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6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1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此次进博会,中国馆展区面积约1500平方米,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从六个角度全景式地呈现了新中国70年来发生的 的变化。
从参观者的交口称赞中,可以感受到本届进博会中国馆众多 的设计亮点。中国馆充分运用了高科技元素,通过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让参观者可以视听、触及、参与, 地感受大飞机、中国天眼、深海勇士这些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展区,前来参观体验的观众 。自投入使用以来,“中国天眼”已经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在展区,参观者不仅可以戴上VR眼镜,而且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来自江西南昌的参展商李海荣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中国天眼”的消息,体验过后他颇为惊喜:“像置身于时空隧道一样,(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翻天覆地 匠心独运 身临其境 络绎不绝 B.沧海桑田 别出心裁 身临其境 络绎不绝 C.翻天覆地 别出心裁 设身处地 川流不息 D.沧海桑田 匠心独运 设身处地 川流不息
A.来自天外的陨石扑面而来,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B.来自天外的陨石扑面而来,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C.扑面而来的陨石来自天外,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D.扑面而来的陨石来自天外,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3)文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展区,不仅参观者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而且可以戴上VR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
B.在展区,参观者不仅可以戴上VR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而且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
C.在展区,参观者不仅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而且可以戴上VR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
D.在展区,不仅参观者可以戴上VR眼镜,跟随“中国天眼”的脚步探索宇宙深处的秘密,而且能够看到“中国天眼”的微缩模型。发布:2025/1/1 4:0:1组卷:1引用:3难度:0.6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所熟悉的孔子形象大多源自儒家典籍,其实道家经典《庄子》中也有很多涉及孔子的故事。《庄子》中的孔子既是一代善教的宗师,① 。
《庄子》中的孔子善教。关于孔子善教的故事,《庄子》中有异常精彩的描述。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悟性和勤勉之外,② 。颜回欲去危乱的卫国辅佐卫君,为了使颜回成功的概率更大,孔子设置层层否定,启发他。庄子勾勒的孔子教育方法之脉络,与《论语》中记录的孔子教育理念一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庄子》中的孔子尊师。孔子以师礼待老子,在老子那受教一番后,孔子由衷地说:“夫子德配天地。”可见,孔子对老子的谦卑和恭敬已达到极致。孔子不仅敬仰地位尊贵的道家创始人老子,③ ,孔子游历到缁帷之林,闻渔夫与弟子议论,孔子即刻求教,见到渔父后四次“再拜”。可见,只要是有道之人,孔子就乐于向之求教。
《庄子》中的孔子好学。据《天运》篇可知,孔子自三十多岁开始求道,但直到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尽管如此,孔子仍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并南往沛地拜见老子,希望从老子那里听到道。事实上,孔子早在三十岁左右就已学有所成,开创私学,招收门徒;此时已颇有成就,是老子口中的“贤者”。在这种情形下求学,足见他好学的程度。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最后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2难度:0.51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体现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
(2)曹操《短歌行》中,“
(3)《赤壁赋》中作者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7114.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选文一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文二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注】本文段节选自韩非子《说难》。说难(shuì nán):游说进言的困难。
(1)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
A.行李之往来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翻译第③段中的划线句。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根据选文一第③段的内容,阐述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兵的。
(4)烛之武能够成功说服秦伯的原因,用选文二中的话来说就是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2难度:0.51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钥匙
杨晓敏
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
西藏部队驻锦城办事处新盖成四幢军职干部楼。未竣工时,便有人来指指戳戳,似乎早就内定了分配方案。老将军们戎马边关几十年,自然个个劳苦功高。退休了,待遇能低吗?
房子刚装修完毕,问题便接踵而至。原因是,四幢小楼,阳八套,阴八套。
老司令的小儿子骑辆摩托车,“呼突”一声停在张主任门前,说:“张叔,下个月请您吃喜糖,爸同意我们在新楼上举行婚礼。不过亚萍她想住一套阳面的,您看……”
老参谋长的续老伴儿倒是直截了当:“张主任啊,老头子的关节炎一直犯病,这锦城的天气总是雾气沉沉的,可比不上拉萨的太阳暖人哟,你多关照吧。”
老政委竟亲自登门:“小张呀,我这次是被人逼上梁山哩,可我开不了那个口,一句话,你秉公办理就好。”
其他分房户不甘落后,捎话的,递条子的,都据理力争。
新房钥匙分配不下去了。有先从岗位上退休的,有军功多的,有身体不好的,还有主动让贤的,等等,任何一种方案,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张主任能不挠头吗?老伴儿劝他:“你不会到医院装病!”其实,这不是躲得了的事。他知道,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他倒不是怕给小鞋穿什么的,他是怕闹腾开来,坏了老首长们的一世英名!
后来有人提出,既然不好平衡,干脆抓阄儿,张主任摇头否定了。让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将军抓阄分房子,简直是儿戏。
再难房子还是要分的。张主任召集分房小组多方征求意见后,制订出一个颇有说服力的分配方案。有人仍担心:分到阴面的老将军自己不会说什么,可他们的家眷要是闹起来才难缠啊!
张主任一沉吟,觉得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别看家眷们平时吵吵嚷嚷的,老头子一瞪眼,照样是“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
建军节前,办事处召开座谈会,老将军们都来了。会上,张主任说:“部队过节要搞传统教育,我整天忙昏了头,过去的事情记不准确了,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
老将军们情绪活跃起来。
张主任掏出小本,翻着说:“那年进藏路上,在风雪弥漫的雀儿山下扎营,老司令您当时以营长的名义命令,为严明纪律,宁愿冻死也不准靠近老百姓的房子。我记得有个生病的战士叫什么来着,在帐篷里冻僵了,您哭得好伤心哟……”
艰苦岁月很容易勾起将军们的思绪,他们顿时陷入金戈铁马的追忆中。老司令捋几下华发,低沉地说:“他叫吴福根,多好的兵啊,没病时能扛两挺机枪行军,有什么办法呢,唉,帐篷太单薄了,怎么能抵御零下三十度的冰雪寒流呢?”
“反击战中,打克节朗战役,参谋长您率领我们打阻击,死守阵地,在地堡里一蹲就是三天三夜。怕暴露目标,又不能晒太阳,潮湿阴冷,凉风飕飕,您的腰病复发……在地堡里来回翻滚……”
“不对!”老参谋长“啪”地击响桌子,“不是腰病,是关节炎,整天爬冰卧雪,风雨行军,巡逻潜伏,西藏兵有几个没患上高山病?说我打滚,笑话,打滚还算万马军中的‘铁杆李’吗?我当时疼得厉害时,直骂娘,骂日本兵,骂骂就好些嘛。”
张主任抱歉似的点点头,又说:“十年前总后勤部张部长来西藏巡视边防,老政委,是您亲自陪同吧,录像送到北京后,军委的老帅们是怎么说的?”
“老帅们从录像上看到一排排叫做“干打垒’的土房子,渐渐锁紧眉头,泪洒衣襟。这种房子低矮狭窄,不采光,逢下雪落雨,屋顶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战士们只好用雨布遮挡漏水。老帅们说,解放都几十年了,没想到西藏边防战士还住在这样简陋的营房里,怎么体现祖国尊严,体现军队现代化建设?怎么让官兵们安心服役,驻守边关?因此拨下巨款,重建了边防一线的营房……我说小张,你就别绕弯子了!”
老政委一提醒,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醒悟过来,表情很是复杂。
老司令叹口气,目光审视一番昔日的老部下老战友们,站起来缓慢地说:“这堂课上得好哇。这些年官当大了,条件好了,开会作报告,总是给别人讲传统。老伙计们,我看咱们是不是应该在自己家里也讲讲啊?”说着,他抬起头来,像当年布置作战会议那样,朗声问:“张乾同志,你们的分房方案进展如何?”
张主任“啪”地立正敬礼:“报告司令员,分房方案制订完毕,请您指示。”
老司令还礼:“分钥匙吧!”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任何人陈述的理由,都不能等闲视之”,既表现出分房问题的复杂性,也为下文写巧妙解决分房问题做铺垫。
B.分房的压力不仅来自老将军们的家属,也来自老将军们,他们以身体、军功等为原因也在向张乾据理力争。
C.“今天正好请老首长帮我落实些细节”这一句话看似与分房没有关联,实际上体现了张乾做事机智灵活的一面。
D.小说开头写分房受到各种阻力,结尾写老司令吩咐分发钥匙,分房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主任遇到了棘手的事儿”,小说开门见山,迅速、简明地将问题点出来,同时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B.小说写分房户家属来说人情,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写老司令的小儿子是“点”,“其他分房户”是“面”。
C.小说用语贴切,“老鹰飞进林子里--鸦雀无声”,生动地表明老将军们在座谈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座谈会上,几位老将军的动作行为及发言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性格沉稳,有的脾气火爆。
(3)小说的标题“钥匙”有哪些含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为什么要写几位老将军的回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4:0:1组卷:2引用:4难度:0.5116.根据以下文字,请给“非虚构散文”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产生于新世纪的“非虚构散文”是一种新的写作形态。长篇“非虚构”散文《大地上的亲人》从一个农村儿媳的视角,叙述三个村庄亲人真实而复杂的生存境遇,展现了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基层社会的真实图景。但是有一些打着“非虚构写作”旗号的作品,缺乏散文文体应有的优美语言、修辞、文气、情采、格调、氛围,这样的作品读起来自然味同嚼蜡。发布:2025/1/1 4:0:1组卷:4引用:5难度:0.71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留守相公①以罗门新渠并成喜而成咏
文彦博
万艘潭汇嘉猷里,分洛疏伊尽北驰。
远引駃风②通越货,肇营③胜迹在唐时。
通渠中梗年滋久,美利④重兴势亦迟。
漕口罗门今并复,相君一一授成规。[注]①留守相公:宋代官名,此指西京留守。②駃风:急风,本风。③肇营:开始营造。④美利:丰厚的利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题目分析,留守相公曾为罗门新渠开通写诗一首,文彦博与之唱和。
B.首联描写万船汇聚、沿河北上的景象,可得知嘉猷里为西京交通要冲。
C.“越货”表明此渠运输地域之广,而“唐时”则表明其开通时间之长。
D.本诗因事而咏,着意叙述“留守相公”开通罗门渠的过程及喜悦之情。
(2)诗人因何而“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4:0:1组卷:3引用:2难度:0.61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东方既白、海天霞、暮山紫、朱颜酡、天水碧……如果你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打动,那么你已经进入一个神秘美好的世界:中国传统色。所谓传统色,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更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传统色刷屏背后,是中国式审美的共情。
传统色是中国人世界观的直观阐释。早在战国时期,五色就与五行相联系,成为阴阳五行学说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宇宙本体的哲学思考。比如,红色在中国传统审美中一直被视作吉庆之色,它象征着火热的夏季,代表着热情洋溢。故宫红墙黄瓦,富丽堂皇;而江南民间粉墙黛瓦,素朴幽静,各有韵味。中国色始终能在大俗大雅中顺畅切换,达成了从庙堂到民间共同的审美观。
传统色更是中国人感情、心理、性格特征的视觉表达。生活中常见的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绿色、蓝色、紫色为冷色。服饰以暖色为主,令人感到温暖、亲切,会给人以温柔、随和之感。若在一系列暖色中,又有冷色与之相调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状态,则会呈现出沉稳内敛、中庸平和之气。中国传统色中,青、黄、赤、白、黑五色被尊为“正色”。中华传统中重大喜庆场合必着吉服,古代百官朝服上百鸟禽兽无不锦绣成堆,均以青、黑、深红背景设色,就是为适应肃穆又隆重的场合,表达谦恭又严谨的态度。
传统色也是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的见证。无论绘画、染织或者烧瓷,颜色的产生、流行、变化背后也是历史、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化。蜚声中外的元青花,因其色彩深沉浓郁,图案饱满丰富,历来备受收藏家推崇。中国人对青色的喜爱,一直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元青花中的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等独特的审美感受,既符合我国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的精神需求。宋以后,因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元青花釉料配方中加入来自西域的“苏麻离青”,颜色由素淡转为浓烈,绘画效果呈现出了青翠欲滴的流动艺术感染力。一抹青色,从宋汝窑清新的“雨过天晴色”,再到浓烈的元青花,经历了釉料技术的不断改良,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审美的更替变化,历史映衬在中国色中,了无痕迹又千姿百态。
传统色,无论是矜持的单色,还是缤纷五色,都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经济文化的色谱,是一个民族对荣光、对恭谨、对幸福的理解。读懂传统色,也就多了一份对中国的了解与自信。
(摘编自王海宁《传统色刷屏背后是中式审美的共鸣》)材料二:
服饰审美是我们的精神反映和心理表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近年来,关于服饰与着装者心理的关系问题,许多领域的专家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心理学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服饰的色彩、款式、面料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民族、年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个性、爱好和价值观等。衣着打扮可以起到美化自己、表现内心世界和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的作用,可以体现人们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周围世界的不同态度”。由此可见,服饰审美与心理密切相关,服饰行为可以从侧面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服饰审美大师。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的家庭,且自幼饱读诗书,知识广博,这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红楼梦》全书涉及服饰描写的内容共51回。书中大量的服饰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气质起着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红楼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单就款式来说,就有“窄裉袄”“比肩褂”“花绫裤”“绫绵裙”等50余种。其中“比肩褂”是清代女子常备的款式之一,俗称“背褡”。美学家樊美钧在《俗的滥觞》中指出,“为追求服饰的美丽,清人对于配饰也是从不掉以轻心的,十分注重服饰的搭配。一些心思缜密、善于观察的女性还常能巧妙利用配饰弥补身形之不足。譬如‘背褡’,其作用在于使体宽者窄,而窄者愈显其窄矣”。
另外,服饰色彩也是曹雪芹描摹的重点。《红楼梦》描述各种服装色彩的分类中,红色是被提到数量最多的颜色,大约有30处,包括大红、桃红、水红、银红、海棠红、杨妃色等;明确提到绿色的地方有10余处,有水绿、葱绿、柳绿、闪珠绿、松花绿等。此外,还有多种黄色,如葱黄、鹅黄、蜜合色等。藕色、秋香色、玫瑰紫、月桂白、松花色等其它色彩,也在服饰或印染工艺品中常用。如此丰富而绚丽的颜色在书中的大量出现,无疑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染色及印花工艺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杨雪梅《论人物服饰与性格之间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五行学说是五色与五行相联系发展而成的,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宇宙本体的哲学思考。
B.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红色代表热情洋溢,因象征火热的夏季,而被人们视为吉庆之色。
C.为适应肃穆隆重的场合,表达谦恭严谨的态度,古代百官朝服均以青、黑、深红背景设色。
D.心理学认为,服饰行为本质上是心理的一种反映,能直接反映人的情绪动向和性格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的论据十分丰富,涉及多个领域,作者主要从建筑、服饰、瓷器三个领域选择材料。
B.材料一通过元青花釉料配方随着时代不断改良的例子,表明传统色见证着生产实践和科技发展。
C.传统色承载着我们对民族的理解,因此,只有读懂传统色,才能增加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自信。
D.服饰的款式及合理的搭配能起到美化着装者的作用,这一说法可以从樊美钧的阐述中得到印证。
(3)下列诗句不能体现“服饰的色彩审美”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B.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孔雀东南飞》)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
(4)有人评价:“中国的元青花,是我们依据自己民族审美特色,并与世界沟通交流、融合发展出的旷世杰作。”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红楼梦》中薛宝钗出场时的服饰装扮令人印象深刻:“蜜合色绵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绵裙……”薛宝钗的服饰装扮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发布:2025/1/1 4:0:1组卷:9引用:5难度:0.611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冬日香山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做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取材于梁衡散文集《觅渡》)(1)对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塞满:四面八方到来的游客很多。
B.虚静:冬日香山安静而令人空虚。
C.骄傲:寒风衰草中松树傲然挺立。
D.绰约:秋日香山红叶满山别有风姿。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香山春、夏、秋三季,表现了对它们因熟见而生的冷漠甚至厌恶,以映衬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
B.作者写苏轼夜游承天寺,是为了以承天寺“明静如处积水之中”类比冬日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C.作者用“天然焦墨山水图”的比喻,主要是为了形象地表现冬日香山具有如诗如画般绚丽的特点。
D.冬日香山,舍掉了春的妩媚,夏的丰腴,秋的绰约,因为它只需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从不需要热闹与繁华。
(3)联系全文,解释划横线语句的含义。
①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
②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香山的骨气。
(4)统观全文,简析文章结尾句的作用。发布:2025/1/1 4:0:1组卷:11引用:2难度:0.61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从落叶写起,不言秋而知秋。词人只抓住秋形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写出夜一片寂静,表现词人内心极度孤寂。
B.词人玉楼上高卷珠帘观月,只见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感情细腻,有花间遗风,骨子里却自有一股清刚之气。
C.词的下片写词人借酒浇愁,可愁到深处,已是肠断,虽酒未到肠,已先化泪。比起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D.词中综合运用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达效果,将词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缠绵悱恻,深挚感人。
(2)本词下阕重在写“愁”,请简要分析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来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发布:2025/1/1 4:0:1组卷:39引用:5难度: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