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24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0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8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流放
    鲁敏
          租屋这间八九平米的暗厅,还兼作玄关、餐厅以及穆先生坐着胡思乱想的地方,现在已塞满水果、靠垫、雨伞、购物袋、外套、鞋盒、接线板等各种杂物。穆先生孤坐其中,感到空寂、荒无人烟,和奇特的背井离乡之感。
    “老妈,明天要交120块,听力模拟光盘。”
    “一张小光盘要上百块?几个同学合买了轮流听听好了。”
          妻儿的对话,雨丝一样飘落到穆先生身上,却如小铁钉般扎疼,把他带回到真实中的小客厅。晚饭已经摆上桌子,升腾的水汽带着软绵绵的欺骗性——饭桌是房东的铝合金折叠桌,台面数处驳落,如烫伤的皮肤;餐具是几任租客的组合,粉红卡通加青花瓷加纺木纹;头顶上吸顶灯少了一只灯泡,亮的那只灰尘很厚。
          之所以租房,是为了儿子初三这一年的中考冲刺,这里可节省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本可租一个比这大一些、各方面条件好得多的房子,他们完全承担得起。
          可妻子的理由似也不好反驳:“你以为是来度假?就是住到皇宫,这一年也过不了安生日子!我倒是希望能更苦一点!越吃苦越好,那样咱儿子就会——”妻子猛地咽下后半句,好像这是她与老天爷之间的一个重大交易,不可说破。
          妻子这近乎愚昧的逻辑就此形成了一个道德基调,决定了他们租房生活因陋就简的清贫气息:一切的娱乐与消遣皆取消。钟点工辞了,晚报不订了,网络和有线都掐了,原来家养的两只龟、一缸锦鲤以及君子兰什么的,通通寄放到朋友家。妻子的衣着也一下倒退二十年,穆先生同样放弃了他的普洱、音响、按摩椅等。妻子还严格推行“禁声”政策,基本不与穆先生谈家常,就连拖地、洗衣、上厕所什么的她都蹑手蹑脚,像一个走在别人家的小偷——穆先生迷惑地观察她,她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外面楼道及隔壁的动静可都不小,狗叫、男人吐痰、哪家的孩子练长笛。可是他慢慢看出,这些夸张的克制与收敛,是妻子所努力的一部分,她正全力以赴地使整个租屋生活足够压抑足够沉闷,以便跟老天爷谈条件。
          当然,真正的苦行僧是十四岁的儿子:iPad、篮球、滑板等碰也不碰,放学回来,除了吃饭,便自觉回房坐牢,勾着头苦干,连早上喝牛奶时也在记单词。妻子每见此景,既心疼,又像是赚了儿子一笔,暗中冲穆先生直努嘴,反让穆先生心里一阵别扭。
          总之,在租屋,一家三口都只保有最低级的生活功能:吃喝、洗漱、睡觉。任何的情调或享乐,都乃滔天之罪。
          这样,下班回家的穆先生,没抓没落的简直像是与世隔绝了,又像是处于某种战乱或离奔,穆先生有些自恨,他赌气般地枯坐,像只空口袋,懈怠地听凭时间一秒一秒如蚂蚁排着队从皮肤上爬过……要这样一直爬到明年六月吗。真安静哪,什么都停止了似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俭朴极了,像凑巧挤在同一屋檐下的一窝鸡。
          小客厅依旧光线昏暗、孤独得像大海深处。妻子推搡他的肩膀,压抑着声调,对着他耳朵嘶叫:“嗳,碗没涮,芹菜也没拣,衣服也没收!我和儿子在外面跑了两个地方上了四小时课。你下午都干吗了?”
    “是吗?时间这么快。”
          妻子重新开口,又回到老话题:“我现在都怕照镜子了,头发掉了好多。我真担心,儿子万一上不了重点,那我们这一年、儿子这一年,不,他这一辈子,一步落,步步落啊。”这天夜里,穆先生看看房门底,隔着两道关不严的门缝,折射进来一片微如薄纸的光,他想,儿子也许又趴在作业上睡着了。他突然想起要回原来的房子——去替儿子找上一学期的物理书。
          月光下踏入楼道,一派岑寂空荡,碰不到任何邻居,无人向他表达最低程度的欢迎。穆先生三步两步跨到自家门口。自己的家呀,他呻吟一声。家什都保持原样,只是积灰触目。推开厨房移门,门上贴着的红色福字掉色得厉害,好像风吹雨打了几个世纪。冰箱里空空如也。
          穆先生渐渐感到脖子发硬。他回到客厅,吸口气,闭上眼,重新睁开,满怀期望地再次环顾——红木小把件,相框,墙上从西班牙带回来的彩瓷挂盘,角落的白色油汀,这些年一样一样贪婪添置起来的,拥有它们就像拥有了存在的证据和细节。此刻,所有这些东西都在,哑巴一样忠实地呈现出死亡般的宁静。穆先生逐一打量,目光如衰老的猫那样胆怯地移动。多么古怪啊,他所看到的,竟像是租屋:积灰如盖,窗帘半掩,柜门洞开,墙上的斑点与挂钩,壁橱的旧报与蒸笼,它们飘浮重叠,遮蔽替代。在画面的边缘,穆先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神色凄惶、忽坐忽行,身影拖沓如浓墨滴落。
          ……突然想起今夜此行之正事,如梦中之梦,穆先生忙驱动手脚,推开儿子的房门。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穆先生的视角展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环境的拥挤杂乱、妻子的升学逻辑使他倍感压抑和烦乱,以致他游离在想象与现实之间。
    B.妻儿关于“光盘”的对话,如雨丝飘落在身上,又如小铁钉般扎疼,这矛盾的感受,写出了穆先生在当下生活中尴尬又痛苦的心境。
    C.穆先生一家之所以选择这处简陋的租屋,坚持“清贫”的生活,是想以此教育儿子只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D.小说写穆先生一家“像凑巧挤在同一屋檐下的一窝鸡”,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失去了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仿佛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墙上的斑点与挂钩,壁橱的旧报与蒸笼”等细节突出了房子的杂乱,这使穆先生对家产生了陌生感。
    B.穆先生眼前屋里的景象漂浮重叠,遮蔽替代,这种幻觉表现了穆先生内心的疲惫和精神上的恍惚。
    C.作者让穆先生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以荒诞的笔触写出了穆先生对当下生活排斥又不得不接受的无奈。
    D.这段文字多用四字短语,物象绵密、节奏急促,能更好地表现穆先生看到自家屋内情景时的紧张、焦虑。
    (3)简要概括“妻子”的形象特点。
    (4)流放是古代将罪犯放逐到荒远地区的一种刑罚。小说以“小流放”为题,从多方面表现了穆先生的流放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4引用:4难度:0.5
  • 128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縠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入则酒荒,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吴人之那不段,亦又甚焉。吾欲与子谋之,其可乎?”对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予,王无蚤图、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憎辅远弼,圣人不出,忠臣解骨;皆曲相御,莫适相非,上下相偷,其可乎?”对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闻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申骨骤谏其王,王怒而杀之,其可乎?”对曰:“逆节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王姑待之。”王曰:“诺。”
          又一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与子谋吴,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对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彼将同其力,致其死,犹尚殆,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宫中之乐,无至酒荒;肆与大夫觞饮,无忘国常。彼其上将薄其德,民将尽其力,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乃可以致天地之殛,王姑待之。”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曰:“谚有之曰,觥饭不及壶飨,今岁晚矣,子将奈何?”对曰:“君王之言,臣故将谒之,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王曰:“诺。”遂兴师伐吴,至于五湖。
    (节选自《国语•越语》)【注释】①〔就世〕犹言逝世。就,终。②(考)帮助,成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B.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C.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D.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毂即位”与“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不縠”“寡人”都是谦称。
    B.“出则禽荒,入则酒荒”与“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两句中的“荒”字含义不同。
    C.“优”这里是指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伶”类似。
    D.“微君王之言”与“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微”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觉得自己年轻时贪图享乐而致使越国遭受吴国欺凌,希望范蠡帮忙谋划复仇。范蠡认为天意难测,急于攻打吴国恐怕不会有好的结果。
    B.勾践发现吴王沉湎酒色、听信谗言、厌弃忠良、违背天时、不恤百姓后,第二次向范蠡征求意见。范蠡认为上天征兆未现,劝吴王继续等待。
    C.勾践得知吴王杀了伍子胥后,勾践再次向范蠡征求意见。范蠡认为吴王失道才刚开始,此时攻打吴国不仅不能成功,反而会连带自身受害。
    D.吴国遭受天灾之后,范蠡劝勾践要装作醉心于游乐宴饮之事的样子,以待吴王德行亏损,百姓筋疲力尽、心生怨恨时,再去征伐消灭吴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
    ②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蒲松龄读《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越王勾践世家》后获得的人生启示。你读完本文后获得了哪些成功的启示?请精要概述。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4引用:4难度:0.6
  • 128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00引用:13难度:0.7
  • 128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诗歌之妙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李商隐就善于表现含蓄蕴藉之美,如《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姜夔在《扬州慢》中描写了兵乱后扬州的沧桑变化:“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
     
     
    。”
    (4)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遇到不懂的领域,应该虚心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正如《师说》所谓:“
     
     
    。”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04引用:4难度:0.9
  • 128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你问一些青年人:距离你家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你父母在工作中有什么烦恼?你身边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未必能说得清。这类现象被称为“附近的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2引用:7难度:0.5
  • 128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惜,故来献也。”左右曰:“鄙哉!也。”楚王曰:“子不知渔者仁人也。盖闻困仓粟有余者,国有饿民;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夫;余衍之蓄,聚于府库者,境内多贫困之民。皆失君人之道。故庖有肥鱼,厩有肥马,民有饿色。是以亡国之君,藏于府库。寡人闻之久矣,未能行也。渔者知之,其以此喻寡人也,且今行之。”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鳏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故渔者一献余鱼,而楚国赖之,可谓仁智矣。
          昔者,邹忌以鼓琴见齐宣王,宣王善之。邹忌曰:“夫琴所以象政也。”遂为王言琴之象政状及霸王之事。宣王大悦,与语三日,遂拜以为相。齐有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忌,以谓设以辞,邹忌不能及。乃相与俱往见邹忌。淳于髡之徒礼倨,邹忌之礼卑。淳于髡等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何如?”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淳于髡等曰:“方内而员缸,如何?”邹忌曰:“敬诺,请谨门内,不敢留宾客。”淳于髡等曰:“三人共牧一羊,羊不得食,人亦不得息,何如?”邹忌曰:“敬诺,减吏省员,使无扰民也。”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层而去。邹忌之礼倨,淳于髡等之礼卑。故所以尚干将莫邪者,贵其立断也;所以贵琪骥者,为其立至也。必且历日旷久乎?丝牦犹能挈石,驽马亦能致远,是以聪明捷敏,人之美材也。子贡曰:“回也,闻一以知十。”美敏捷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鳔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B.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鳔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C.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鳏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D.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以妻鳔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辞,推辞,拒绝,不接受:与李密《陈情表》“辞不赴命”中的“辞”同义。
    B.霸王,指项羽。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曾自立为西楚霸王,故有此专称。
    C.稷下,齐都临淄的稷门附近。齐国曾在此设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时的学术中心。
    D.干将莫邪,人名,指春秋时一对善铸剑的夫妇,他们曾铸雄雕二剑献于吴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者之“仁”,体现在他为全体楚人谋利的初心和结果;其“智”,体现在通过献“余鱼”的方式来启发楚王的妙思。
    B.淳于髡等人前往邹忌处设辞刁难,一方面出于他们对邹忌治国才能的怀疑,更是出于对邹忌获得相位的嫉妒之心。
    C.淳于髡等人的“三称”,和“一鸣惊人”寓言故事一样,都属于先秦时期的“隐语”,“楚人献鱼”也具有隐语意味。
    D.文章以叙事为主,也采用了比喻、引用、正反对比等方式说理,让作者讲述轶闻趣事的目的得到更明确的彰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渔者知之,其以此喻寡人也。且今行之。
    ②淳于髡等三称,邹忌三知之如应响。淳于髡等辞屈而去。
    (5)请给文中第二则故事拟一个标题,并指出邹忌身上体现了怎样的品质。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6引用:3难度:0.6
  • 128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家道中落。因不愿北向俯首事敌,长期寓居临安。②、③断桥、西泠:均为西湖桥名。④韦曲:地名,在长安城南。⑤斜川:此处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⑥辛弃疾有“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从写景起笔,用平和舒缓的笔调写出春深美景,与结尾呼应,章法谨严。
    B.上阕六、七句,写春光已无几时,蔷薇转眼就要被风雨葬送,所以连春都怜惜即将凋零的蔷薇。
    C.“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贵公子的身份。
    D.这首婉约词以细腻的笔墨写清丽柔美之景与深郁沉痛之思,于和婉中寓深意。
    (2)有人评价张炎此词情感“郁之至,厚之至”。请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情之“郁”“厚”的?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引用:4难度:0.5
  • 128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           ?针对有关“新冠疫苗”这一民众普遍关心的话题,《两会夜话》栏目现场嘉宾进行了解疑释惑。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张云涛用一个动画短片进行科普:新冠疫苗的接种,能够大大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新冠肺炎,疫苗也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的症状。
          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说:“各种技术路线生产出来的疫苗,其实是殊途同归,经过临床验证以后,②           ,就用谁的。如此一来,疫苗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造福人类。这次疫情,③           ,另一方面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我们人类如果能做出一个广谱的冠状病毒疫苗,很可能就解决了流感的通用疫苗问题,推动整个科学的进步。”
    (1)在上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概括罗华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4引用:5难度:0.6
  • 128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未来就是有待发生的无限可能,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成功。
          也有人说,我们唯有在有限的土地上潜心耕耘,才能有所成就。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6引用:3难度:0.5
  • 1290.阅读回答问题。
    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沉香亭北。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时词人闲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鼙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
    B.“渔阳颦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
    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
    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2)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0引用:7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