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14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一项针对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喜欢阅读,然而超五成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低,近八成学生认为因“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缺乏。
②“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读书的重要性无须赘述。然而时下大学生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对读书的热情,远远不及鼓捣电脑,划拉手机,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量较低,“沉迷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阅读量缺乏,有自我反思、自我敦促的积极意义。
③同样是电子产品消费大国,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年轻人的整体阅读量比我国年轻人高得多,各种电子产品并没有消解他们的阅读热情。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避免沉迷于电子产品,影响阅读时间。
④在笔者看来,对于部分学生因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阅读的情况,与其批评电子产品的“诱惑”,不如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培育阅读的习惯,让读书也成为一件富有诱惑力的事。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地铁里随处可见捧着书籍阅读的年轻面孔,日本的地铁里很流行便于阅读的口袋书。因为很多人在安静看书,翻书,乏味的旅途也有了书香气。而在国内一些城市,地铁里低头划拉手机成了一种时尚,有谁若拿出本《人间词话》来读,竟有些格格不入的尴尬,这难道正常吗?
⑤大学里也一样,宿舍里,长椅上,草地上,很多人都在玩手机、打游戏;在学校的图书馆,多的是看考研,考公务员习题的学生,却缺乏啃大部头、发起读书讨论的空间和氛围。
⑥阅读需要氛围,这个氛围的培育,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各色书店逐步被市场逼退,如果书报亭之类的城市文化血管被挖断铲走,大街小巷没了书的踪影,阅读的氛围会越来越淡。大学里,不缺运动明星、歌唱天才,选美冠军,不缺别具创意的求爱者,不缺考研考公务员的“大神”,唯独缺少阅读的氛围,长期以往,阅读将越来越难以走出“仅仅说起来重要”的泥沼。
⑦1929年胡适曾这样劝人读书:“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书;三十年可读十一万页书。十一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半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在今天,大抵要换个说法:亲,每天P图、打游戏、刷手机只能让你爽一时,阅读却可以使你“气质美一世”。是埋头刷手机不读书以致“面目可憎”呢,还是在阅读中变得美美哒呢?全在你自己的选择。
(摘编自新华网《阅读本该比刷手机更有诱惑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时下虽然很多大学生喜欢阅读,但是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B.与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相比,我国年轻人的阅读热情受电子产品的影响较大,整体阅读量更低。
C.各色书店、书报亭逐渐消失,书在大街小巷已没了踪影,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淡了。
D.“仅仅说起来重要”意指阅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嘴里说重要但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就大学生阅读量低的问题展开论述,深入浅出层层推进,分析了问题关键所在,阐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B.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了为什么要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C.将我国年轻人与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年轻人的整体阅读量作对比,论证了问题关键在于电子产品本身具有诱惑力。
D.第⑦段引用胡适的话,意味深长,发人深思,目的是论证埋头刷手机与坚持阅读两做法的结果大相径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阅读缺乏兴趣和对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也是时下大学生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的原因。
B.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多数学生只看考研、考公务员的习题,这里缺乏大部头、发起读书讨论的空间和氛围。
C.只有营造阅读氛围,培育阅读习惯,让读书富有诱惑力,才能解决学生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的问题。
D.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地铁里,或者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培育阅读氛围都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发布:2024/12/22 1:0:4组卷:6引用:1难度:0.814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孩子的眼泪
张斌 昨天,小儿于春生考了两个一百分,他妈高兴得忘乎所以。可没料想今天就突然上演了一幕“悲剧”。
双职工的早晨,本来就够紧张的。你想啊,打扫卫生、做饭、听新闻、听英语,光喊春生起床,就得五分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他折腾醒啦。他自己穿好了裤子,却找不到上衣,里屋外屋,床上床下,全找了个遍,连影儿也不见。好,发动群众帮他找,他哥哥姐姐正背英语单词,也被勒令停止了。一个个噘着嘴,嘟嘟囔囔,埋怨之声此起彼伏。春生哭起来了,坐在小椅上,穿着一只袜子,大拇脚趾从里面拱了出来。袜子是姐姐穿过的,裤子是哥哥穿过的,春生简直就是“拾破烂的”。只有找不到的这件上衣是专门给他买的,绿斜纹、带拉锁的夹克,穿在身上,神气透了,刚洗过一水,还新着呢!丢哪件不好,偏偏丢这件。哭吧,哭也没用。
审讯开始了。一边吃饭一边审。除了春生,嘴都不闲,以他妈妈为首,哥哥姐姐当陪审员。说!是不是丢在学校了?是不是跟同学们疯,疯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了?对啦,放学是穿着那件绿夹克回来的……下午是穿着海魂衫去上学的……那么,想想是不是丢在楼下了?对啦,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往外跑,跟几个泥猴儿似的小子拌四角【注】。总跟你说不许玩那玩艺儿!一捧把土掀起来,那土里什么细菌都有,全吸到鼻子里去,全吸到肺里去,吸进去生虫子,会把肺咬成大窟窿。你总是不听,臭小子!你好好想想,是不是摔四角摔热了,把衣服一脱、一团、一扔就不管啦?早就说,不能给你买新衣服,你穿破烂就对了。你什么没丢过?小刀、转笔刀、橡皮、文具盒,你咋不把你自己丢了?省得我们成天操心!哭,你就会哭!你倒想想,到底丢在什么地方啦?……什么?脱在家里了?在你哥哥床上?瞎说,你去找找看!算啦,你对老师说,让老师问问同学,看谁捡到没有……
春生连饭也没吃,用手背抹着眼泪上学去了。我在孩子的书包里塞了两个鸡蛋,当然是他妈妈授意的,教育归教育,疼还是疼。
中午,孩子们放学回家了,春生走在最后,低着头,磨磨蹭蹭不敢进屋,一看到这种情形就知道衣服没找到。不等大人问,孩子的眼泪先淌下来了。
他妈从厨房里出来,一见春生这个样儿,就皱起了眉头。惯于看着大人眼色行事的姐姐,也立即板起面孔,先发制人地大声说:“就知道没找着,看你往后还疯不疯!像你这样的,啥也不能给你买!”
春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本来就有气的妈妈,把碗使劲往饭桌上一顿,厉声喝道:“哭啥?你自己丢了东西还有脸哭?我一看你这个没出息样儿就来气……”
这时,大儿子从里屋笑嘻嘻走出来,偷偷拽了我一下,我随他进了里屋,他往床上一指,但见春生的绿夹克好好地放在那里。
“咋回事?”我又喜又奇地问。
“在衣柜里,不知是谁放进去的。”
我把衣服拿起来,让大儿子偷偷把妈妈喊进屋来。她来时仍然一脸乌云,见了春生的绿夹克,先是一怔,一问明白,就拍了一下额头说:“哎呀,该死,是我昨晚收拾屋子时,随手塞到衣柜里的……”她笑了起来,流出了眼泪!
“瞧瞧,把老三冤枉了半天……”她有点难为情。
“你制造这类‘冤案’不止一次了。”我笑着批评她。
“那怎么办呢?你去劝劝他,就说衣服找到了,让他好好吃饭。”
我把衣服拿到外屋,告诉春生衣服找到了,是妈妈找到的。春生马上破涕为笑,也没问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洗洗脸,就高高兴兴吃起饭来。
他妈妈朝我做个鬼脸,故意板着面孔说:“记住,春生,以后可不许把衣服脱下来随便乱扔啊!”
这样处理的确不公平,但大人有大人的逻辑:对孩子们必须维护大人的尊严,而不必去考虑孩子的尊严。
生活里有许多事,常常是这样。
(有删改)
【注】四角:用纸折叠成的方方正正的儿童游戏玩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春生上衣失而复得的故事。对这种极为平常、极其普通的事,作者见微知著,在挖掘主题方面有独到之处。
B.小说通过找衣的冲突、审讯的场面、早饭和中饭的两个镜头,把全家“教育”春生的场面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
C.小说语言简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第③段审讯的场面,以对话替代了直叙的形式,省去了许多笔墨,而且连珠炮式的追问,更显气氛紧张。
D.小说以“孩子的眼泪”为题意蕴丰富,作者向社会、向家庭发出呼吁:多给孩子心灵自由,不使扭曲;爱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去践踏。
(2)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个角色,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妈妈”这个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小说结尾横线句子的含义。发布:2024/12/22 1:0:4组卷:4引用:1难度:0.614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已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①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之遗爱②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南牙,即“南衙”,指宰相。②遗爱,房玄龄次子,名俊,字遗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B.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C.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D.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仕,也称致事,古代指官员因罪罢免官职而归家;源于周代,汉代以后形成制度。
B.乘舆,旧指皇帝和诸侯所用的车舆,也用为帝王的代称;泛指车马及皇帝所用器物。
C.华夷,汉族与少数民族,亦指中国和外国;夷,古称东方各族,泛指四方少数民族。
D.尚,文中指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女儿;尊帝王之女而不敢言娶,有仰攀婚姻之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行事谨慎,尽心政务。他昼夜操劳,惟恐有丝毫失误;执法公平,宽以待人,选取人才不求全责备,竭力引荐提拔后进。
B.房玄龄忠心辅主,勤勉国事。他冒死决策,选用贤才,辅佐李唐建业立政;他官居宰相,事无巨细,北门修缮小事也亲自过问。
C.房玄龄处事得体,颇受倚重。皇帝在听到房玄龄对李纬的赞美与肯定后,一改对李纬户部尚书的任命,转而提拔他为洛州刺史。
D.房玄龄抱病上表,竭诚奉国。面对皇上出兵征讨高丽、众臣不敢进谏的局面,房玄龄毅然上表进谏,为李唐奉献最后一份才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②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
(5)房玄龄劝阻皇帝东征高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发布:2024/12/21 8:30:3组卷:24引用:1难度:0.614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雪花秘史 1611年的圣诞节,穷困潦倒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徜徉街头。这位皇家科学家很是沮丧,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的他正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给朋友送上一份礼物。他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仰天长叹:“啊,上帝!除了雪花之外,还能送什么呢?”
雪花当然无法相送,这位天才的科学家却突发奇想:他决心写一篇关于雪花形状的文章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朋友。于是这篇题为《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问世。400年来,每当我们提到雪花研究,都会首推这篇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学术论文。
天文学家的观察毕竟不拘小节。20年后,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才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和开普勒一样,这位科学巨人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不过,他的眼光非比寻常。除了不同形态的六边形,他还记录了极其罕见的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在观察笔记中,笛卡尔赞叹道:“完美的六边形啊!边是如此直,夹角是如此相等,粗手笨脚的人类简直没戏……我绝对想象不出来,这些完全对称的六角小精灵如何在自由的空气与狂躁的风中悠闲地降生。咦,或许正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它们轻盈的身躯;使它们来得及左顾右盼,遵照自然固有秩序的启蒙,把自己琢磨成六片棱角的模样!”
时光机继续运转,1885年1月15日的暴风雪中,本特利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于冰天雪地中一架连了显微镜的相机匣子。后来,他发表文章说:“虽然给雪花拍照是细致活儿,但并不困难。困难之处就在于,这项工作必须在零下温度中完成,并且需要身体暴露在严寒中。”此后的数十年中,这位“雪花晶体摄影师”拍下了5000多幅雪花照片,其中每一片都不尽相同。
雪花的研究后浪推前浪,如今的雪花人当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肯尼思•利伯布雷赫特。这位物理学家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然后仔细观察,从中找出有趣的样本。他发现,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往往出现在风力小的小雪天,那时的天气特别寒冷。为此,他经常到寒冷的北方地区去等待降雪。
除六边形雪花之外,奇特的三角形雪花是大自然中普遍的雪花结晶形式。为揭开这个谜团,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同时记录下各种不同形状的雪花晶体。
最后的结果表明,其实一些三角形雪花晶体仍然拥有六个边,之所以看上去是三角形,是因为它们是由三长三短的六条边构成的。利伯布雷赫特指出,在雪花从天降落的过程中,微小的尘埃颗粒等杂质会造成雪花的某个边缘产生倾侧。在风的作用下,向下倾侧的边缘会生长得更快,从而形成三角形。一旦三角形开始形成,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雪花在之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即使再遭遇颠簸碰撞,也会继续维持这一形态,直至降落地面。
2006年,利伯布雷赫特的雪花照片被做成邮票,飘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那些永远不下雪的角落。
如今,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可以导致巨型雪花形成的大气条件,这对气候研究非常重要。据说,吉尼斯纪录的最大雪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当地一个农场工人表示,这种雪花比牛奶平底锅还要大,直径大约有38厘米。遗憾的是,找不到相关证据能够支持他的说法。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开普勒写的《论六角形雪花》的论文,是当时世界上第一篇专论雪花研究的学术论文,当然关于这篇文章,还有诞生于贫寒与友情的说法。
B.笛卡尔的赞叹形象生动,富有神奇色彩,他说雪花有可能是风神信手令小精灵在云朵里上下翻飞,并在那里托住了雪花轻盈的身躯。
C.利伯布雷赫特让雪花落在一个收集板上,仔细观察后找出有趣的样本,这位科学家发现了最完美的雪花晶体出现时的风力、天气情况。
D.将雪花拍成照片,然后再做成邮票,让这种“雪花”飘到世界各地,包括那些永远下不雪的角落,或许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这种想法早已实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德国皇家天文学家开普勒准备送朋友礼物“雪花”,是因为他穷困潦倒,已经好几个月没发薪水,看着漫天飞舞雪花才有了这样的激动决定。
B.第一次详细描述了雪花的外形的是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但他的观察也仅限于肉眼观察,发现了六边形、带帽冰棱柱和十二面体结构的雪花。
C.拍到了第一张雪花的显微镜照片的人是本特利,这种“雪花微距照”产生在冰天雪地中,用一架照相机匣子进行咔嚓咔嚓而得到的。
D.利伯布雷赫特及其合作者,在实验室中模拟与自然降雪相似的条件以制造雪花,目的是揭开产生三角形雪花的谜团,同时记录下其他形状的雪花晶体。
E.作者确认当前世界上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雪花就是在美国蒙大拿州遭遇一次暴雪时出现的,一个农场工人表示的那种很大的雪花。
(3)你认为本文的标题“雪花秘史”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发布:2024/12/21 8:0:2组卷:14引用:1难度:0.314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京咳是侮辱还是警示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日趋扩大的时期,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问题,PM2.5防治需下重拳,从源头治理,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同时,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整治力度。
“北京咳”,据称,它是外国人在中国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即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们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最近老是有人问我‘北京咳’,医学上根本就没这个词儿。”北京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师何权瀛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原因和空气污染等等,不能简单地下定论。“在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之前,不能说什么‘北京咳’,这词儿是对北京的极度侮辱!”
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则对记者表示,“北京咳”的表现更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变换环境会出现类似于水土不服的反应,包括咳嗽、腹泻等等。“这就是大家的一个提法而已,没必要太过介意。”
“空气污染是毫无疑问的(导致‘北京咳’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则明确地表示,北京市空气中PM 2.5浓度过高,人体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PM 2.5污染悄然吞噬掉的不仅是城市的蓝天,还有公众健康和国民经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
潘小川等专家表示,PM 2.5粒径小,能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如果长期吸入PM 2.5的污染空气,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并可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与此同时,PM 2.5所携带的重金属、PA H s(多环芳烃)等物质增大了暴露人群的罹患癌症的风险。
空气污染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07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估算得出,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占GDP的3.8%。
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2012年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执行京Ⅴ标准,首次规定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 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则是15%.与此同时,在中国过半的PM 2.5超标的城市里,至今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周嵘道。
潘小川等人的研究指出,PM 2.5治理和防护,需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有效的防护手段,更需要政府带头深入对中国P M2.5的研究与监测,制定相关的治理政策。
(1)下列关于“北京咳”的特点,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咳”是非北京人在北京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
B.“北京咳”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主要表现为干咳咽痒。
C.“北京咳”的表现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免疫力不同,可能会因环境变换而出现不适反应。
D.“北京咳”是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离开北京症状会自然消失。
(2)关于文章内容分析或推断 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污染只是对人身体有危害,对经济影响不大。
B.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达标。
C.在2012年颁布的《规划》中PM 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的比例,北京比其他地区高。
D.在中国PM 2.5超标的城市里,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发布:2024/12/21 8:0:2组卷:21引用:1难度:0.814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近日遭遇的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的叫法——“北京咳”,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污染高发和污染面积日趋扩大的时期,末端空气污染控制已不足以解决问题,PM2.5(可入肺颗粒物)防治需下重拳,从源头治理,大力控制燃煤总量增速过快的趋势。同时,要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整治力度。
据称,“北京咳”是外国人在中国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即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一些南方人也表示,他们到北京或北方一些城市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最近老是有人问我‘北京咳’,医学上根本就没这个词儿。”北京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师何权瀛对记者说,引发咳嗽的原因很多,包括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气候原因和空气污染等等。
北京大学教授潘小川则对记者表示,“北京咳”的表现更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为免疫力不同,有些人变换环境会出现类似于水土不服的反应,包括咳嗽、腹泻等等。
“空气污染是毫无疑问的(导致‘北京咳’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图君则明确地表示,北京市空气中PM2.5浓度过高,人体如果长期吸入,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PM2.5污染悄然吞噬摔的不仅是城市的蓝天,还有公众健康和国民经济。”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说。
潘小川等专家表示,PM2.5粒径小,能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如果长期吸入PM2.5的污染空气,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并可引起暴露人群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明显增加。与此同时,PM2.5所携带的重金属、PAHS(多环芳烃)等物质增大了暴露人群的罹患癌症的风险。
空气污染也造成极大经济损失。2007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空气污染导致的经济损失估算得出,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失占GDP的3.8%。
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
2012年6月1日,北京市的汽柴油执行京V标准,首次规定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在12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5%,而北京则是15%.与此同时,在中国过半的PM2.5超标的城市里,至今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周嵘道。
潘小川等人的研究指出,PM2.5治理和防护,需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掌握有效的防护手段,更需要政府带头深入对中国PM2.5的研究与监测,制定相关的治理政策。
(1)下列有关“北京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咳”是非北京人在北京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
B.“北京咳”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主要表现为干咳咽痒。
C.“北京咳”的表现像是医学上讲的“人体耐受”,因免疫力不同,可能会因环境变换而出现不适反应。
D.“北京咳”是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离开北京症状会自然消失。
(2)对导致“北京咳”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污染是导致“北京咳”的原因之一。
B.PM2.5粒径小,能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及其他器官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
C.抽烟、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及气候原因等也会引发咳嗽。
D.有些人变换环境会出现类似于水土不服的反应,包括咳嗽及其它一些症状。
(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污染只是对人身体有危害,对经济影响不大。
B.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达标。
C.在中国PM2.5超标的城市里,只有北京明确提出了PM 2.5在203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治理时间表。
D.在2012年颁布的《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全国重点区域PM2.5年均浓度要求下降的比例,北京比其他地区高。发布:2024/12/21 8:0:2组卷:24引用:1难度:0.514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发布:2024/12/21 8:0:2组卷:0引用:1难度:0.71418.《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生动的艺术典型,他们各具特色,却也不乏共性。请你从富有才华、精通管理、具有反抗精神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从小说中选择一组(2个)具有此特点的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不少于150字。
发布:2024/12/20 20:30:1组卷:33引用:6难度:0.81419.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画线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发布:2024/12/20 20:30:1组卷:1引用:2难度:0.7142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20 20:0:2组卷:41引用:4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