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6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13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詹天佑从小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伙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种机器模型。后来他考入耶鲁大学专攻铁路工程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后,他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材料二
钱伟长自幼喜读经史,文史成绩优异。“九一八”事变后,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的他决定弃文从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转学物理。随后,他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完成了志向与兴趣的完美结合,最终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兴趣与志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12引用:9难度:0.513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之地
蒋子龙 古凉州,即现在的河西走廊,从来就是经略西北的军事要地,还是古丝路西去的咽喉。其形如一把长剑,而平凉就是剑柄,是蓄力,发力的地方。自古来谁掌握了这把长剑,谁就能控制中原。因为平凉位于陕甘宁交汇的几何图形中心,横跨关山,襟带泾水,外阻河朔,内当陇口,屏障三秦,拥卫畿辅。
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就据此西伐大夏;汉武帝时能够喊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也是因霍去病手握“平凉长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战神”;左宗棠为解决由陕甘民变引发的西北乱局,进驻平凉,据此控制局面,策应各方,后受命从平凉出发收复新疆,立下不世之功;直至近代的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平凉的静宁仍是长征领袖的驻地,1936年,静宁的界石铺成为“红军会师的中心基点”,当年10月8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这里会师,并以此为落脚点开始纵横穿插;到今天,“平凉长剑”还在守护着国家领空乃至太空……
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从平凉境内采集到的石器,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证明,60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平凉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其中尤以两株古槐最为珍奇。一株生长在关河村,巍巍然一树擎天,气象非凡,三千多年来吟风啸雨,铁皮棱锃,全无破损,通身上下竟没有一个枯枝,体现了极其强盛的生命力。经国家林业部的专家测定,它的树龄已有3200余年,是国内现有的槐树之最,被奉为“华夏古槐王”。古槐王的树干、树枝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树、五贝子、玉米、小麦等十来种植物,都还长得很不错,也是一大奇观。过去这里是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由于人们相信老树通神,古槐理所当然地成了神树。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朝拜的人不计其数,大树下永远摆着各色供品,在古槐四周的栅栏上还挂满了大红调缎,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氛围。距离古槐王一公里左右,另有一株3000多年的老槐树,老槐的一多半倒掉,剩下的少半扇树干却依然高高挺立,枝叶翠绿,生机老道,堪称“活的文物”,仍旧顽强地述说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传奇……
古凉州横跨关山,关山(又称陇山、六盘山)被称为“西出长安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南北绵延240公里,在距离平凉市庄浪县东北33公里处的山巅林海之中,兀自出现一片山顶湖泊,海拔2860米,湖面约50亩,状若卧蚕湖水清湛,其深莫测,无论旱涝,水位不变,四周青黛环拱,草木蓊都。这就是声名赫赫的“雷泽”,今称“朝那湫”这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历来被视为朝觐,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
《帝王世纪》载:“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这是个美妙的故事,美丽健硕的姑娘华胥,在绿草茵茵的雷泽湖畔发现了一对清晰而巨大的脚印,她好奇地将自己的脚踩到这个大脚印上。12年后,她在成纪生下了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伏羲所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学始的原点,纪录了中华民族创始的童年。
至今在平凉的静宁、庄浪两县之间,还保留着古成纪的城垣,依然可以看得出当初的恢宏和雄峻。它标志着中国的“道文化”,始于伏羲画卦,而升华于黄帝问道。道,是中国哲学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无论是历史逻辑演绎的必然,还是文明进程中的巧合,伏羲画卦和黄帝问道,竟都发生在平凉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平凉城西30里,便是“道源圣地”崆峒山。其实也是关山的支脉。秀岭奇峰,峻极于天,林木葱茂,岚气朦胧,远眺神思缥缈,走近则爽气侵骨。4700多年前,黄帝为求治国安邦之道,“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即沿着北斗星柄指引的方向,长途跋涉登崆峒。这是中国历史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的盛事。于是这一年被奉为道历纪元的开始,也就今人所熟知的“黄历”。黄帝从广成子获受自然之经,求得大道之理,并以此道治理天下,开创了长期的圣治,中华文明再次达到高峰。
黄帝问道之后,周穆王也西来登崆峒,拜王母。《穆天子传》中记载,西王母在关山另一条支脉回山,接见了周穆王,并馈赠给他八车玉石。后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也相继跟着七星北斗的斗柄登临崆峒山,朝圣访道,以期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获得修身治国的玄妙法门。秦始皇朝圣后,还命丞相李斯在崆峒山刻石以颂:“西来第一山”。
由此,平凉便成为千古圣地,历代的名流墨客,争相西来,一登崆峒,想从“大道”这个中国本源文化的母体汲取营养。同时,这些先圣,先贤也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诸多经典:伏羲八卦揭示宇宙和生命的本质;广成子的《自然经》和黄帝的《阴符经》是对“道”的阐发;《黄帝内经》解读生命真相;《黄帝四经》论述治世方略;葛洪在平凉庄浪的葛家河修炼,并著《肘后方》。诺贝尔医学奖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提炼出人类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行笔至此,不禁心生感佩,整个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平凉,究竟蕴藏着多少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
(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平凉历史的追溯,也有对今天的叙写,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平凉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影响。
B.文章写到凉州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并引人华胥履巨人印生伏羲的神话传说,为这个圣地增添了浪漫色彩。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既写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更写屠呦呦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
D.文章写崆峒山是为写道教对平凉的影响,从黄帝写起,到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再到历代名流墨客登临崆峒,丰富了文章内容。
(2)下面关于平凉之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凉之地自古以来是西北的战略要地,西北地区的征战,平叛,驻守等军事活动多在此经略,故被作者称作“平凉长剑”。
B.平凉之地是中国古人类重要的发祥地,古树生命力旺盛且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C.平凉之地是探寻华夏文明之源的圣地,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孕育之地,伏羲创造的“成纪文明”成为华夏文明肇始的原点。
D.平凉之地是“道文化”的重要起始地,“道文化”在此处不断升华和发展,作为中国的本源文化为历代名流墨客提供营养。
(3)请简要赏析文章结尾段的妙处。
(4)有人评价蒋子龙的散文,“不局限于自然的书写,而彰显历史文化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本文是怎样彰显平凉的历史文化感的?发布:2025/1/1 4:0:1组卷:3引用:8难度:0.513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破防”一词本为游戏术语,指的是在游戏对决中“用特殊技能破除对方的防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破圈使用,“破防”变为年轻人表达激动心情的流行语——小到疲惫时刷到的父母温情叮咛,大到建党百年时各地燃放起的庆祝烟花,都能引发年轻人发出一句“破防了”的感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强烈的共情能力。挥别早年“压力山大”“伤不起”“悲催”这样带有更多负面情绪的时代流行语,成长于互联网语境下的青年,大量出现正能量的时代流行语。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发布:2025/1/1 4:0:1组卷:2引用:2难度:0.6134.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
棉花按纤维的长短,①发布:2025/1/1 4:0:1组卷:14引用:6难度:0.713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中国空间站三名航天员为同学们诠释着“理想照亮未来”:
聂海胜说:我的理想是蓝色的,但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红色,那是国旗的颜色,也是我赤诚的心的颜色。我们始终努力准备着,为了祖国的召唤。
刘伯明说:年复一年,重复的艰苦训练,不断淬炼我们的身体,考验我们的毅力。为了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我们的征途一直是星辰大海。
汤洪波说:所有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百炼成钢,厚积薄发。我们的使命就是飞天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披上飞天战袍,为国出征。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5引用:4难度:0.713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对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的热度 攀升。不久前,电视台端午节特别节目“水下飞天洛神”舞蹈圈粉无数。的水下舞蹈令人惊艳,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正是别出心裁的创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让泛黄的故纸维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
文化要传承,传承需创新;文化要共鸣,共鸣需互动。《国家宝藏》节目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进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 出鲜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也由此 在丰富的文化宝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连续 精美绝伦 展示 踟蹰 B.连续 美轮美奂 展示 徜徉 C.持续 美轮美奂 展现 踟蹰 D.持续 精美绝伦 展现 徜徉 发布:2025/1/1 4:0:1组卷:0引用:2难度:0.51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数据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切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产业迭代升级。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已经根植于生活的_____,它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的挑战,因数据安全引发的各类信息安全问题令诸多机构和个人蒙受损失。根据永安在线数据泄露监测平台统计,从2020年1月1日至今,共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23000起,涉及的行业包括金融、互联网、电商、教育等。
( )2021年1月29日,某知名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存在数据泄漏风险,被银保监会开出高达420万的罚单;5月,多家互联网企业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6月,129款APP因违法违规搜集使用个人信息被网信办通报……这一切都表明,数据安全及个人信息保护形势严峻,信息安全保护已。
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代表之一,恒昌积极加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等,通过参与互联网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应用领域技术标准与安全体系制定工作,为行业科技发展与风险治理顶层设计。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数据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着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产业迭代升级。
B.数据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切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着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产业迭代升级。
C.数据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产业迭代升级。
D.数据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正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驱动着数字基础设施发展以及产业迭代升级。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方方面面 空前绝后 刻不容缓 博采群议 B.方方面面 前所未有 刻不容缓 建言献策 C.形形色色 前所未有 迫不及待 博采群议 D.形形色色 空前绝后 迫不及待 建言献策
A.进入2021年以来,一场涉及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治理行动正在全面展开。
B.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银保监会、网信办联合展开了信息安全治理行动。
C.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多个知名银行、互联网企业、APP出现违法行为。
D.2021年以来,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违法银行、违法互联网企业、违法APP。发布:2025/1/1 4:0:1组卷:1引用:2难度:0.51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期,中国成功构建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它处理的量子随机线路取样问题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7个数量级。① ,中国成为目前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一年前,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号”诞生,基于光子的量子计算机已经首先实现“量子优越性”。
② ,这次公布的不只有“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也研制出来了!它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的24次方倍。“九章二号”再次刷新了国际上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
可以预见,基于超导和光子两条技术路线的量子计算技术经过不断完善,在未来十年内肯定会落地造福人类。比如,实现精准的天气预报,躲避飓风海啸;③ ,让城市减少堵车等。
(1)下列属于“量子优越性”的关键信息的一项
A.超导和光子两条技术线路
B.处理速度远超目前的超级计算机
C.刷新光量子操纵的技术水平
D.使百姓生活更安全与便捷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3难度:0.513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并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礼”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儒家思想体系。“礼”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制约和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均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礼记》看来,“礼”是高于“仁”的。《礼记•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由此可见,连“仁”也是以“礼”为依据的。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礼”为基础的政治。“礼”与中国古代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爵位制度、土地制度及其他各种政治制度,在古代都属于“礼”的范畴。“礼”与法制也有密切关系。“法”源于“礼”,是从“礼”中衍生出来的,《管子•枢言》云:“法出于礼。”“礼”被赋予了强制力便是“法”。“礼”是一种社会道德教化工具,“法”是一种事后的惩罚措施。“礼”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礼”依靠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导人们别贵贱、序尊卑;而“法”则依靠强制力使人们共同遵守礼的有关规范。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模式中,“礼”与“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秩序发挥着调节、约束的功能。许多统治者和政治家还往往以“礼”为依据,进行制度建设或改革。如王莽在建立新朝的过程中,以《周礼》为据,改革诸项制度;西魏末年,苏绰辅佐权臣宇文泰,依据《周礼》进行官制改革;宋代王安石也以《周礼》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凡此种种,均体现出儒家所倡导的“礼”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色与基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固有的、体现某种价值取向并且持续发展的优秀的思想样态。它既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完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礼”的宗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用“和为贵”高度概括了“礼”的根本精神。“贵和”的价值取向就是崇尚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精神。所以,“礼”的目标,就是通过引导社会各个阶层以及有着各种不同价值诉求的人们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们缓解矛盾,和谐共处。儒家倡导的“礼”主张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现大同理想社会。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精髓。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战乱和分裂,但总体上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之下,儒家“礼”文化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宽容礼让、谦恭善良、求大同存小异的道德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这种基调的形成,也正是“贵和”的价值取向长期影响的结果。
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关系与思想意识的发展和变迁,儒家所倡导的“礼”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但是,“礼”依然是古代各种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也是历代所追求的理想制度模式。不唯如此,儒家礼乐文化的“贵和”价值取向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丁鼎《“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礼”作为夏商周的文化遗产,经孔子继承发展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核心。
B.“礼“既是社会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C.“贵和”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让社会有了贵贱之别和尊卑之序,并形成了礼让传统。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实现社会大同,追求人与人的和睦是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论证“礼”与“仁”“礼”与“法”的关系时引用了典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文章从中国古代政治和中华民族精神两方面,论述了“礼”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C.作者列举古代社会进行制度建设或改革的事例,目的是证明“礼”对社会具有调节作用。
D.作者在文末指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礼”虽受到冲击,但依然对中华民族有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与“法”都能约束人的行为,前者倾向于教化和引导,后者偏向于惩戒和处罚。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属于“礼”的范畴,这是有些君王依据“礼”来改革制度的原因之一。
C.“礼”的目标是让各阶层的人遵守“礼”的规范,实现该目标离不开“和”的精神。
D.民族精神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完善,“礼”起了重要作用。发布:2025/1/1 4:0:1组卷:3引用:3难度:0.614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今时代,崇尚“巧”的大有人在,如果再来倡导守“拙”,似乎已不合时宜。但也有人认为,“巧思”有余而“拙力”不足是普遍性问题——“巧思”指要有科学的谋划,严密的举措,解决好“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拙力”则是恒心、毅力和韧劲,干事时总想“一击必杀”“一搏必胜”,这样反而难以成大事、克险阻。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发布:2025/1/1 4:0:1组卷:7引用:3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