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94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难题抢练
浏览次数:76 更新:2025年04月29日
  • 16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南歌子
    吕本中【注】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吕本中(1084-1145),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廷南渡后,诗人流寓江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片“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写出诗人因旅途艰辛渴望好梦不得而倍感春夜漫漫的痛苦,凄然之意卓然。
    B.词作开头两句写早行情景,意境与晚唐诗人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很接近。
    C.词中由“晓霜”写到“残菊”,由“残菊”联想到“重阳”,又由“重阳”联想到眼前处境,思绪曲折。
    D.这首小令抒写了旅途风物和诗人感受,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
    (2)诗人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0:1组卷:5引用:3难度:0.5
  • 16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是由自己选择的方向和价值决定的。今年64岁的张桂梅膝下没有儿女,却是170多个孩子的“妈妈”,她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她倾心倾力帮助民族地区师生、困难群众,将积蓄全部用于兴教办学、扶贫济困,用爱点亮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从肿瘤医院旁小巷里的油条摊位到炒1个菜收1元的“抗癌厨房”,18年来,江西南昌夫妇万佐成和熊庚香与癌症病人相伴,用爱心守护他们,如今,已近70的他们依然凌晨四点起床备好炉火,迎接每一天的新老客人,365天从不离开;10年前患上脊髓空洞症、体重仅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李娟手不能动,就用嘴咬住触控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写,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小店,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成了带动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电商CEO”……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请你写一篇文章,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2难度:0.2
  • 16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两年,大城市正在出现一股书店复兴的浪潮,一些商业综合体中的“最美书店”成为人们喜欢逛的地方,不管是时下热门的青春文学,还是那些 ______的经典之作,更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职业,什么年龄段的到访者,在这里应该都能找到你所喜欢的书。不过,人们担心的是,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能够持续,完全是因为大部分书店能否享有“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决定。如果没有了这项政策优惠,结果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小书店的出现反而让人感到欣慰。小书店没有那么大噱头,也无法吸引大量读者来“打卡”,但是它们真正扎根在社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小书店的生存并不容易,(  )。在成都,读本屋书店就是一例,店主到出版社仓库专门寻找版权即将过期或者“滞销”但是有价值的书籍,以极低的价格拿下,最后打折出售,书店现在经营得 ______。现在人们认识到,小书店在商业模式上也有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把大书店比喻成城市的广场或者大街的话,小书店则更像那些小街道,虽然 ______,但是对必须路过的人来说,它不仅是重要的,甚至也是必需的。它更像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毛细血管”,如果城市能够拥有足够多风格和主题多样的小书店,就会形成 ______的文化景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历久弥新 绘声绘色 呆头呆脑 别具一格
    B.历久弥坚 有声有色 呆头呆脑 别具匠心
    C.历久弥新 有声有色 其貌不扬 别具一格
    D.历久弥坚 绘声绘色 其貌不扬 别具匠心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进行很多“创新”,它们需要直面电商的竞争,为了能够存活
    B.它们进行很多“创新”,为了能够存活,它们需要直面电商的竞争
    C.它们为了能够存活,不得不直面电商的竞争,从而进行很多“创新”
    D.它们需要直面电商的竞争,为了能够存活,不得不进行很多“创新”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是否能够持续,完全是由大部分书店能否享有“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决定。
    B.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能够持续,完全是由大部分书店能否享有“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决定。
    C.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是否能够持续,完全是因为大部分书店能否享有“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决定。
    D.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是否能够持续,完全是因为大部分书店享有“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

    发布:2025/1/1 4:0:1组卷:8引用:5难度:0.6
  • 164.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2难度:0.6
  • 16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用科技手段将中国人的浪漫展现得①_____。11000m2地面显示屏、1200m2冰瀑布、600m2冰立方、1000m2鸟巢两侧看台屏,这是利亚德用“数字科技+美学创新”为北京冬奥开幕式打造的视觉标签。尤其是以水墨动画方式呈现的冰立方,让网友惊呼“②_____”。
          除了开幕式上肉眼可见的“科技感”,冬奥会背后也是卧虎藏龙,无线电、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等低调且强大的科技保障力量,以及一系列幕后的专业团队,都在为这场视觉盛宴③______。
          材料二:时值春节假期,中国楹联学会组织广大楹联专家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创作了一批春联,希望用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学形式,为冬奥场馆建设融入中国元素、烘托文化氛围、弘扬奥运精神。这些对联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对联爱好者小刘也为中国冬奥会场馆撰写了一副春联,在上下联分别嵌入了去年、今年的生肖名称:“冰天逐梦承牛气;__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从下面四副对联中,选出最适合悬挂在冬奥村运动员楼的一副
     

    A.玉骨三分酬白雪;冰心一片付青春。
    B.万国心连晴宇阔;五环旗映绿荫浓。
    C.大筑鸟巢迎凤舞;高擎圣火看龙飞。
    D.犁开雪海三分浪;滑出冰山一道虹。
    (3)请为小刘的春联补写合适的下联,并简述你的补写理由。
    下联:
     

    补写理由:
     

    发布:2025/1/1 4:0:1组卷:11引用:3难度:0.5
  • 16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三[注](节选)
    杜甫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公元757年,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触怒唐肃宗离开凤翔,在兵荒马乱中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写下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写村里的几位长者前来慰问从远方归来的诗人。
    B.“倾榼浊复清”,几位长者带来的酒有的清,有的浊,而酒味淡薄是有原因的。
    C.结尾两句,诗人的悲怆之情高涨,他不禁涕泪纵横,一声长叹,举座皆惊。
    D.杜诗有“诗史”之称,此诗以小见大,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
    (2)诗歌反映了羌村当时怎样的现状?诗人为何觉得有“愧”呢?请简要分析。

    发布:2025/1/1 4:0:1组卷:6引用:4难度:0.6
  • 16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
    杜甫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注】:①郑十八虔:即郑广文。他是杜甫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安史之乱”中郑虔为叛军所劫并授予伪职,肃宗平贼收复两京后对接受叛军伪官的一批官员进行了惩处,虔以次三等罪被贬台州司户参军。时郑虔被“严谴”仓惶赴台,杜甫没能为他饯行,因此作诗遥赠。②樗(chū):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郑虔的音容笑貌,白发苍苍,是“樗”那样的“无用之材”,即使喝了酒后,他只是自称“老画师”而已,足见他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从而为郑虔贬鸣冤。
    B.颔联紧承首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可说是一字一泪。
    C.本诗结构上前后照应,衔接紧凑。如颈联“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紧承“严谴”而来。
    D.尾联想到朋友已是古稀,贬所远在万里,这一别哪里还有机会再见呢?也许只能黄泉之下再重逢了。含蓄地表达了与友决别的悲痛之情。
    (2)前人评这首诗说:“万转千回,纯是泪点,都无墨痕”。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5/1/1 4:0:1组卷:3引用:3难度:0.5
  • 16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烛焰(节选)
    台静农
          晚春的一个早晨,早餐以后,大家都期待着吴家的少爷出殡。妇女们盼望更切,在后街住的,却早到认识家的店铺里等着。这些人好像上元节看春灯似的,然而大家的心情却不是那样的愉快。
          有些人家将表示哀悼的门灯已经挂在门口了,虽然烛犹未燃。
    “说是辰时,现在应该发引(俗称发殡)了。”天宝号的东家王华亭向他对门糖号的管事江仲和说。
    “吴三爷家近几年命运实在坏,这样好的少爷居然不在了,没想到将媳妇娶到家冲喜也无用。”
    “按理冲喜是见效的;不过新人一到家,病人即有起色才好;要不然,是不好的。吴家少爷当喜轿到时,还在床上发烧得人事不知呢。”王华亭有经验似地说。
          这时候开路铜锣的声音,镗镗地响起来,大家都知道吴家的灵柩是快到了,于是都伸了头向南望。不久,棺到了,在棺的最后,一群妇女们拥了一个白服啜泣的少妇,头下低着,走路好像一点力气都没有,伊(她)的哀伤不胜的样子,使大家更敛容地注视。
          棺渐渐地远了,伊也随了棺渐渐地离开了人们的注视,有些妇女们依旧含了眼泪向伊的背影怅望。“姑娘是这样的漂亮,婆家和妈家,又有钱又有势,偏偏命薄!”“吴家少爷并未听说有病,居然一病就去世。”“为什么冲喜也无用呢?”
    “是呀!去年张家二少爷不是冲喜冲好的么?”
          妇女们都是对于命运不可挽回的太息,纷纷地议论起来。
          一天,伊的一个远亲表叔来,一一便是伊的媒人,他是受了吴家的托,来要求伊早日出嫁。他曾表示吴家少爷是在病,但病却不是如何厉害,据吴家双亲的意思,是希望伊能过去冲冲喜,当时伊的父亲听了,便有些踌躇,于是模糊地回答了他,就是说嫁妆恐预备不及,等想一想才决定。
          当晚伊的父亲便同了伊的母亲商议:
    “吴家要翠儿去冲喜,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
    “我想还是迟迟,现在什么也预备不及;吴家少爷病既不厉害,何妨跟他说,等一等,两家都从容些。”伊的母亲说。
    “究竟吴家孩子病得怎样并不清楚,也许病得厉害。”
    “啊!”伊母亲很惊异地表情,“既然是这样,那么,还是迟一迟再说。”
    “女儿毕竟是人家人,你不答应也不成话。”
    “那么,”伊的母亲深深地叹了气,“或就答应吴家,我想,当不会有什么——”
          第二天伊的事便决定了。又过了几天,伊的母亲便告诉了伊,但没有说到冲喜。伊很羞涩而且茫然,好像感觉到将孤零地向另一个的世界走去。
    “那么就要预备。明天就可以回人家的话。”
          伊上轿的时候到了。母亲自己很严肃地在神灵和祖宗的面前烧了香,然后将两只深色红烛燃起。
          女仆们在地下铺好了红毡。伊已妆扮齐备,于是由姑母和姨母引到堂屋,行辞家的礼仪。在奏乐与爆竹的声中,伊是辞开了二十年来朝夕不离的双亲。伊的啜泣的声音,使大家顿时变成了静默。母亲更是怅然了,好像是一只可爱的鸟从伊的怀中飞去,不由地落下了眼泪。“翠儿这婆家、我也倒放心,不过吴家孩子在病着——”母亲含了眼泪说。
    “太太还不知道,昨天吴家听差来,他说少爷听小姐去,病早好了呢。”老仆妇李妈站在一旁,突然憨笑着接了说。
    “这老东西,说话不三不四的!”姑母笑了申斥她。
          母亲也微笑对着姑母。虽然是觉得李妈的粗野,但话是吉利,却也很安慰。
          在香案上,左边的烛焰,竟黯然委谢了,好像是被急风催迫的样子;至于右边的,却依然明闪地发光。
          母亲的颜色惨白了。大家也凄然地对着。
          这右边的烛焰,愈颤动了,烛泪不停地流满了烛台。大家都感觉着,不幸将即刻来到。
          终于姑母在惊慌中想起了:悄悄地走到神灵的眼前,将双烛吹熄了
          从此以后母亲的心中,时时刻刻,都不曾忘记伊的不幸的预兆。虽然伊出嫁才三四日,却以为是很久很久了。
          伊的哭声,在伊上轿时痉挛得尤其厉害,所以母亲的耳边,仿佛还听着那哭声。好像那盛礼,并不是喜事,是将女儿拖送到恶命运的领土去。
          一天晚间,母亲同父亲说:“翠儿嫁了这几天,我的心神总是不安一一好像就觉得吴家少爷的病很厉害。”
    “这不过是心里的疑惑,哪有的事?我们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难道只一个女儿就是这样不幸么?”父亲自信地说。
          这时候隐隐听着外面大门,有人紧急敲着,这声音是冷峭而且锐利,刺进伊的双亲的心中,都战栗了。
          不久,李妈没有表情地从外边来,蓦然地说:“吴家派人来送信,说新姑爷——申时去世了!”伊的双亲的心,是碎裂了。昏昏的灯光,笼罩了全室,好像有无数阴灵隐伏在这昏沉的阴影里。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所描绘的乡土,是一个隔绝的、蒙昧的病态乡土,台静农始终在批判与怜悯的“矛盾”中艰难创作。
    B.小说开头,在期待着吴家少爷出殡的人群中,有些妇女“含了眼泪”怅望,同情怜悯着新寡妇的遭遇,这些人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是有本质区别的。
    C.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吴家少爷出殡的场景设置在“晚春的一个早上”。作者有意将季节安排在“晚春”,“晚春”是春天的结束,有暗指吴家少爷“死于盛年”的意思。
    D.小说以乡风民俗为叙述主线,以场景展示为叙述模式,展示了吴家少爷出殡、翠儿婚事的商定和出嫁后众人的交谈等主要场景。
    (2)文中划线处都写到“烛焰”,请结合小说内容理解其意蕴。
    (3)简要分析“冲喜”这一习俗在小说中的作用。

    发布:2025/1/1 4:0:1组卷:9引用:5难度:0.5
  • 16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上有骏马
    何鸿
          苍穹之下,勇士越野车离巴颜喀拉山脚下的军马群越来越近。这是海拔4100米的巴塘草原,四周拱卫着连绵的雪山。
          眺望草原深处,可以看到马群。是的,那远远的几簇与天空相接、缓慢有序地游移在大地上的褐色“云团”,应该就是骑兵连外训营地的军马群了。
          半开的车窗冲进来一股大风,猛力地撕扯我系在脑后的马尾长发。窗外,有个高大的黑影突然一闪而过,我和车上另一位女孩不约而同一起欢呼:“马!军马!”越野车停在了一道长长的沟壑前。草滩上,两名身披宽大迷彩雨衣的战士各牵着一匹马,踩着泥泞的草地,向我们走来。战马,真正的战马!
          我们幸运地得到特许,经骑兵班长的指教,骑上了配鞍的军马。一切来得有些突然。我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真的骑在一匹黑色战马结实的背上抓着缰绳。
          黑马甩了甩浓密的马尾,平和地凝视着远方,那棕黑晶莹的眸子映衬出圣洁的雪山之巅。我眼底一热,眼角竟然滚下一行泪水。
          我们到来的这个时节,草原上的各种植物渐次醒来。先冒出来的绿色小草装扮着荒芜的大地。裸露的沙土上,一簇簇、一团团地盛开着白色的蒲公英。
          这时候,我注意到那位满身尘土的战士一直在马侧面两米开外徒步跟着,他应该是我平生见到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骑兵。
    “它,有没有名字?”我虽然不善言辞,此刻还是觉得应该和一名真正的骑兵说点什么。“它是53号。”“53号?”听到黑马并没有名字,我不免有些怅然。“它多大了?”我不甘心地问。“23岁,算是老马了。”骑兵解释道。
          一匹老马,难怪这么温顺。我恍然明白他们刚才为什么牵马走来,而不是骑马过来。“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唐朝诗人戎昱在塞上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去年秋天,在重庆我看了英国舞台剧《战马》。那匹名叫乔伊的老马从战场归来时已是奄奄一息,主人为寻找乔伊参战负伤,双眼失明;硝烟未尽,咫尺天涯,主人在绝望的思念中吹响了伴随他们成长的哨音,乔伊奇迹般挣扎着重新站起来,循声走向主人……剧中主题曲一直萦绕在我心底,保持着一种新鲜而锐利的力量。
          53号马在一块青草旺盛的地方,步子停了下来。我下意识地拉紧缰绳想要它往前走。年轻的骑兵上前来说:“我来牵它走吧。嗯,要不就在这让它吃会儿草吧。”我意识到他是心疼马,又或许是我们这些来访的作家、记者耽误马吃草了。而且,年轻骑兵在草地上一直跟着马走了这么久,我也于心不忍。
    “放马不枯燥吗?”“不!其实很有趣的,马也有感情的。”“马有感情?”对陌生新鲜的事情,我习惯打破砂锅问到底。
          年轻骑兵一说起自己的马,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遇到过这样一匹马,平时训练的时候,过障碍它总是过不去。可我一点都没嫌弃它,也没有因为我们训练不过关就责骂它一句,还是一直对它好,精心护理它。在最后考核的时候,不知怎么地,那一天它突然就能过去了,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
          我惊奇地望着这名年轻的骑兵。他头顶是辽远的天空,岩石般的云层在大风的推动下翻涌变幻。他的身后是上百匹威武的战马,正在生机勃勃的草原上无比惬意地啃着青草。骑兵黝黑皲裂的脸上,有了几道绽放的笑纹。
    “那,你们怎么吃饭?”“呵呵,在草原上,马可比人重要!我们吃不吃都没什么,马一定得吃饱。”他又严肃起来,认真地说,“马吃不饱很快就会瘦。马瘦了就容易生病,抵抗不了草原上漫长的冬天。”
    “你二十几了?”我随口一问。“明年就20岁了。”骑兵说。我下意识地仔细打量了一下他。高原上的战士常常风餐露宿,加之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确实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云层里翻滚着高原上独有的敬畏与忧伤,空旷与寂静揉捻在一起,静静陪伴着骑兵与马群。不知什么时候,我眼里不可抑制地滚动着热泪
          我相信,每一名寂寞的骑兵都在等待一种新的召唤,他们时刻准备着。
    (节选自《解放军报》)(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战士一直在马侧面两米开外徒步跟着”,是因为不信任“我”的骑术,要保护“我”的安全。
    B.战马没有名字,骑兵也没说出自己的名字,作者意在说明战马和骑兵是默默奉献的边疆守卫者,同时也说明骑兵是个不善言辞的人。
    C.“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作者引用唐代诗人戎昱的诗句,表现了战士面对老马的伤感。
    D.“一种新鲜而锐利的力量”,“新鲜”指马与人的情感让人意外,“锐利”指这种情感深入灵魂。
    (2)“我眼底一热,眼角竟然滚下一行泪水”“我眼里不可抑制地滚动着热泪”请简要分析“我”两次流泪的主要原因。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文中插入“英国舞台剧《战马》”的内容。

    发布:2025/1/1 4:0:1组卷:10引用:3难度:0.5
  • 170.压缩下面语段,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机械制造尤其是智能制造对技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技能,而且要求技术创新。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大国工匠》纪录片中的那些卓越工匠,不仅具有高超的技艺,而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能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能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发布:2025/1/1 4:0:1组卷:17引用:3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