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441
更新:2025年06月20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1186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1691.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8 月 8 日,九寨沟地震发生 18 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的机器,写了篇新闻稿,写作用时 25 秒。 稿件用词准确,行文流畅,且地形天气面面俱到,即便专业记者临阵受命,成品也不过如此。再考 虑到 25 秒的写作时间,人类完败了。
人工智能正在向高端职位进军。有人预言,除了华尔街的交易员,像律师、会计、医师等高端 职位,也将大量地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埃隆•马斯克说在未来 20 年,全球 12%至 15%的劳动力将因 为人工智能而失业。李开复则认为,10 至 15 年之后,也许 50%的人就可能要面临工作部分或全部 被取代的局面。
“每一轮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一轮工作革命,人工智能将大量淘汰传统劳动力,很显然也会有 不少行业,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消亡。”陶庆华说,“但也要看到,人工智能会创造高端的新型 的产业需求,从而带来劳动者的转型升级。所以,只有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摘编自《人工智能来了,你的饭碗会被拿走吗》,2017 年 9 月 14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近年,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全球关注和辩论的焦点。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迅速演进会导致人类的工作机会大量缩减,甚至会对人类文明造成毁灭性冲击。但戴尔表示,他本人对人工智能并不恐 慌。他认为技术就是要推动人的潜力最大化。任何一种新技术或者新工具可以有好的用途,也可以有坏的用途。“技术发展不应成为我们害怕的理由。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人与机器合作的世界。”戴尔 还谈到,新的技术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等。就如同劳动力和资本,数据已成为 一个新的经济投入要素。“数据是一种新的力量,正在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摘编自《迈克尔•戴尔:人工智能时代是人加机,而非机减人》,2017 年 9 月 29 日新华网)材料三:
预计到 2020 年时,与全球数字化转型相关的行业增加值将达到近 20 万亿美元,中国约有 69%的企业将数字业务发展作为未来一年内的首要任务。对于企业来讲,数字时代已然来临。 在未来,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服务需求的主题,依靠类似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将把渠道内的客户服务与效率提升到极致。可以预见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 别、智能匹配、智能解答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送。
(摘编自《AI 将改变客户体验,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17 年 9 月 29 日环球网) 材料四:
目前人工智能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毫无疑问都只是停留在弱人工智能的水平。我们现在缺乏一个建立在与认知科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知识成就基础之上的能真正解析人类智能之谜的理论。诚 然,人类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从理论上讲,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 能达到。可是,当前智能机器与人类的差距显然是存在的,智能机器与人的本质差异可能就在“个 性”方面。理论上讲,软硬件完全相同的机器之间,是无所谓“个性”的,而人的重要的特征就在 于拥有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性。
就技术而言,不管是智能实体还是网络虚拟人,如果不能深入解析人类心智本身,则雷•库兹 韦尔预言的奇点,即在 2029 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的梦想就不可能到来。因 此,深入解析人类“自由意志”和“个性”的本质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目标的必经之路。但如果这个 目标能够实现,一旦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人类将不得不面临新的伦理与现实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发展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017 年 4 月 25 日中国社会科学网)(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相关情况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四则材料以人工智能为论述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发展做出了探究,展现了其深远的 社会影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B.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人工智能创造的高端新 型产业中难有用武之地。
C.数字时代,个性化和预测将成为消费者客户的重要需求,而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企业 将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
D.成功解析了人类智能之谜,就可以使机器具备自由意志,从而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 智能的梦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九寨沟地震中,机器高效的新闻稿写作,宣告了在新闻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完胜。
B.戴尔对人工智能并不恐慌,因为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使我们拥有更好的商业、社会和教育环境。
C.未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可以获得更方便、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D.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人类能达到的智能水平,通过相应的渠道机器完全可以达到。
E.尽管人工智能已取得巨大进步,但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人工智能的发展进步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利弊。发布:2024/12/18 9:0:1组卷:9引用:9难度:0.7169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动画电影一直是电影市场里的一个重要类型。新时代技术和思想革新,即使在“旧瓶装新酒”的模子下,老的故事也焕发新的生机,中国动画电影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无论何种电影,最核心的基础来自于故事脚本,而中国动画电影的剧本往往直接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神话或者民间故事。上个世纪最为有名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本世纪初较具代表性的《宝莲灯》,以及近些年的《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基本上都是根据《西游记》《封神榜》等传统神话故事改编的,而这些改编还有对故事局部乃至全面的解构,以此不断适应社会和观者的需求,但最重要的还在于传统故事切合着动画的形式表达,给艺术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支持。
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动画电影,其表现也离不开传统工艺的支持。虽然现在动画电影已经进化到采用电脑技术绘画,但是大部分中国动画,尤其是主打中国风的电影都离不开传统的绘画工艺,比如京剧、剪纸、皮影、壁画、水墨画等。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以写意的水墨画加上悠扬的古琴展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虽然聚焦到中华文化,但最终也是在适应市场需要的同时输出美国文化。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必须要守住传统文化的优秀根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
中国动画电影在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走向服务金钱、粗制滥造的下坡路。尤其是在美国迪士尼和日本吉卜力电影的冲击下,中国动画开始走向山寨模仿之路。但可喜的是,中国动画影人以卧薪尝胆的姿态在韬光养晦。2015年,《大圣归来》开启了中国动画市场新的纪元,通过技术与故事的精心打磨,使得电影突破了国产动画长期以来低龄化的现象,形成了一拨“中国风”动画的观影热潮。此后的《大鱼海棠》,同样坚守传统美学风格,以《搜神记》《山海经》《庄子•逍遥游》的故事和插图作为视觉设计的主要来源,既结合了传统故事和艺术手法,又展现了新的民族文化。
一部电影要获得最终的成功,最重要的在它所传递的价值体系。当人们对这些中国传统故事进行解构时,既要保留文化中优秀的精华,也要敢于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糟粕,同时能够兼顾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哪吒闹海》中哪吒选择承担自己命运时,一个说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说“拆骨还父,析肉还母”。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看了全片就能发现这其中对亲情的描写已经有了新的进步。尤其是哪吒和母亲踢毽子的设计,以及电影中倒叙回放父亲对他的关爱,都表现出对亲情的刻画。这种陪伴与理解也正是时代所宣扬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总之,在以传统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依托进行动画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坚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尤其是在对传统故事的反复解构中,既要能够熟练运用电影技术,更要把握住人物故事的矛盾冲突点。
(摘编自谭若丽《文化彰显与思想革新:中国动画电影的“解构攻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动画电影是重要的电影类型,通过技术革新和故事创新获得了新的发展。
B.中国动画电影往往会反复叙说和利用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的神话或民间故事。
C.动画电影多数运用电脑技术绘画,而中国风动画只能使用传统绘画工艺制作。
D.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要突破原有的价值体系,创新传承,与时俱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思路上,先谈传承的重要性,再说突破困境,最后论及价值体系的发展。
B.文章第二段以多部不同阶段的动画电影为例子,论证传统故事对创作的灵感支持。
C.文章在论证传统绘画工艺的作用时,将《小蝌蚪找妈妈》与《花木兰》做了对比。
D.文章既指出中国动画电影应走的振兴发展之路,也摆出了问题与挑战,较为客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故事的解构不是全盘否定旧的,而是寻找新的叙事点,做新的解读。
B.动画可以把真实人、物难以达到的夸张和想象发挥到极致,与中国传统故事的内容契合。
C.中国动画电影存在低龄化问题,认为动画片是小朋友看的,从而导致电影受众受到限制。
D.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文学作品渗透到动画电影中去,成为电影获得成功的关键。发布:2024/12/18 8:30:3组卷:6引用:1难度:0.61693.《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发布:2024/12/18 8:30:1组卷:29引用:5难度:0.7169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叙述视角即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传统上小说的叙述视角主要有: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等。这种分类出发点比较简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混淆了“谁说”和“谁看”,导致了研究的混乱。
②20世纪以来,不同的叙述视角分类进入小说研究领域,其中热奈特的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的分类被广泛接受。零聚焦即通常所谓的“全知视角”,叙述者如上帝一般全知全能,不仅知道作品中人物的公开言行,而且对人物的内心深处的私密想法、秘而不宣的情绪和不可示人的动机全都了如指掌。对于《巴黎圣母院》而言,零聚焦的叙述视角可以充分体现叙述者主体意识,对于描述宏伟的社会画卷和一个庞大的故事结构而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在小说中占据了主体地位。
③一般而言,叙述者在文本中有很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叙述者的干预功能。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而言,零聚焦叙述角度下的叙述者居高临下并全知全能,干预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的一个干预功能就是召唤受述者,即小说的读者,以期引起受述者的注意。例如:“若承蒙看官同意,我们不妨就竭力开动脑筋,想象看官跟我们一道,夹杂在穿着短上衣、半截衫、短袄的嘈杂人群中间,跨进大厅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文中的“看官”即读者,叙述者直接将受述者引入叙述,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并产生参与其中之感。
④除此之外,叙述者还可以采用评论性的干预。评论干预主要用来对文章的叙述进行补充说明,或是表达叙述者本人对被叙述的事件和人物的态度和观点。例如:“但是,对于可怜的红衣主教来说,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与这般没有教养的人为伴,看来这杯苦酒非饮到底不可了。”这种干预的主要功能就是补充情节,引导受述者的注意力,这不但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完整,也可以使读者顺着作者的思路,被作者“牵着鼻子”走。
⑤内聚焦经常被称为内视角,叙述者的视角和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角相重合,一般为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者和作品中的某个人物知道的同样多。对于作品中事件的来龙去脉,在作品中的人物未发现之前,叙述者不能向受述者提供任何信息。例如:“这个男人……他穿着教士的服装。当他从人群中跳出来的时候,一直没有注意他的甘果瓦立刻就认出了他。‘真的,’甘果瓦惊呼道,‘这是我那艾尔美斯式的老师堂•克洛德•孚罗洛副主教呀!’”这段话的叙述者还是作者,但是他的视角却和作品中的人物甘果瓦的视角完全一致,受述者从叙述者接收到的信息完全和甘果瓦得到的信息一致。内聚焦叙述角度利用作品中的人物来叙述,自然就会令读者感到亲切和真实。尤其是一些人物内心隐秘的东西,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袒露比通过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更真实、更可信。
⑥总之,《巴黎圣母院》中的各种叙述视角的使用及其完美融合,不仅帮助雨果顺利地完成小说的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同时文本叙述视角本身就是一大创新,值得我们关注并继续研究。
(摘编自田华《多种叙述视角的完美融合——<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浅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述视角的传统分类,混淆了“谁说”和“谁看”,这导致了相关研究混乱。
B.在零聚焦叙述视角下,叙述者对人物内心深处的一切想法、情绪和动机了如指掌。
C.干预功能是叙述者在文本中最主要的功能,干预功能之一是引起小说读者的注意。
D.当叙述者的视角和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视角相重合时,叙述者就是作品中某一人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比较两种视角分类,为论证不同叙述视角运用及其效果奠定基础。
B.文章第④段先引出评论性干预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事例阐述其作用、意义。
C.文章第⑤段例举《巴黎圣母院》中的内容,旨在论述内聚焦视角的叙述功能。
D.文章的论证结构清晰,论述了零聚焦视角和内聚焦视角在小说中的功能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零聚焦视角在《巴黎圣母院》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这视角也是作者的最佳选择。
B.零聚焦角度下的叙述者干预作用明显,既能补充说明,又能引导受述者的注意。
C.内聚焦角度以作品中人物的见闻来叙述,能够向读者提供叙述者不知道的信息。
D.《巴黎圣母院》如果采用单一视角,可能会在情节推进和人物塑造上遇到挑战。发布:2024/12/18 8:0:9组卷:24引用:5难度:0.5169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付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它方式获得收益。
(2)近两年,知识付费迅速兴起。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行业对于2017年度知识服务总体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表示乐观。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3)为什么会这样,到底收费是趋势,还是免费是趋势?
(4)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又代表着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造成了收费与不收费的两难。
(5)首先,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6)在低收入阶段,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没有更多的钱用于知识付费。近两年,知识收费兴起,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改变的现实。知识付费光荣,这是需求升级决定的。这个过程刚刚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
(7)在知识需求与支付能力增长时,学习和付费不可持续,可能有许多具体原因。一是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二是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这要求知识提供者从以自我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
(8)其次,免费经济兴起,知识服务化正成为潮流。
(9)在中国,知识付费还没火透,迎头撞上了免费浪潮。这就好比信用卡还没普及,移动支付又要取代信用卡。当两步合为一步,混合现象就出现了。
(10)知识免费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而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例如云服务中的SaaS,是指软件产品不收费,按软件使用(即服务)收费。本质上,是将知识的业态从产品业态升级到服务业态。
(11)这说明,知识产品收费只是初级业态,相当于知识制造业。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更高级的业态,相当于知识服务业。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之前的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因落后而不收费与因先进而不收费,叠合在一起。
(12)在两次浪潮合成一股的特殊国情条件下,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最合理的方式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13)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知识。问题提出与解决不到点、不到位,就不能怪学生不到课。要围绕问题的“到点率”“到位率”,来提高“到课率”。
(14)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下载商业研究报告,不付费是不对的。但只靠版权收费,收的是小钱。如果通过服务附加价值,比如以用户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线,根据用户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持续地提供每一步的研究线索和信息,甚至与咨询服务结合起来,可以收到比版权费更多的服务货。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让在线支付手段更便捷,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开发针对效果付费的打赏制度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自2018-01-18新华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付费当下主要指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付报酬。
B.知识付费近年迅速兴起,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愿意持续付费的用户很少。
C.知识提供者如果不从以自我中心向以读者为中心转型,知识付费很难持续。
D.社会在发展,知识付费产品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知识,从不付费到付费是历史性进步,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更是进步。
B.知识付费发展没完成,知识产品免费迅速到来,中国出现了知识付费还是免费的两难。
C.我国在人民群众未解决温饱奔入小康之前,知识产品都是免费提供的。
D.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知识付费最理想的发展方向。
(3)根据作者观点,下列属于知识服务收费的一项是
A.ACDSee看图软件提供免费下载,用户可付费获取该软件的素材、教程、后续升级服务。
B.成龙主演的《急先锋》时下异常火爆,风行网开启“超前点映”付费模式。
C.育星教育网为广大老师提供各类试题付费下载。
D.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可以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
(4)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知识到底该付费还是免费,作者的最终结论是什么?简要分析。发布:2024/12/18 8:0:1组卷:7引用:2难度:0.5169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8 7:30:8组卷:112引用:5难度:0.9169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注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选自(清)姚鼐《登泰山记》)(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下列对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衡山,中岳嵩山,南岳恒山。
B.阴,山北水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是清高宗皇帝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幅泰山日出变化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数百字,却充分表现出作者雪后登山的独特情趣。发布:2024/12/18 7:0:1组卷:9引用:3难度:0.5169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 B.举匏樽以相属 举:全,都 C.知不可乎骤得 骤:一下子 D.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人称对方字表示尊敬。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C.“七月既望”的“既望”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阴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初二叫“既朔”。
D.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郭”,外面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既紧扣上文的“水”与“月”,又引出下文。
B.记游类文体往往景、情、理契合无间,选段基于写景、抒情,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体现了作者的哲理之思。
C.苏轼化身文中的“主”“客”,既以“自问”倾诉人生苦恼与困惑,也以“自答”化解。
D.选文语言整散结合,韵脚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颇具苏轼“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面对客人的悲伤,苏子是如何劝说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发布:2024/12/18 7:0:1组卷:1引用:2难度:0.61699.如果薛宝钗穿越到现代,成为你的同班同学,你认为她在班级里适合担任哪项职务(只能选取一项职务)?请你写出她可以担任的职务名称,并阐述理由,不超过180个字。
发布:2024/12/18 7:0:1组卷:0引用:8难度:0.7170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将刘裕和刘义隆北伐的功过、胜败做对比,其中“
(3)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用“发布:2024/12/18 6:30:2组卷:143引用:6难度: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