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441 更新:2025年06月20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1186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1731.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8 0:30:1组卷:83引用:4难度:0.8
  • 173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8 0:30:1组卷:105引用:4难度:0.9
  • 173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发布:2024/12/17 23:30:7组卷:201引用:46难度:0.9
  • 173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23:30:7组卷:65引用:4难度:0.8
  • 173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发布:2024/12/17 23:30:7组卷:673引用:24难度:0.5
  • 173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因为它曾经迸发出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悲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组组文章积集在一起,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的时代风貌。
          新华社发表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夏粮丰收》一文引发了“凤阳大包干”的报道潮,凤阳县小岗村的“小岗大包干”创举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关广梅现象》引发的“社资”之争发人深省,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程。
    《报章里的改革史》,
     
    。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作者和编者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前途和安危,勇敢地喊出的声音。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一锤定音。
    B.《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C.《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
    D.《关广梅现象》也是一石击破水中天,爆出发人深省的“社资”之争,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明确论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B.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C.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需要改革创新,越是充满艰难险阻。
    D.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振聋发聩
    B.地覆天翻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醍醐灌顶
    C.排山倒海 叱咤风云 十风五雨 振聋发聩
    D.地覆天翻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醍醐灌顶

    发布:2024/12/17 23:0:2组卷:7引用:3难度:0.7
  • 173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23:0:2组卷:41引用:4难度:0.7
  • 17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23:0:2组卷:167引用:9难度:0.9
  • 173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注]①七叔祖:黄注,曾任终南阳主簿。旧题:旧时题诗的遗进。②“壮……句:形容黄注意气非凡。③康瓠;空壶,一说破罐。④豫章:大木。樟类乔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七叔祖气概、才情与悲剧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包含无限的沉痛惋惜之情。
    B.颔联具体阐发七叔祖的“壮气”。塑造他才力纵横而睥睨世俗、侠肝义胆的形象。
    C.“眷然挥涕”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了斯人已逝,诗人哀伤不已的不尽追思的情感。
    D.诗人见七叔祖旧题而引发感怆,念祖感怀:诗歌笔力较重,对仗工稳,深刻沉着。
    (2)“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有何含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发布:2024/12/17 23:0:2组卷:14引用:9难度:0.6
  • 1740.根据《红楼梦》相关内容,完成(1)(2)小题。
    (1)《红楼梦》中,“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分别指哪两组人物?请选择一组,结合原著谈谈他们的爱情悲剧。
    (2)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真”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请你从《红楼梦》中试举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内容,分析该人物形象的“真”。

    发布:2024/12/17 22:30:2组卷:23引用:2难度:0.8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