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1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68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3)古代文人常在词中直抒愁情,如李清照的“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4引用:3难度:0.812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远
杜牧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
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凋人未来。
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功名待寄凌烟阁①,力尽辽城不肯回。
[注]①凌烟阁是唐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摹了双眉不展的愁态,两个“愁”字为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愁绪。
B.抒情主人公心怀惆怅,独上高台,见雁影已逝、红叶凋零,而征人未归。
C.颈联写了车马飞扬、尘埃漫天的战场场景,“塞外”暗合“寄远”二字。
D.诗人以思妇的视角进行写作,全诗既写了登台所见,又寄托了登台所思。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善用“掉尾一波”,意为其诗文“虽有悲慨之情,却往往能于结尾处呈现豪爽俊健之风”。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一特点。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56引用:15难度:0.512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
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
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大舅的理由很简单,最有说服力:祖宗定的法不许变!大姐公公说不出更好的道理来,只好补充了一句:要变就不行!事实上,这两位官儿都不大知道要变的是哪一些法,而只听说:一变法,旗人就须自力更生,朝廷不再发给钱粮了。
大舅已年过五十,小辫儿须续上不少假头发才勉强够尺寸,而且因为右肩年深日久地向前探着,看起来颇欠英武。自从听说要变法,他的右肩更加突出,差不多是斜着身子走路,像个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大姐的公公很硬朗,腰板很直,满面红光。他每天一清早就去溜鸟儿,至少要走五六里路。尽管他这么硬朗,可是听到铁杆庄稼有点动摇,也颇动心,他的咳嗽的音乐性减少了许多。他找了我大舅去。
笼子还未放下,他先问有猫没有。变法虽是大事,猫若扑伤了蓝靛颏儿,事情可也不小。
“云翁!”他听说此地无猫,把鸟笼放好,有点急切地说,“云翁!”
大舅听出客人的语气急切,却不马上动问。他先去看鸟,而且相当内行地夸赞了几句。直到大姐公公又叫了两声云翁,他才开始说正经话:“正翁!我也有点不安!真要是自力更生,您看,我五十多了,可叫我干什么去呢?这不是什么变法,是要我的老命!”
“是!”正翁轻咳了两下,几乎完全没有音乐性。“云翁,您看我,我安分守己!可是,我总得穿得整整齐齐吧?我总得来个木樨肉下饭吧?我总不能不天天买点嫩羊肉,喂我的蓝靛颏儿吧?难道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应该!”
“咱们哥儿们没做过一件过分的事!”
“是嘛!真要是不再发钱粮,叫我下街去卖……”正翁把手捂在耳朵上,学着小贩的吆喝,眼中含着泪,声音凄楚,“赛梨口耶,辣来换!我,我……”他说不下去了。
老哥俩又讨论了许久,毫无办法。于是就一同到天泰轩去,要了一斤黄酒,几个小菜,吃喝得相当满意。吃完,谁也没带着钱,于是都争取记在自己的账上,让了有半个多钟头。
可是,在我降生的时候,变法之议完全作罢,云翁与正翁这才又安下心去,常在天泰轩会面。每逢他们听到卖萝卜的“赛梨口耶,辣来换”的呼声,都有点怪不好意思:做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大姐夫,在变法潮浪来得正猛的时节,佩服了福海二哥。他非常严肃地跟大姐讨论:“福海二哥真有先见之明!我看咱们也得想个法!”
“你有什么主意,就说说吧!”大姐问他。
大姐夫惨笑了几声,说:“现而今,当瓦匠、厨子什么的,都有咱们旗人。”
“你打算……”大姐微笑地问。
“我看哪,我就当鸽贩子去,准行!甭多了,每月我只做那么一两号买卖,就够咱们俩吃几十天的!”
“那多么好啊!”大姐信心不大地鼓舞着。
大姐夫挑了两天,才狠心挑出一对紫乌头(鸽子品种)来,去做第一号生意。及至到了鸽子市上,认识他的那些贩子们一口一个大爷,反倒卖给他两对鸽铃。他没敢再和大姐商议,就偷偷撤销了贩卖鸽子的决定。
变法的潮浪过去了,他横眉立目地满街走,倒仿佛那些维新派是他亲手消灭了的。同时,他觉得二哥是脚踩两只船,有钱粮就当兵,没有钱粮就当油漆匠,实在不能算个地道的旗人。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观察视角来反映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二哥是“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是一个从旧秩序中寻找出路的人物形象。
C.面对变法,正翁和云翁都害怕朝廷不发钱粮,乱了阵脚,正翁甚至学起小贩的吆喝,打算以此糊口。
D.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二哥和正翁等人面对时代浪潮的不同选择,深刻揭露了八旗制度的腐朽没落。
(2)关于文本和《茶馆》第一幕的比较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故事的社会背景都是戊戌变法,并且都是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B.大姐的公公和松二爷都十分喜欢养鸟,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是清朝晚期没落旗人的典型代表。
C.《茶馆》讲述人生百态,旗人只是其一;本文则是以旗人为切入点,剖析了旗人的生存状况。
D.本文侧重描写和议论,采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茶馆》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展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
(3)文本开头细致描写了二哥福海请安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老舍说“幽默是一种力量”,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10引用:1难度:0.512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李白一生有两大嗜好:①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引用:2难度:0.91215.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学校举办主题为“京之韵”的摄影比赛,以此来展示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请你选择一张照片参加比赛,描述你的参赛作品。要求:有细节描写。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3引用:1难度:0.512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光明社区为应对敬老院志愿者紧缺的问题,决定设立“时间银行”,让更多年轻人利用闲暇时间主动为老人提供服务。参加者只需将自己的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便可以获得“时间本息”,未来有需要时可以享受相应的被服务时间。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写一篇演讲稿,准备在“时间银行”启动仪式上发表演讲。
②写一篇评论文章,对光明社区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4引用:2难度:0.512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讲述了一个“洞穴之喻”的故事:一批囚徒被困在洞穴里,他们的脖子和脚都戴着枷锁,不能环顾四周,只能面向墙壁。在他们身后,有个火堆在燃烧。把守的官兵在火堆的另一边,拿着器物制造出各种影像,通过火堆投射到囚犯面前的墙壁上。久而久之,囚犯们便认为眼前的影像,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一天,一个囚犯挣脱枷锁,回头看见影像其实是由人制造出来的,并在洞口看见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向其他人描述外面世界的光明,囚犯们不仅没相信,反而纷纷嘲笑他变得更加愚蠢了,坚信面前的影像才是真实的。
史铁生曾说:“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人若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固有认知中,无异于洞穴里的囚犯,只会困住自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4引用:4难度:0.51218.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当下许多影视作品对历史进行篡改,企图通过感官刺激来吸引大众,而人们又常常把这些作为审美依据。但“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②“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③“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④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⑤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⑥“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⑦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⑧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⑨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⑩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⑪可见,人们接受的历史不一定是“记录的历史”,更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对历史的阐释有时会大大超过“历史”对历史的阐释。“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不一定会为人信服,“传播的历史”反倒大受追捧,某些曲意传播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接受的历史”的唯一模式。特别是当下,利用大众传媒的工具,譬如电影、电视剧等,对历史的传播力量更为强大,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更深远的思考。
(1)第①段加点的词语“这些”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2)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记录的历史”在“历史”的构建中处于第二层次,与“真实的历史”最接近。
B.“当事人”是历史事件的经历者,所以依据他的口述记录的历史一般来说是可信的。
C.《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证明了“记录的历史”能够替代“真实的历史”而广为流传。
D.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故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全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大众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大众难以接受美丽爱情背后的婚姻真相,是因为他们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解读历史事件产生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话琴挑。这符合“文君夜奔”故事本身多义性的特点。
(4)文章提出观点“记录的历史往往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有误差,传播的历史则更为复杂”,并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一例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5)根据文意,联系现实,谈谈自己对当下应该如何“传播”历史的看法。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3引用:2难度:0.412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世美堂后记
归有光ㅤㅤ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趾为之记
ㅤㅤ嘉靖中,曾孙某以述官物鬻于人。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禺》之悲”。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乃谋质金以偿常者,不足,则岁质货。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有遘悯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ㅤㅤ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ㅤㅤ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B.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C.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D.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匾曰世美/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恻然”和《赤壁赋》中“苏子愀然”中的“然”都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B.“雠”意思是偿还,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中的“雠”含义不同。
C.“悯”意思是患难,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悯愚诚”中的“悯”意义用法相同。
D.“遗”意思是赠送,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中的“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妻子家被县里人称为南戴王氏,是由于他们家居住在昆山南戴,又出了一个官员。
B.王致谦曾孙打算售出世美堂以偿还所欠官府的税金,但是遭到归有光妻子的坚决反对。
C.归有光妻子孝敬老人,不好意思把用麦子做成的食酱给公婆品尝,只好自己烹饪食用。
D.归有光妻子看淡功名,用美酒宽慰落榜的丈夫,愿意和他一起隐居,却不感到遗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面对即将售出的世美堂,归有光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2引用:3难度:0.512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
《周易》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老子也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每一个时代都有坚守自我、拒绝顺应与改变的人,《卫风•氓》中国的弃妇、赋《离骚》的屈原、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梦游天姥的李白,等等,改变与顺应有得也有失。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发布:2024/12/31 20:30:2组卷:9引用:7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