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33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81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29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筹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1引用:10难度:0.6
  • 129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
    B.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
    C.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D.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2)《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28引用:6难度:0.6
  • 129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需具备“批判意识”,质疑、否定,冲破藩篱,打破陈规是青年人的符号。“批判意识”有助于个人理性提升,促进社会进步。
          有人认为,当代青年应培养“建设心态”,青年作为新锐力量,能够不回避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方案,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改善。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20:0:1组卷:13引用:2难度:0.6
  • 12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悬疑题材影视作品兴起由来已久。巧妙的情节设置,鲜明的人物性格,精彩的推理过程,这些都是悬疑剧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不过随着市场上悬疑剧数量不断增加,(  )。
          尽管当下的悬疑剧囊括了许多不同的类型元素,①_______。《对决》中群像式的刻画让反派角色的心理被充分剖析,从原生家庭给个人成长带来的影响,到善恶挣扎之间展现出的人性复杂的一面,都深刻反映着值得思考的社会现实,体现出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同时,悬疑剧在情节设置和拍摄手法上都重视现实性。②_______,还是运用拍摄手法呈现的画面实感,包括对剧中涉及细节的处理还原,都让观众在沉浸式观剧之余联想到自身的现实生活。除了反映现实、观照现实,③_______。《对决》中为了还原警方办案的真实工作场景和状态,团队在前期对县级和地级公安局进行了实地调研,从搭建布局到内部人员构成都力求真实,以此来向刑侦战线上的基层工作者致敬,深层次挖掘现实价值,对平凡现实的呈现让剧集所传递的价值不只停留在艺术层面,更引起了社会对一个职业乃至行业的兴趣与关注,让更多在不同岗位上付出和奉献的人被大众了解和尊重。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B.逐渐显现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
    C.逐渐把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显现
    D.在剧情模式化、人物脸谱化等问题上逐渐显现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4引用:8难度:0.7
  • 1295.刘鹗《老残游记》序中说道:“《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请简要概括曹雪芹所寄之“哭”的内容。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5引用:2难度:0.7
  • 129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而不怨。”
    (《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20引用:5难度:0.7
  • 129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复杂的世界大变局、快速变革的科技创新、新知识新思想对人类的召唤,都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一代的中国青年,唯有以“向上”的心态开创自己的人生格局、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谱写自身与国家的精彩,而生活绝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向上”的青年。
          然而,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的努力同样至关重要。胡杨树根系发达,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正是不断地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上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32引用:9难度:0.5
  • 129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几年间,露营的热度越来越高,实现了从小众爱好到大众趋势的迅速转变。显而易见的,是露营装备消费的增长。据统计,在露营装备市场中,包括帐篷、户外椅等在内的重点类目呈现消费升级趋势,而国产品牌占该市场的份额超过八成。
          关联产业的想象空间也被进一步打开。有人专门改造房车,到露营地旁开起了移动咖啡店,小车厢也能跟餐饮业搭上边;有人推出新颖的“露营餐”,与传统餐食相比更混搭出彩……事实证明,视野一变格局宽,露营的魅力可以在多个相关行业的舞台上展现。能看到的,或许还有更多“诗和远方”。在壮美的山河里,在秀丽的乡村间,各具特色的露营地犹如①             般涌现。这将促使各地②             ,根据地区优势更好挖掘旅游资源,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当然,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不让露营热潮“③             ”,让露营及其相关产业规范发展,促进其健康成长,是我们还需深入思考的课题。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每投入一颗新的石子,都能激荡出层层涟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像露营这样的新消费供给还会不断出现。随着更多从业者和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想象空间,坚持优化消费供给,巨大的消费潜力还会被持续激发。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2引用:2难度:0.7
  • 129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居住市廛的都市人,于群楼环绕中,看到的天空被挤成几块憋屈的碎片,眼界颇为局促。
          而可可西里这样的所在,神示给人的,是一种城市人久违了的空旷之美。在这里,文明的物事只能谦虚得充当陪衬和点缀。
          古代文人嗜好望云。我只挑一句陶潜的——“悠悠望白云,怀古一何深。”他们眼里的白云,一律飘荡在人境之庐,所怀之古,也无非是先世的圣人和贤者。我在可可西里望云,心里空荡得没有可怀之人,只有密集的云朵,只有亘古的空旷,只有无限的微茫。再沉淀一些,心中的意念萦绕于无生无死,无喜无悲;时间在这里奇妙地失去了指针。
          通透的视野,是可可西里无言的慷慨馈赠。这里的景致表面上单调乏味,事实上却在每时每刻变幻着。那些数不清的湖泊,绝对是苏联作家普列什文美誉的“大地上的眼睛”,美不胜收。
    (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只能看到一块块有限的天空”,与原文相比,哪一种表达更好?为什么?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7引用:2难度:0.6
  • 130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
    B.“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位虽落魄但壮心未泯的诗人形象。
    C.“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吴兴”“孤影”。
    D.“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出凄迷伤感的气氛,寄托了词人难言的苦衷。
    (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发布:2024/12/31 19:30:1组卷:10引用:2难度:0.6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