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5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06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对“玩”有各种不同的阐释和态度。“玩”字最早出现于《尚书•旅獒》的“玩物丧志”,意指迷恋于所喜好的事物而丧失进取向上的志气。韩愈也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意为学业由于玩乐而容易荒废。清朝的王豫则直接说:“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但是鲁迅先生对于“玩”相当看重,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常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龙应台则把“玩”看作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玩”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8引用:6难度:0.6106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援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C.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古代称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文中指匈奴。
B.中郎,官名,秦代始设,是皇帝的近侍武官,汉代沿设。
C.“度不中不发”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度”字的含义不同。
D.“及死之日”与“今恩足以及禽兽”(《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及”字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家世代学习骑射,李广也因为擅长骑马射箭、表现优异而受到文帝的称赞。
B.李广根据中贵人的口述和当时的伤情,准确判断出那三个匈奴人一定是射雕手。
C.李广总是把得到的赏赐分给下属,吃喝跟士兵在一起,对待士兵宽厚和缓而不苛刻。
D.太史公给了李广很高的评价,认为他品行端正,这话虽浅近,但可用来说明大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李广将军的性格特点。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3引用:2难度:0.6106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与瓦共舞
林延军 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⑥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⑦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
⑧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
⑨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
⑩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
(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1)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风吹得更猛了”等,这些环境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
(2)赏析文章第⑧段画线语句。
(3)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意蕴。
(4)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从两个角度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要求:分条陈述。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
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
C.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
D.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
E.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穷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好,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触。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57引用:3难度:0.5106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年,弹指一挥间。2012年,党的十八大隆重召开,10年来,我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兔登月、天宫实验舱建成、C919翱翔蓝天等等,我们实现了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勇毅前行、成就辉煌的十年。这是自信自强、充满韧劲的十年。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那些承载着喜悦、希望和感动的年度时刻,唤醒你我心中的时代记忆。
我们见证着十年的发展,每一个感人的瞬间都留下了世代的烙印,包括我们的成长。
以上材料对我们成长有何启示意义?结合这10年科技发展的杰出成就,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12引用:3难度:0.6106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①,塘水漻漻虫啧啧②。
云根苔藓③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④。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注释】①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②漻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③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④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用古代民间歌谣形式,在诗歌的开头三句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B.四、五句描写了山中的苔藓和花,山间云绕雾漫,似有轻纱笼罩;六、七句描绘了秋天稻子成熟的特点和萤火虫在田埂低飞的热闹情景。
C.诗歌的最后两句,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如“鬼灯如漆”令人毛骨悚然,不过,“点松花”三字又带有生命的光彩。
D.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清新、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独特风格和意境。
(2)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37引用:4难度:0.6106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的,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认为是尽善尽美的。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他从另一方面,也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成池》《九韶》之美,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人,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在这里阐发了他的美的相对性的观点,而且把相对性引向相对主义。美具有相对性是对的,但引向极端而成为相对主义则是错误的。毛嫱、丽姬之美,是客观存在,在《成池》《九韶》之美,也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庄子以相对主义否认美的绝对性,把一个正确的原则引向错误的道路;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从根本上否认了审美是人所独有,这是我们所不能同意的。
当然同属一个景物,反映在不同境遇不同心态人的身上,可能有不同的体验。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引起人们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又都与个人的主观遭遇有关。假如不是“迁客骚人”的话,即是遇上前一种景象,也不一定会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情感;相反的,如果自身是“迁客骚人”,即使遇到后一种景象,也很难产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情感。由此可见,景物是客观的存在,而感受则是主观的体验,美感是具有相对性的。范仲淹最后的结论是“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受主客观的影响,能够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确处理景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主观认识,辩证地处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
所以客观事物的美与丑,反映在情感上的苦与乐,都存在有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复杂关系。作为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应当站在社会进步的立场上,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给以艺术加工,使其典型化,理想化,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们前进,推动社会发展。
(摘选自黄济《教育哲学通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家属于绝对论,道家则是相对论。
B.因为庄子发展了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所以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C.庄子相对主义错在:否认美的相对性,而且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否认审美是人所独有的。
D.迁客骚人面对“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种景象都可能产生“满目萧然,感极而恶”的情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黄济认为美具有相对性,但不可因此否认美的绝对性,从而走入相对主义的迷途。
B.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第2、3段分别围绕美学中的“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展开论证。
C.作者用《知北游》的例子,意在说明庄子将美与无为密切结合,发展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D.文章多处引用古诗文,有力证明观点的同时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典雅厚重的韵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清瘦为美的人不会觉得体态丰盈的唐朝绝美杨玉环是美女,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
B.“各美其美”谈到每个人或者每个民族客观上必定有美丽的点,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
C.作者认为音乐《成池》《九韶》之美,是客观的事实,是人们之共识,这侧重表现美的相对性。
D.在大家眼中,爱斯梅拉达有美丽绝伦的外表又有高尚纯洁的心灵,这侧重表现美的绝对性。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7引用:2难度:0.6106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上食埃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④或师焉,或不焉 ⑤非能水也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⑦侣鱼虾而友廉鹿 ⑧泣孤舟之嫠妇 ⑨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⑩小学而大遗 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234引用:3难度:0.71068.①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位于工人体育场东门南侧,预计2023年年底完工。②作为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单体专业音乐厅,建成后它将成为北京文化艺术的新地标。③据设计师介绍,以“莲•玉”为音乐厅的设计理念。④音乐厅内穹顶由56块莲花瓣造型的反声板组成,像一朵盛开的莲花。⑤1600个座位采用梯田葡萄园式空间布局,呈自然形态层层环绕叠落,让观众离舞台更近,近距离感受演奏家的魅力,沉浸在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中。⑥音乐厅的外观整体采用双曲飘摆玻璃幕墙,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⑦这样的设计,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结合,既能 ,又能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加点的“它”可放在“建成后”前。
B.③句没有语病。
C.④句中加点的“由”可替换为“以”。
D.⑤句和⑥句的顺序不能调换。
(2)在文中⑦句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连贯。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22引用:6难度:0.7106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可以想办法种点儿菜。”如今“种菜情结”,已不是长辈的专属①
在住宅小区的阳台种菜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毕竟城市空间人口密集,楼上楼下邻居因为阳台浇菜渗水而争吵的现象时有发生。③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B.妙玉笑道:“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
C.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7引用:5难度:0.51070.阅读下面的“物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昙花:人们都说我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荆棘:人们都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
菊花:就是枯萎了,我的花瓣也不会凋零。
爆米花:如果没有了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发布:2024/12/31 21:3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