们为欲歼灭暴敌,以维持世界人类的和平幸福,我们不惜焦土。你做了焦土抗战的先锋,这真是何等光荣的事。最后的胜利快到了!你不久一定会复活!我们不久一定团聚,更光荣的团聚!
    1938年
    (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交代写作缘由和缘缘堂命名、赋形的过程,称缘缘堂是“灵的存在”,为全文奠定痛惜、悲愤的感情基调。
    B.日寇的飞机“从容地飞下,公然地投弹”,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国民党毫无抗战意志,揭示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
    C.作者写与缘缘堂诀别的最后一夜中女儿陈宝嚼花生米的声音,以有声衬无声,渲染出当时环境的死一般的静寂。
    D.文章用“你”称呼缘缘堂,拉近了作者与缘缘堂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呼告抒情,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2)文章第三段写缘缘堂的春夏秋冬,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画家,其散文也自成风格。请从选材、语言、情感三个方面简要赏析本文。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23引用:3难度:0.5
  • 104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几乎 A            的艺术图画。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当前大火的AI绘画软件带来的视觉新体验。
          AI绘画的迭代堪称B            。2022年年初,AI绘画还只能生成些概念化的草图,取代人类画师更是天方夜谭;仅仅过了半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一项美术竞赛中,一幅名为《空间歌剧院》的AI作品就斩获一等奖。该奖项的授予,( ①)。有人悲观地认为“艺术的死亡就在我们眼前展开”;(②):AI模仿的其实是画风,它无法真正复现画作中的人类思考,无法理解人的情感与价值观。
          回应这些争议,(③)。其实,AI绘画的本质是拼图,底层逻辑不是创作而是拼接。目前来看,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其技术有待进步。它现在只能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画师创作草图,并不能像人类画家一样,创作出全新的作品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长远角度来看,AI的高成长性让许多人对就业前景C           。例如,原来由原画师完成的工作,现在可由AI与插画师合作完成,而一名插画师的待遇远远低于一名有经验的原画师,这对原画师岗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AI 也对许多从事机械性劳动与重复性工作的就业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字。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44引用:7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