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69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17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白和杜甫共同代表了中国唐代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曾在其《调张籍》中提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充满了对二者诗歌作品的赞扬。作为志趣相投的挚友,他们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分析李、杜诗作的不同之处。
李、杜二者在古体诗上的成就都极为突出,但他们在诗歌体裁、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
① 。李白擅长乐府、歌行、绝句等,而杜甫则擅长律诗。明代陈沂云:“五言绝句……唐以太白为祖。”还有人称赞“太白五、七言绝句是神品”,对李白在绝句上的成就进行了盛赞。律诗具有对字数、对偶、平仄等要求严格的特点,因此表现力易受限制,杜甫为了扩大律诗的表现力,对律诗的题材进行了拓展,不仅局限于李白等人常写的游记山水、宴饮应酬等,而且主张将时事写入律诗,故他的律诗雄浑浩荡、别具一格,大大增加了律诗的内容和表现范畴。
李白和杜甫在诗歌色彩上极为不同。李白被称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而杜甫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整个盛唐诗歌和中晚唐诗歌之间的区别。盛唐诗人在性格上普遍外向强烈,注重宣泄个人意气,他们的诗作多是流转自如,奔放豪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中晚唐诗人则由于大唐由盛转衰的国运,理想化的情感逐渐变淡,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在诗歌写作时也更注重叙事写实,与盛唐诗歌的风骨声律藻才兼备、兴象玲珑不同,更强调诗歌的干预时政、关心民情等适用性、功利性特点,形成了现实主义诗歌风格。如同样写抱负,李白这样写:“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杜甫则这样写:“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其次,分析李、杜诗作的相同之处。
李白、杜甫皆善于打通各种体裁,使之交融互汇。李白常以自己擅长的绝句为律,如“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等句,杜甫也不例外,因熟谙律法,常以律为绝,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句。
此外,② 。李白虽处于盛唐,但当时的盛唐已经开始由盛转衰,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曰:“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表达他对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重视。杜甫更是如此,在唐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情况下,作为一个有抱负、有情怀的文人,杜甫始终不忘考虑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困苦,凡是离乱之感,不平之鸣,对人民困祸苦难的感受,都会借诗叙之,诗成为他思想斗争的武器。
我们回顾中国诗歌史,李白和杜甫是两个绝对不能错过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个人取得了难以超越的诗歌成就,而且无论是在创作方法,还是在语言风格、题材类型等方面都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我们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时,不仅仅要研究他们引领的两大截然不同的诗歌风格,也应该看到他们同处唐朝,还是互相欣赏的挚友,以及同为诗人,不可避免地互相学习与借鉴,正是这种融会贯通,中国诗歌才如此多姿多彩,芬芳满园。
(摘编自刘歌《论李白与杜甫》)材料二:
文章的优劣主要凭借个人的才能,这才能包含两个方面:先天的即生命固有之能;后天的经历和修养所加之能。这两个能力合二为一便是个人的全部才能。这种综合而成的能力是其他人不可以复制和分享的。
李白显然就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天才。杜甫由于过分用功,谈到在作诗方面的苦吟功夫,人们或许认为他只是汗水辛苦所成,其实倚仗的同样是不可企及的先天之才。而且单就李白来说,正是因为他拥有那种令人眩惑的天才,我们才更愿意仰望他的一切。杜甫则把自身的天才性稍稍掩盖了,所以我们总是以现实的思维去猜度和判断他。
天才是既不容否认也不容视而不见的。假如我们忽略杜甫的天才,认为他是靠苦吟、靠费尽一生心血才达到了那个高度的话,那么对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个“材”,则没有谁会怀疑。李白的诗给人张口就来的感觉,怎么吟唱都行,不必精雕却天然周正,好像不用修改也不曾修改过。
但实际上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他们肯定要用心订改自己的诗作,不同的只是改动的幅度和深度而已。一首诗在开始形成的时候气息不同,质地不同,订改的功夫自然也要不同。我们今天看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其不同是明显的——其中有许多不同就在“轻快”二字上。杜甫的诗只有少量会与李白混淆,那是“轻快”的,而大多数沉郁深沉之作,怎么也不会混同于李白。
(摘编自张炜《也说李白与杜甫》)(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盛赞李白和杜甫的作品的影响力如同太阳的万丈光芒,他认为他们的作品比他们本人更伟大。
B.李白所擅长的乐府、歌行等诗歌体裁,相对于律诗这一体裁都比较自由灵活,限制比较少。
C.李白和杜甫之所以在诗歌色彩上差别极大,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原因。
D.相对于李白,杜甫的天才性常常被用功掩盖,人们大多膜拜李白的天生之才而敬佩杜甫的刻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在诗文的创作上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各有千秋,这使得他们成为互相欣赏、志趣相投的挚友。
B.李白性格偏于外向强烈,诗作奔放豪迈,为浪漫主义诗歌代表;而杜甫则更关注现实和民情,为现实主义诗歌代表。
C.李白也并非一味浪漫的天才诗人,他也重视文学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用,认为文章具有移风易俗、推究世事的力量。
D.李杜作品的伟大,实则离不开他们对自己诗作的用心订正和修改;而形成条件和订改功夫的不同也是作品有差异的因素。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李杜二人的成就和特征,再分析具体表现,最后加以总结。
B.材料一善用比较和引用,既很好地区分了两个伟大诗人,也让读者对二人的作品有了更具体、直观的感受。
C.材料二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说文章优劣和人的才能的关系,然后分析对李杜二人的认识。
D.材料一主体部分是比较李杜二人创作上的异同,材料二主体部分是比较李白和杜甫二人的天才大小。
(4)根据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和内容,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5)下面是李白读《诸葛亮传》后所写的乐府诗,与杜甫的《蜀相》比较,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节选)
李白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5引用:2难度:0.51172.语言基础运用。
①清朝时期,前门外宣南地区就已戏班云集。②由于位置毗邻,为之服务的行头、盔头、“把子”行业慢慢在西草市街聚集,“剧装”就成了西草市街的文化符号。③多年过去,西草市街变得破烂不堪,萧条的景象与店内华丽服饰格格不入。④2019年,在西草市街整治提升过程中,延续老北京街巷建筑规矩的色调、肌理,修缮破损建筑。⑤商户自行设计牌匾样式和风格,让整条街的店面风格颇具韵律,成为展现剧装文化特色一条街的亮点。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的“就已”一词可以删去。
B.②句中的“之”指前门外宣南地区。
C.②③句中的“西草市街”都可改为“这条街”。
D.⑤句中的“商户”前应加入“由于”。
(2)文段中④句有语病,请做修改,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8引用:5难度:0.7117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①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注】①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得知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兴奋不已,感叹自己虽然年老白发仍旧壮心不已,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深雨露”“疾风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列圣仁泽深如雨露普降,国家中兴的的赦令快似疾风迅雷。
D.本诗语言风格整体雄浑豪放,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抱负,贯穿了诗人一贯的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2)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6引用:3难度:0.61174.阅读回答问题。
泰博学,善谈论。初游洛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他。”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陈留仇香,至行纯嘿,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且母养人遗孤,不能成济,若死者有知,百岁之后,当何以见亡者!”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河内王奂署香主簿,谓之曰:“闻在蒲亭,陈元不罚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香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故不为也。”奂曰:“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郭泰、符融赍刺谒之,因留宿;明旦,泰起,下床拜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也。”香学毕归乡里,不应征辟,卒于家。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填涂正确的答案。
初A游洛阳B时C人D莫识E陈留F符融G一见H嗟异I因以介J于河南尹李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欣赏郭泰而与之结交,儒生们送郭泰归乡至河边时,李膺和郭泰同舟渡河,被众人看成神仙般的人物。
B.魏昭认为郭泰是难得的“人师”,甘愿侍奉左右;他为郭泰做粥,虽被多次为难,仍脸色不变,终获郭泰认可。
C.陈元被母亲控告不孝顺,仇香认为陈元并非恶人,用伦理孝道、祸福之理教导他,最终陈元成为孝子。
D.仇香品行卓绝,像鹰鹯般忠勇,被任命为主簿,但他认为鸾凤不应栖在枳棘林中,不愿应征,故被郭泰奉为老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
②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5)郭泰为什么被誉为“鲜见其俦”?请简要说明。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88引用:10难度:0.6117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在各种直播间里,从“地板”价到“宇宙最低价”,从“粉丝超级福利”到“让利大促销”,类似的宣传语① ,商品价格宣传给人一种“不买就是吃亏”的感觉。但很多消费者购买之后却发现,买到的产品并非② ,夸大宣传、高于市场价等问题③ ,也因为这样,一些低价直播被网友们称为“忽悠式直播带货”。这样的现象在手机、白酒、手表、电器、茶叶、保健品等各类产品上均有出现,让消费者饱受困扰。
客观地说,网络直播的出现,对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推动经济等均有积极作用,一些农特产品的走俏、一些地方美食的出圈,离不开直播带货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在这一行业火爆之后,一些浑水摸鱼者也趁虚而入,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严重影响了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今,提及直播带货,很多消费者④ ,这般现实亟待改变。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用法与原文中加横线的“地板”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近现代考古学家将这些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远古人类居地,以“石器时代文化”来命名。
B.古时船家行船最忌讳“住”与“翻”,因为船停住了或翻了,都不吉利。
C.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D.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也许因为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3)针对“忽悠式直播带货”的乱象,请从消费者、直播平台或监管部门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3引用:2难度:0.5117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红楼梦》中,刘姥姥告诫女婿:咱们庄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荣获两金一银的运动员谷爱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创造历史,突破个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综合理解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4引用:4难度:0.5117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的句子是“
(3)《六国论》中“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0引用:2难度:0.9117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加入空心钢球的水球为什么会变“懒”了呢?原来,这跟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有关。周期性外力施加在物体上,物体会发生受迫振动,外力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越接近,振动就会越剧烈而发生共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会发生振动,加入一枚钢球后,① ,就不容易引起共振了。
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个球,②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挑水时,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叶来减缓水的振荡,就是③ 。这个减振原理还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比如航天器分离时加速度比较大,这时会用到颗粒阻尼器,它具有吸能作用,可以减少航天器和人受到的冲击。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C.“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D.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39引用:7难度:0.5117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谷日喜晴①
于谦
谷日晴明好,丰年信可期。
雪消风澹澹,天暖日迟迟。
东作因时起,西成与岁宜②。
忧民无限意,对此暂舒眉。[注]①谷日:农历正月初八。谷日晴和,预示着当年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②西成:古人以为秋位在西,这时五谷成熟,故称西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正月初八天气清和,诗人心情喜悦,写下了这首诗。
B.首联入手擒题,由天气的晴明联想到丰年的可期。“信”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C.颔联运用叠词,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春日白天变长,故有“日迟迟”之感。
D.颈联写诗人所见,因天气晴好,已有农人在野外春耕,其丰收是可以预料的。
(2)本诗尾联中的“暂”字用得很好,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引用:3难度:0.6118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上苍的注视
乔正芳 夜降临,团团灰云涌动着,遮蔽了大半个天空。远处的山、河流、村庄都隐藏在黑暗中了……世界,在战争的间隙里暂时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
逶迤的山路上,走来几个模糊的身影。近了,一壮一少两个八路军,手里各牵着一匹战马。
年长的那个,大高个,长方脸,额头上一道伤疤很是显眼——那分明是子弹留下的纪念。他身上的土布军褂已经很旧了,袖口刮开了一个大窟窿,随手朝上挽了两道,胳膊上绷着青筋,人看上去有点疲惫,但一双眼睛却依然坚定、有神。
年轻的那个,体型偏小,看起来也就十七八岁,清瘦的小脸,耳旁有一道浅浅的刮伤,嘴唇上火了,起了几个小水泡。他觑着眼朝前看了看,露出欣喜的表情,回头朝年龄大的说:“团长,快看!翻过前面那个山坡,就是通向青城的大道了,咱们就可以骑马快跑了!”
那团长朝年轻人微微一笑,随即收起笑容,习惯性地朝四周看了看。
刚刚打了一场硬仗,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敌人击退了六十里,敌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不能掉以轻心。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下午接到师部密令,要团长趁夜悄悄返回师部,研究下一步的作战方案。年轻战士小丁是本地人,比较熟悉地形,又很机灵,政委特意挑了他来护送团长。
通向师部最近的道路就在眼前了——
年轻的小丁雀跃着:“团长,咱们赶快上马吧!”
团长“嘘”了一声,抬手朝前一指,一团身影蓦然闪入他们的视线——
两个人迅速拔出枪,放低身姿,慢慢靠过去。
土坡后,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受到惊吓,浑身哆嗦着,一脸惊恐地望着他们——妇人怀里紧紧抱着一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孩子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离近了,只见那个男孩闭着眼,软塌塌地躺在妇人怀里,鼻翼一张一翕的,呼吸很困难的样子。
妇人同时也看清了他们的打扮,很是惊喜,却瞬间流下了两行泪,用好像憋着好久才发出的声音喊了一句:“八路军同志,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团长上前问明了情况,原来妇人是山后杨树凹的。几天前,妇人的男人上山砍柴时遇到了日本鬼子,血染红了那一片泥土,妇人恨呀,恨日本鬼子,恨老天不睁眼。女人想带着孩子去桃源镇投奔娘家,可刚走到这里,便遇到几个小鬼子,若不是抱着孩子,她真的想和他们拼了,大不了被老天收走,妇人恨恨地说,但她不能,她不能带着孩子拼命,孩子得活下去。于是,她拉着孩子拼命跑呀跑,结果跌下山沟,她的腿摔断了,动弹不得,孩子又病了。虽然今天的夜晚很安静,她却没有办法带着孩子走下去,她以为自己和孩子没有希望了,只能听天由命了,没想到上天让她们遇到了八路军……
团长默默听着,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咯响,腮帮子凝成两团硬疙瘩。他弯下腰,摸摸孩子滚烫的额头,再将手指轻轻放在孩子的鼻唇边试了试体温,说:“这孩子烧得太厉害,如果不及时医治,只怕会引起肺炎。”
团长迟疑了一下,俯身抱起孩子,吩咐小丁:“快扶这位大嫂上马,咱们先送他们母子到桃源镇看病。”
小丁为难地看着他,说:“团长,桃源镇离这里三十多里,和咱们要去的青城是背道,咱们要是先送他们的话,夜里十二点前肯定赶不到师部了。”
团长仰头看看天,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
随即,团长语气坚定地说:“就按我说的办吧,咱们当兵打仗为了什么?第一,不做亡国奴;第二,拯救咱们的百姓于水火之中。师部那边,等救下孩子再去。”
看着团长凝重的表情,小丁点点头。
团长解开上衣,将孩子裹在怀里,翻身上马,挥手一甩鞭子,马儿扬起四蹄,朝着桃源镇的方向飞奔而去……
凌晨一点十五分。
当李团长和警卫小丁气喘吁吁赶到师部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继而欢声雷动。
同志们纷纷围上来,抢着和他们握手,拥抱!
师长先是一愕,接着哈哈大笑着,扒开人群,一拳砸在了团长肩膀上,说:“老李、小丁呀,你俩的命真大!大家还以为你们光荣了呢!”
怎么回事?团长和小丁一脸迷惑。
参谋说:“我们刚刚截获了敌人的一份情报,原来我们下午的密令被敌人破译了,在你们回青城的大道上,鬼子派人偷偷埋下了地雷,设下了重重埋伏,誓要你们插翅难飞!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你们竟似得了上天的指引一般,竟然没有走最近的路,而是绕道桃源镇安全回来了!”
李团长和小丁明白了,他们相视一笑。小丁眼里含着泪,激动地说:“团长一”
李团长也笑了,他说:“天意,天意呀!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请同志们放心吧,我老李死不了!正义的战争还没打赢呢,上天殷切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们呢!”
“说得好!”大家齐声鼓掌。
师长微笑着递过来自己的搪瓷杯子,说:“先喝口水,喘口气儿,我们马上开会!”
夜深沉,他们围坐在地图前,谈着,画着,研究着。
灰云一点点散去,东方,丝丝曙光渐渐露出来了……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妇人由刚开始不知道来人是谁时的“惊恐”,到认出八路军后的“惊喜”,前后对比明显,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
B.小说以时间为顺序,设置了回师部路遇妇人、暂缓回师部救助孩子,以及回到师部得知真相等情节,情节安排得既紧凑又有弹性,构思巧妙。
C.小说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比如用“逶迤”来形容山路的曲折,用“雀跃”来表现小丁看到通往师部的路时的兴奋和激动。
D.小说以“上苍的注视”为标题,给人一种神秘感,文中妇人、参谋、团长都提到“上天”并表达感激之情,暗示着正义的中国人民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文中多次写到“灰云”,下面对“灰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团团灰云涌动着”,这一环境描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不平静。
B.中间的“灰云翻滚,大雨即将来临”,烘托出团长果敢而坚毅的形象。
C.结尾的“灰云一点点散去”,暗示着会议对战斗的部署进展得非常顺利。
D.“灰云”的反复出现与故事的发展紧密相关,起到了串联情节的作用。
(3)小说是如何塑造“团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有评论说,微型小说虽短,但内涵深刻,格局开阔。请结合故事背景,谈谈你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3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