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30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8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156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15:30:1组卷:68引用:11难度:0.81562.把下面的语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梁纨绔。发布:2024/12/19 15:30:1组卷:31引用:8难度:0.9156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每个伟大的时刻都是由无数平凡和渺小组成的。把“我”跟所有观众连接起来,释放每一位观众心里的情感,是这部电影的努力方向。正如电影的总制片人黄建新所说“我们就是想把《我和我的祖国》的这个‘我’拍好”,因为他们最普通,但他们内心最深处有温暖,有情感,有伟大。
从为了新中国第一面电动国旗“万无一失”的林治远,到为了第一颗原子弹惊世一爆不敢与爱人相认的高远;从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一秒不差”的升旗手朱涛,到把奥运会开幕式门票送给汶川地震孤儿的张北京……电影中出现的每个人物,都击中了每一个“我”内心最深处的柔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夺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2015年九三阅兵,电影中人物的经历,见证了祖国每一次向前的坚实脚步,唤起了一个时代的集体回忆。不管是身处繁华的首都,还是身处荒凉的草原;无论是生于建国初期的70岁古稀老人,还是成长于新世纪的青春少年,每个“我”都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重温了记忆,找到了共鸣,牵引出了与祖国最深层的情感羁绊。原来,那些镌刻在新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时刻,那些熠熠生辉的璀璨画面,有他,有你,也有我!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我和我的祖国》带领我们重温了新中国70年的峥嵘岁月,激发了我们内心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中,在共和国的星河里,正是无数个“我”默默奉献、无私拼搏,用忠诚、执着、朴实的赤子之心,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对事业坚守,坚定不移为国为民奉献,撑起了共和国的铮铮脊梁,筑起了共和国的雄伟大厦,铺下了民族复兴之路的块块基石。
(摘编自《人民网评:<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时刻有你有我!》) 材料二:
中国社会演进到夏商周时期,“家国同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以血缘亲情为本位的家庭或家族管理形式,不仅父权与君权互为表里,而且两者的传承方式也如出一辙。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国与家虽有大小之别、上下之分,却仿佛一个有机体的微小局部与庞大整体的关系,既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又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方面,家是国的最小社会单位、是国的细胞和缩影,没有家就没有国;另一方面,国是家的放大和延伸、是家庭细胞赖以生存的肌体,国盛才能家兴,国破则难免家亡。这种“家国同构”的理念,使我们的先人将家与国的治理几乎看作是同一回事。
《左传•桓公二年》晋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虽然主要是描述春秋早期邦国社会的主从等级秩序,表明尊卑上下之异,但也显示出血缘亲情之和,传达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信息。在这种“天子建国,诸侯立家”的等级分封、家国“胶结”的社会结构中,“家”里对父母之“孝”与“国”中对君主之“忠”自然结合在一起,“亲亲”与“尊尊”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合、融为一体。孔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孝经•广扬名》)《大学》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如此等等表明,儒学家常常把家与国的联系看作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一方面,家兴可以影响国运:“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曾子语,见《大学》第十章)另一方面,国乱则不免家丧:“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吕氏春秋•谕大》)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同构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民族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
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及心理认知,正是家国情怀萌生滋长的“肥沃土壤”和“适宜气候”。孔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依此而论,要想“天下归仁焉”,则要从做人的最根本处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等做起。可以说,为仁的基础在血缘亲情之中,而治国安民则是对血缘亲情的放大。
《大学》里“八条目”对此说得最清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里一方面强调一个人要想立德于天下,就要为国效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又指出,要想报效和治理国家,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而整顿好家庭和家族,则应从修养自身做起,在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上下功夫。如此,不仅将个人、家庭、国家纳入联动递进的演进链条和轨道,而且为千千万万明德有为之士指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步阶梯和人生目标。家国情怀的产生和弘扬,正是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开拓前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激励人们为国为家拼搏奋斗的情感基础和精神力量。
(摘编自钱念孙《家国情怀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我的祖国》所引发的观众的感动,既来自于见证祖国重要历史时刻而产生的自豪感,又来自于“那就是我”的强烈代入感。
B.影片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与祖国的血脉相连,意在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一如既往地努力拼搏,为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C.“家国同构”理念将治家与理国相提并论,体现了家、国间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无家则无国;国是家的保障,决定家的兴亡。
D.家与国相辅相成、休戚与共的“家国同构”认知,一旦成为一个民族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人们的家国情怀便会油然而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强调从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同时又跟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相挂靠,展现了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辉煌时刻。
B.在家国同构观念影响下,父权与君权在传承方式上如出一辙,对父母之孝与对国君之忠相交相融,治家与治国也可互相融通借鉴。
C.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和国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情感基础,在中华文明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D.材料一立足于现实热点,材料二着眼于学术探究,但都围绕家国情怀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揭示了家庭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的主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符合《大学》“八条目”理念的一项是
A.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庄子•人间世》)
B.故责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三章》)
C.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故君不躬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
D.人无法,则任化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街子•修身》)
(4)请结合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明作者是如何增强其论证的说服力的。
(5)《我和我的祖国》强调拍好平凡普通的“我”有什么好处?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31引用:7难度:0.51564.仿照下面例句,自选两个对象,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句式大致相同。
[示例] 小船升起风帆,在横济沧海的航程中,如果不与风浪搏击,就无法到达彼岸。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11引用:8难度:0.5156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家庭既是传统伦理由以产生的土壤,又是传统伦理得以实践的核心机制。在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氏族母体孕育的血缘纽带一直藕断丝连、绵延不绝地贯穿在传统社会中,并取得自己的肯定性形式“家庭”“家族”“宗族”。中国就不像西方诸民族那样从家庭到私产再到国家,而是从家庭到宗族再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就成为所谓社稷。
①但氏族关系始终没有彻底摧毁
②原始社会的结构一直没有遇到足够的冲突得以转换
③原始文明虽然逐渐萎缩
④血缘纽带始终没有碰到突发的机遇得以中断
⑤社会形态也在不断交替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31引用:1难度:0.71566.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251引用:8难度:0.5156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
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摘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注]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②数奇:这里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B.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C.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D.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是旧时交际用语,上称下时的敬词。
B.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与”,给予。
C.不忝:不辱,不愧。出自《孔丛子•执节》。“忝”,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D.折差:古时称专为地方大员送奏折到京城的邮差为折弁,折差即折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此信中可看出,曾国藩认为读书与环境并无关系,而在于自己的心境。如果真的要立志读书,哪怕是闹市也不要紧,否则就算在仙境中也读不好书,这番教诲对今天的求学者仍然适用。
B.作者认为六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格局不大,气量太小。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还有什么需要改正的地方,心里不要总想着自己的荣辱得失,而是应该多考虑天下的大事。
C.这是曾国藩与诸弟谈为学之道的一封信。他在这封信里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将自己的“金针”传给诸弟,陈义颇高,没有一点说教成分,娓娓道来。
D.作者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冯树堂等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着他,让他只能进不能退,所以他才实现了不断进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②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5)从这封信来看,曾国藩是用什么标准要求自己的?他所践行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44引用:6难度:0.515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理 水(节选)
鲁 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3)《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117引用:22难度:0.6156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60引用:6难度:0.81570.下列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一项是( )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 , , ,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①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混蛋。
②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
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④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地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发布:2024/12/19 14:0:2组卷:68引用:4难度: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