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7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绞夯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吞秋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梨花:梨花春,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错落有致。且写景只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颇有情趣。
    B.颔联主要描写春天的景色,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这首诗和《钱塘湖春行》一样,表现了作者对杭州风景的欣赏、赞美以及任职于此的悠然自得。
    D.本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伍员为存秋刚烈之士,用此典故与济声之刚健有力相诺,写出春色的壮丽;苏小小为钱塘名妓,用此典故与烟柳之娇媚相谐。
    (2)赏析本诗尾联的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7引用:2难度:0.5
  • 127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又是伟大的创新者。①_____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悲剧《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故事最早见于《丹麦史》,流传多年,复仇这一情节俗套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舞台上②_____。然而在莎士比亚笔下,这两者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被剧作塑造成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理想主义者单枪匹马重整乾坤的企图。莎士比亚写戏不拘泥于要求行动、时间、地点一致的“三一律”陈规,也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公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③_____;他的喜剧和悲剧不是单纯的,而是错杂的混合体。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举个例子,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三条线索的情节交错发展,而且人物的思想、性格和表现都包含很多彼此抵牾的复杂成分,体现了作者思想深处的困惑和局限。莎士比亚的早期剧作喜欢用富丽堂皇的词句,后来的成熟作品则显得更得心应手,不仅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贴切而生动地表现不同人物的多重特色,而且能以④_____的词句传达不同人物复杂的感情和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7引用:2难度:0.6
  • 127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4引用:5难度:0.5
  • 127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一点,“异想天开”的尝试;米丘林则认为,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异想天开”。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1引用:5难度:0.5
  • 127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这两个概念。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表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理念和概念,它需要整合不同的新技术,如5G、6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强调虚实相融。”沈阳说。
          沈阳介绍,元宇宙主要有以下几项核心技术:一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和AR。扩展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解决手机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数字孪生,能够把现实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去。这也意味着在元宇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的虚拟分身。
          三是用区块链来搭建经济体系。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我们在元宇宙当中可能不仅仅是在花钱,而且有可能赚钱,这样在虚拟世界里同样形成了一套经济体系。
          近日,业界面对元宇宙践行了一系列的动作,包括脸书(Facebook)对外公布更名为“Meta”,来源于“元宇宙”(Metaverse)。这样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决定更名,从侧面昭示了元宇宙已真真切切地临近,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同构的时代正在呼啸而至。
          技术渴望新产品、资本寻找新出口、用户期待新体验,有专家分析指出,元宇宙就好比是一个具身性的互联网,在元宇宙你不是简单地再去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在内容之中。从互联网1.0、2.0再到移动互联网,元宇宙可能是接替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
          由于在游戏领域的应用,有一部分人认为元宇宙就等同于电子游戏和虚拟世界。对此有专家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元宇宙不能简单等同于电子游戏,也不能等同于虚拟世界。它是创造性游玩、开放式探索、与现实连通。
          近年来,百度依托包括智能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在内的一系列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借助百度推出的虚拟现实内容平台、虚拟现实交互平台,元宇宙世界内容的制作成本将迎来大幅的降低,并推动硬件消费体验的升级和内容生产效率的提升。
    “元宇宙将成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第二空间。”百度副总裁马杰认为,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成形。
    ——选自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什么是元宇宙?为何要关注它》材料二:
          近来,一些重要媒体相继发文关注“元宇宙”概念。有的是前瞻性的乐观展望,有的是忧虑性的谨慎提醒。
          互联网1.0诞生了电子邮件等;2.0是实现了实时信息互联,出现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3.0实现了物联和移动互联,涌现出直播业态、自动驾驶等;4.0有可能实现智联乃至万物互联。这种展望与指向为“元宇宙”概念打开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其关键词是虚拟、感知拓展、沉浸式体验、自动满足、多主体实时互动、无代码或低代码、去中心化等,目标是彻底消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二分,实现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无缝对接或互补融合,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化身在虚拟世界里参加虚拟的音乐会、艺术创作和展览、体育比赛等。
          然而,“元宇宙”概念虽然绘制了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蓝图,使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但也意味着技术发展正在从变革外部自然拓展到变革人类自身的内部自然,这对在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制度安排、概念框架、生活理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就理念而言,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虚拟世界并不能与“元宇宙”概念同日而语。因为“元宇宙”所创建的数字化环境会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逆转,不再是人来适应环境,而是环境能够自动地根据人的行为数据乃至神经信息等来预判或理解人的意图,从而自主地满足人的潜在需求。这种投喂方式放大了人的好奇心或猎奇感,精准广告投放的诱导,又会使人无形地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的游戏生活;“元宇宙”所营造的去中心化、去权威性、多人实时互动、多空间实时切换等宏大场景,在创造了新的在线文化、虚拟主流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深度释放人的创造力与能动性等的同时,却无痕迹地构筑了新的控制框架,带来新的中心化,加剧全球数字鸿沟。
          更加关键的问题是,在这种具有永久记忆功能的数字世界里,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和动态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使人们只信任人留下的数据,而不是信任留下数据的人。人与人关系的深度虚拟化,有可能导致新的精神虚无。数字孪生在使人成为信息透明体的同时,为信息滥用和误导开了方便之门,还有可能造成使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更加恶化等在线伤害,使个人的隐私保护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元宇宙”不只是对未来技术与社会发展方向的设想,还发出了对“人,如何成之为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塑造怎样的文明未来等关乎人性问题的灵魂拷问。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元宇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宇宙就是通过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核心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完全融合,让用户能沉浸式体验。
    B.元宇宙让你不再是简单地浏览内容,而是身处在内容之中,已成为接替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
    C.元宇宙是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人类第二空间,人们在这个平行世界可以虚拟分身的形式存在,并可以进行内容生产和编辑。
    D.元宇宙本质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所以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元宇宙进一步发展,对整个现实社会的模拟程度加强,虚拟世界里同样也会形成一套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们将不再只是花钱,还可以赚钱。
    B.在元宇宙构建的世界中,人类将彻底消除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二分,可以在两个世界之间自由切换身份。
    C.对于“元宇宙”这一概念的提出,人们的态度不一,有人乐观展望,有人忧虑提醒。
    D.在具有永久记忆功能的数字世界里,因为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和动态环境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人们只信任人留下的数据,而不是信任留下数据的人。这将有可能导致新的精神虚无。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和元宇宙开发没有直接关联性的一项是
     

    A.股市场元宇宙概念股
    B.虚预数字化的货币
    C.不断成熟的VR、AR技术
    D.具有兼容性的多功能网络平台
    (4)请结合材料一,给“元宇宙”下一个简要定义。
    (5)刘慈欣近日在公开演讲中怒批元宇宙,称“元宇宙将引导人类起向死路”。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4引用:3难度:0.6
  • 127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传统节日研究中,节日起源是热点,也是难点。从文化记忆的角度讲,传统节日的起源并不是“有据可查的历史,只是被回忆的历史。”出埃及是以色列人的起源神话,这与它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毫无关系。在逾越节上它被当作起源神话,它已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之中。通过回忆,历史变成了神话。由此,历史不是变得不真实了,恰恰相反,只有这样,历史才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才变得真实。因此,从文化记忆视角讨论传统节日起源,不在于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真实性,而是强调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传统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如何发挥“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这才是传统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
          在民众看来,他们对于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是有意义的历史。湖南省资兴县茶坪村瑶族盘王节,是为祭祀、追忆瑶族祖先盘王而设立的。盘王是否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同支系的瑶族有自己的解释,但是,盘王的来历以及围绕盘王诞生的盘王节是历史的,这些历史究竟始于何时、何地并不确定,其间贯穿了瑶族民众选择性的文化记忆。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被文献记录,由此成为传统节日起源的可靠性依据。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最早出现在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后来又被诸多文献转录记述。于是,人们依据《续齐谐记》的记录,肯定端午节及食粽子习俗起源的明确时间。然而,文献记录的记忆只是确定端午节食粽子习俗在南朝已经出现,但并不意味着它在这一时期才诞生。
          传统节日起源于民众集体性的仪式活动,以仪式为核心形成民众生产生活秩序的结构化,这种结构化的循环生活在历史延续中不断融入神话、传说及习俗,在内容上是“发生在绝对的过去”,在形式上是具有“高度成型”的庆典仪式性的社会交往和节日,媒介是以文字、图像、舞蹈等形式进行的传统的、象征性的编码及展演。这些仪式活动将生活固化在记忆里,并且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所以,每次节日活动的传统就是对于节日起源及其相关人物、事件的文化记忆的“重复”。在文化记忆作用下,传统节日的仪式、事件把民众头脑中与传统节日起源及相关的文化想象、自然地理空间凝固为具体的生活传统,不同时代的文字记录对传统节日起源的解释成为心照不宣的共识,许多确认民族、地域认同和强化身份的知识得以在传统节日活动中不断巩固,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再生产。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常常以“实物的记忆”形式呈现,这些实物成为传统节日记忆场关系被延续和重建。与记忆场有关的事物、事件,关涉到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每个人的经历以及他们过去的事情,过去使用过的器物、住过的房子,走过的道路,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记忆场内的物质化的景观便会延续民众的生活关系,建构、拓展和丰富区域的历史传统。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是区域性生活的传承实践,节日仪式与群体活动记录人的生活和文化传统。比如侗族农历三月十五摔跤节只有在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和寨高村举行。摔跤节期间,两个兄弟村寨的人要“祭萨岁”。所有人在鼓楼前集合,参与节日活动的牛也被装扮一新。小伙子们摔跤较量后就要斗牛。这种以“斗”为主的传统节日成为两个村寨的特殊历史,侗族人在解释摔跤节起源的时候包含了村落、村民丰富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具有根基性。比如瑶族的“祭盘王”、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祭萨岁”等等,这些传统节日起源中出现的人物、事件成为关键性内容,既是传统节日中心思想的来源,又是民族基本生活传统和核心文化元素的表达,他们在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被清晰地记忆,成为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并且出现在民众的生活里,发挥着凝聚人心的作用。
    (摘编自王丹《传统节日研究的三个维度——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
    材料二:
          皇姑信仰及其皇姑节是云南文山广南壮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民间信仰和地方节日,其崇拜和祭祀的对象皇姑是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的胞妹安化郡主。
          相传清顺治八年,清军攻占肇庆,永历帝向广西、云南败退,其年方十六的胞妹安化郡主不愿降清,随兄西逃,入滇途经广南并患病。安化郡主被广南壮族民众安顿在城西郊区的火烧寨治病,永历帝离开广南赴黔,安化郡主抱病送其胞兄至现今广南城区的马蹄井,之后天天到马蹄井遥思胞兄,终因病情不断加重而逝于井旁,“火烧寨”群众根据郡主生前请求,死后将其安葬于寨旁的山丘上。说来也怪,从此以后,火烧寨就一直风调雨顺、平安无事了,“火烧寨”也从此改名为“太平寨”。大家认为这是皇姑保佑的原因,修建了皇姑庙,并商定在每年农历四月皇姑去世的那一天举行隆重的接皇姑仪式活动,以此来纪念和感恩皇姑,祈求皇姑保佑,于是就产生了“皇姑节”。从此,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寅日,太平寨的壮族群众身着盛装,抬着一乘空轿,敲锣打鼓来到马蹄井祭拜,之后到皇姑庙纵情对歌,欢庆皇姑节。
    (摘编自黄彩文、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以广南壮族皇姑节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起源的历史不一定具备历史的真实性,它可以是被回忆的历史,也可以是神话传说。
    B.理解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如何转变成节日主体生活中有意义的历史,是节日起源解释层面上的真实意图之一。
    C.文化记忆视角下的传统节日起源无法确认其具体时间,比如端午节食粽子习俗的出现可能在南朝之前或后。
    D.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借助活动、仪式等物质性的或者象征性的形式保存、传播、延续,它联结着历史与未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的起源若能进入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中,它便拥有了可持续的规范性和定型性力量。
    B.传统节日起源的文化记忆不断地被文献记录,这就决定了传统节日被后人原样保留并得到传承。
    C.文化记忆中传统节日的起源不是一种空幻的文化想象,而是一种基于共同体认同下的文化信仰。
    D.要研究民族、地方历史的根脉和文化诞生的原点,可以将节日起源的关键性内容作为重要对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统节日文化记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A.瑶族描述祖先盘王事迹的歌谣
    B.汉族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的习俗
    C.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建筑群
    D.黄帝故里河南新郑轩辕桥的遗迹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广南壮族皇姑节的文化记忆体现。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引用:3难度:0.5
  • 127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乡下
    [法国]莫泊桑
          两所茅屋并排坐落在小山脚下。蒂瓦什、瓦兰两户庄稼人为了养活各自的一群孩子,终年辛苦劳作。两个母亲在这堆孩子里勉强可以认出哪些是自己的,两个父亲则常常要叫错三个名字才叫对自己的孩子。两家人都勉强靠着汤、土豆和新鲜空气活下去。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坐在那张用了50年的木桌子前,每人面前的盆子里盛着土豆、白菜、洋葱煮的汤。星期日,汤里熬上块牛肉,对大家来说就跟吃酒席一样丰盛。
          八月里的一天下午,有一辆轻便马车突然停在两所茅屋前面,一个年轻女人从车上跳下来,向孩子们跑过去,抓住两个最小的孩子中间的一个,蒂瓦什家的那一个,把他抱起来,亲热地吻他肮脏的脸蛋儿、沾满泥土的黄金色鬈发和为了躲开她讨厌的爱抚而不停挥动的小手。以后她每天都来,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和零钱。她叫亨利•德•于比埃尔太太。
          一天早上,来了以后,她的丈夫跟她一起下车,径直走进了蒂瓦什家的茅屋。那个年轻女人用发抖的、断断续续的声音开始说:“我好心的人们,我想把你们的……你们的顶小的男孩……带走……”
          那个乡下女人问:“您想带走我们的夏洛?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德•于比埃尔先生出来调停:
    “我的妻子没有说清楚。我们想收养他,不过他以后会来看你们的。……我们也考虑到你们,我们要送给你们一笔终身年金,每月一百法郎。你们听明白了吗?”
          那个农妇勃然大怒,站了起来:“你们是要我把夏洛卖给你们吗?啊!不行。这种要求根本就不应该对做母亲的提出来!啊!不行!那简直是太卑鄙了!……快给我出去,以后别让我再在这儿看见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夺走人家的孩子!”
          德•于比埃尔太太朝外走着,忽然想起顶小的男孩一共有两个,于是她固执地问:“那另外一个小的不是你们的吧?”蒂瓦什大伯回答:“不是,是邻居的;你们愿意的话,可以到他们家去。”说完他就回到自己的屋里,从屋里传来了他的妻子气愤不平的声音。
          瓦兰夫妇正在吃饭;饭桌上在他们两人中间放着一碟黄油,他们用刀子挑一点,十分节省地抹在面包片上,慢慢吃着。
          德•于比埃尔先生又一次提出他的建议。两个乡下人摇头拒绝,但是知道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百法郎以后,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使着眼色互相询问,决心已经有七八分动摇了。
          德•于比埃尔太太急得浑身哆嗦,她跟他们谈起孩子的未来,他的幸福,以及他以后可能给他们的钱。那庄稼汉问:“这一千二百法郎的年金在公证人面前立字据吗?”德•于比埃尔先生回答:“当然,从明天就开始。”那乡下女人想了想,说:“每月一百法郎换咱们一个孩子太少了一点,再过几年这个孩子就可以干活儿了;我们要一百二十法郎。”
          已经急得跺脚的德•于比埃尔太太立刻答应了。村长和另一位邻居也很乐意当证人。年轻女人欢天喜地,像从铺子里买到一样喜爱的小玩意儿似的,抱着啼哭的小娃娃走了。蒂瓦什夫妇立在门口,一声不响,也许有点懊悔不该拒绝吧。
          从此,蒂瓦什夫妇和邻居闹翻了。蒂瓦什大婶大骂他们无耻,有时候她抱着夏洛,炫耀地说:“我没有钱,可我不卖我的孩子!”
          一连好几年,她天天含沙射影地骂。到最后,蒂瓦什大婶竟然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人们也以她为榜样,都说:“那条件可是非常吸引人的。蒂瓦什大婶真是个好母亲。”夏洛长到18岁了,他从小听惯了引人不断重复的话,也认为自己比同伴们都高出一等,因为他没被卖掉。
          瓦兰夫妇靠着年金生活得很舒适,蒂瓦什夫妇无法平息的怒火就是从这一点来的,他们一直很贫困。
          夏洛二十一岁那年,有一天早上来了一辆华丽马车停在两所茅屋门口,一位挂着金表链的年轻先生搀扶着一位贵妇人走进了瓦兰的茅屋,就像走进他自己家一样。
          年轻人说:“你好,爸爸。你好,妈妈。”瓦兰夫妇惊讶地立起来。那乡下女人激动得连肥皂都掉在水里,她结结巴巴地说:“是你吗,我的孩子?是你吗,我的孩子?”老头儿全身哆嗦着,说:“你回来啦?”
          他们相认后,做父母的一定要立刻领儿子出去见见当地的人。他们领他去见村长,见村长助理,见教堂神父,见小学教员。
          夏洛站在自己的茅屋门口,望着他们走来走去。
          晚上吃饭的时候,夏洛对两个老人说:“你们一定是傻瓜,才会让人家把瓦兰家的孩子带走。”母亲固执地回答:“我们不愿意出卖我们的孩子。”蒂瓦什老大爷生气地说:“你要责备我们把你留下吗?”年轻人粗暴地回答:“对,我要责备你们,你们简直是糊涂虫。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我要是离开你们,这也是你们自作自受。”
          老妇人眼泪哗哗流到汤盆里,她低声哭着说:“累死累活把孩子们养大了,落这么个下场!”那小伙子冷酷地说:“与其像现在,还不如不生下来。我刚才看见那一个,肺都要气炸了。我对自己说:瞧,我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
          两个老人垂头丧气,流着眼泪,却一声不响。他接着又说:“不行,想到这件事太痛苦了。我宁可到别的地方去谋生。”他打开门,一片说话声传进来,瓦兰一家正在庆祝孩子的归来。
          于是夏洛跺了一下脚,朝他的父母转过身来,嚷道:“土包子!”
          他消失在黑夜里。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两家人就餐场景的描写,突出他们的贫穷,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不满。
    B.瓦兰夫妇将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做商品一样出售,说明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爱。
    C.瓦兰夫妇带着荣耀归来的儿子出去见当地有身份的人,感谢他们曾经帮助过自己。
    D.蒂瓦什大婶对靠年金过得很舒适的瓦兰夫妇充满了愤怒,反映了她内心的不平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情节曲折,出人意料。“卖”了孩子的瓦兰一家,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而坚持留下孩子的蒂瓦什夫妇却一直贫困,最后还“失去”了儿子。
    B.小说行文缜密,注意铺排情节。例如,德•于比埃尔太太初见孩子们的反应,就为下文她提出收养一个孩子,并且开出优厚的条件埋下了伏笔。
    C.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心理。例如,原本相信自己比当地任何人都高出一等的蒂瓦什大婶,在小瓦兰回来之后,反而羡慕起邻居一家来。
    D.小说的结尾寓意深刻,发人深思。“他消失在黑夜里”,消失的不仅仅是夏洛这个人,还有夏洛那颗为人子女的心、作为一个人正常的灵魂。
    (3)小说多次变化对同一人物的称谓,试举两例简析它们的作用。
    (4)作者想借在乡下的蒂瓦什、瓦兰两家人的经历表现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1278.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中吕】普天乐•垂虹夜月
    徐再思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兔,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注]①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因桥形若虹,故名。②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华寒,冰壶冻”,以“冰壶”来比喻月色,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月色的皎洁清亮,开篇直写月光,与题目相照应。
    B.“云间玉兔”以玉兔代明月,写明月在云间时隐时现的情形;“水面苍龙”则写垂虹桥似要凌空而起的雄伟气势。
    C.在月色朦胧的垂虹桥上,作者的忧思难以排遣,“酒一樽,琴三弄”,借酒欲消心中愁绪,抚琴却发现知音难觅。
    D.结尾以大笔肆意泼墨,描绘出天地壮阔、浩瀚无涯的雄伟画面;此处虽用笔粗放,但感情却深邃沉挚引人深思。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之美的?请结合此曲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8引用:4难度:0.6
  • 127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30年他以语文和历史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目睹日寇入侵、国家危难,他立志为国防建设作贡献,决心弃文从理,毅然转入物理系学习。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大多希望获得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等较为稳定的工作。而曾经热门的科技企业,不再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后疫情时代,稳定成为大家的第一考量。
          请整体把握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感受和认识,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4引用:3难度:0.6
  • 128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与一老者对弈,他只剩下一马,而我尚有一车一马,按照形势判断,他必输无疑,早该投降了。但是他丝毫没有认输的迹象,依然谨慎行棋,认真对待,时不时“将军”,骚扰我一下,打乱我的步骤。他的作风激怒了我,我恨不得三下五除二,除之而后快,但心态毛糙,出棋不慎,没走几步就把车给丢了。双方各剩下一马,不得已和棋。
          对他的下棋作风,我颇为不解,明明要输为何还要坚持?询问另一个棋友,棋友解惑:“依照整个局势判断,他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输。但是他在等一个意外,那就是你的失误,他自己的情况改变不了局势,但是你的失误会改变整个结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引用:4难度:0.5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