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 |
专题复习
温故知新
统编版
浏览次数:435
更新:2025年06月20日
|
![]() |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1180
更新:2025年05月27日
|
175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
(2)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韶》:舜时古乐曲名。《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倩:笑得好看。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素:白底。商:子夏名商。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乐舞不单是娱乐问题,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应注意形式美和内容的善。
B.孔子说能够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思想。
C.孔子认为:外表礼节仪式同内心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D.孔子认为:一个人质朴多了,就会像个粗俗品质低下的人,文采多了,就像个虚伪浮夸的人。
(2)简要分析“尽善尽美”“绘事后素”“文质彬彬”分别阐述了怎样的观点?发布:2024/12/17 20:30:1组卷:3引用:2难度:0.61752.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②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③当然,“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④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
⑤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
⑥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发布:2024/12/17 20:30:1组卷:9引用:2难度:0.7175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我跟着那青年女子,不久就来到一座很整洁的小房子前,那房子还有明亮亮的半圆形小窗户,房前有一个铺满石子的小四方院,你也可以说是还长满了被精心栽培而香气四溢的鲜花的小花园。窗子上挂着纱帘,纱帘的中间没扯上。透过窗棂可以看到一个弧形绿色大屏风或一把扇子,还有一张小桌和一把大椅子,我不禁想姨奶奶那时也许正好不神气地坐在那儿呢。
我的鞋那时已处于万般凄惨的境况了,鞋底已一片一片地掉了,鞋帮也破绽得难以被再认为是鞋了。我的帽(也被我用作睡帽)又扁又皱,就是被扔到垃圾堆上的脱了柄的破镐和它相比也不会不好意思了。我的衬衣和长裤上沾着暑气、露水、草屑、肯特的泥土(我在那泥上睡过觉),再加上破烂,当我站在门前时,我姨奶奶小院里的鸟儿也受了惊吓。从离开伦敦后,我的头发就没碰过梳子和刷子。由于没受惯风吹日晒,我的脸、脖子和手都被烤成了紫褐色。我从头到脚都是白垩粉和沙土,就像刚从一座石灰窑里出来一样。就这么一幅样子,还对这幅样子有强烈的自觉,我等着向我那严厉的姨奶奶介绍我自己,让她接受我这样的第一印象。
有那么一会儿时间过去了,客厅窗子依然那么平静,以至我想她可能不在那里。就在这时,从房子里走出一个女人,她帽子上又扎了条头巾,手上带着园艺手套,身披一条像收税人的大围裙那样的大园艺口袋,手拿一把大刀。我马上就知道她是贝西小姐了,因为她大模大样地走出房子,和我可怜的母亲常描述她当初走进我们布兰德斯通鸦巢的花园那大模大样完全一样。
“走开!”贝西小姐摇摇头说,并向空中挥动那把刀做了个砍的动作,“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
她走到花园的一角,弯腰去挖一棵小树的根时,我战战兢兢地望着她。我勇气丧尽,只抱着豁出去的想法了,于是我轻轻走过去,在她身边站下,用手指碰碰她。
“对不起,小姐。”我开始说。
她吃惊地抬头看看。
“对不起,姨奶奶。”
“呃嘿?”贝西小姐叫道,我还从没听过人们用这么吃惊的口气说话呢。
“对不起,姨奶奶。我是你的孙子。”
“哦,上帝!”我姨奶奶说着,一下坐到了花园的小径上了。
“我是大卫•科波菲尔,从萨福克的布兰德斯通来的—我出生的那晚,你去过那儿,见到了我亲爱的妈妈。她死后,我很不快活,我被冷落,不能上学被迫去独立谋生,干不适合我干的苦活。所以我跑到你这里来。我刚动身就被人抢劫了,只好一路走来,从动身后,我就没上床睡过觉。”说到这里,我的自制力全丧失了;我的双手动了动,本意是向她指明我那褴褛行状,证实我所受的苦难,可我就一下大哭了起来,我想这场哭已憋在我心里整整一个星期了。
我姨奶奶脸上只剩下惊诧的表情,坐在石子上两眼瞪着我;我一开始大哭,她就连忙起身,抓住我的衣领,把我带进了客厅。在客厅里,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一个高厨的锁,从中取出几个瓶子,然后把每个瓶子里的玩艺都朝我嘴里倒一点。我想她是想都没想就拿出那几个瓶子的,因为我至今肯定说我当时尝到了茴香汁、鱼酱、色拉油。由于我依然很伤心,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呜咽,她向我投下这些滋补剂后就把我放到沙发上,在我脑袋下垫一条披肩,又把她头上的头巾取下垫到我脚下,以免我会把沙发套弄脏。然后,她就坐在我前面说过的绿色大扇子或屏风后,这一来我就看不见她的脸了;她每隔一分钟就叫一声“上帝!”,像号炮一样。
我姨奶奶个头高高的,神色严厉,但并不难看。她的脸上,她的声音里,她的步态举止中,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刚毅,足以说明她往日在像我母亲那般软弱的人身上可产生的影响;她容貌还可算秀丽,虽然面客坚定严肃。我特别注意的是她有一双十分机灵明亮的眼睛。在我认为是种包头布(我说的是那便帽,当时那玩艺比现在更流行,帽两边有系在脖子上的带子)下,她灰白的头发简单朴素向两边分开。她着的衣是浅紫色的,很整齐干净,只是尺寸很紧,好像她想尽可能减少挂碍。我记得当时我认为她的衣看上去极像剪去了不必要的下摆的骑装。她在襟前挂着一个金表,金表还配有链子和一些挂饰;如果我能从其大小和式样判断,那表应是男子用的。她喉部有一块约模是衬衣领口的东西,腕部露出像衬衣袖口的东西。
那个房间就像珍妮或我姨奶奶一样整洁。就在刚才我放下笔回忆那房间时,带着花香的海风又吹进来了;我还又看见擦得铮亮的老式家具,弧形窗里绿扇子附近我姨奶奶的那把凛然的大椅子和桌子,粗毛地毯,壶架,两只金丝雀,古磁器,装满干玫瑰叶的酒罐,放置各种器皿的高橱架,还有和这一切极不协调的——脏兮兮躺在沙发上打量这一切的我。
珍妮去烧洗澡水了。洗澡实在是很大的享受。我开始感到因曾睡在野地而四肢疼痛,而我又那么疲乏虚弱,几乎无法让眼连续睁开五分钟。我洗澡之后,她们——姨奶奶和珍妮——给我穿上本是狄克先生的衬衣和裤子,又用两或三条披巾把我裹上。我像一捆什么呢,我也说不上,但我觉得是热哄哄的一捆。我觉得很乏,极想睡,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贝西姨奶奶挥动那把刀并做砍的动作,说道“快走开!这里不许男孩来!”可以看出她有重女轻男的思想。
B.作者虽然没有详细描写大卫来投奔姨奶奶的原因和经过,只用几句话加以概括,但足以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C.近距离观察和接触贝西姨奶奶后,大卫发现她外刚内柔,也很亲切,并不像从母亲那听到的那么严厉和傲慢。
D.洗完澡之后,我之所以“很快就又倒到沙发上睡着了”,不仅因为疲乏至极,还因为在这里获得了温暖和安全感。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描写我衣衫褴褛的情况,不仅写出了我的惨状及一路走来的不易,还为下文姨奶奶见到我之后的反应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大卫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结构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C.倒数第二段描写大卫回忆当时贝西姨奶奶屋内的摆设,“不协调”“脏兮兮”两个词刻画出他当时惴惴不安的心理。
D.本文主要记叙了大卫•科波菲尔前来投奔姨奶奶贝西,姨奶奶见到大卫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和做法,语言真实而细腻。
(3)节选部分重点刻画了贝西姨奶奶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4)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发布:2024/12/17 20:30:1组卷:11引用:6难度:0.5175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儒家的精神趣旨,可以概括成三个字,那就是“拿得起”;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有为”;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张”。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儒家好比是粮食店,是精神的加油站。人没有饭吃,活不成;
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人的方方面面的精神需求,都可以在中国哲学中得到解决。发布:2024/12/17 20:30:1组卷:26引用:5难度:0.717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19:30:2组卷:49引用:6难度:0.81756.阅读《红楼梦》(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选文一 刘姥姥带着板儿过这边屋里来。那凤姐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那灰,慢慢的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刘姥姥在炕沿上坐下,板儿躲在背后。①凤姐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凤姐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等奶奶的示下。”凤姐儿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事就罢,得闲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平儿回了,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平儿出去,一会进来说:“没什么紧事,我叫他们散了。”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fèn)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所为何来?只得忍耻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忙命快传饭来,一时传了一桌客饭,摆在东屋里,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凤姐叫过周瑞家的,问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从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也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②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取材于第6回)选文二 鸳鸯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刘姥姥道:“姑娘放心。”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锹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凤姐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③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刘姥姥便伸筷子好容易撮起一个,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闲话,这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④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
(取材于第40回)(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乙)也是亲戚们的情(fèn)
(丙)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A.“嗔”是“追问”的意思,横线上应填“份”,“度”读作“duó”。
B.“嗔”是“追问”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分”,“度”读作“dù”。
C.“嗔”是“责怪”的意思,横线上应填“分”,“度”读作“duó”。
D.“嗔”是“责怪”的意思,横线上应填“份”,“度”读作“dù”。
(2)下列对选文中凤姐四次“笑”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处:因再次见到刘姥姥而欢喜。
B.第②处:为刘姥姥不嫌钱少而欣慰。
C.第③处:为刘姥姥能饱口福而高兴。
D.第④处:为避免刘姥姥多心而安抚。
(3)周瑞家的在领刘姥姥见凤姐之前,曾跟刘姥姥说凤姐“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请从选文中选择一处凤姐的言行,简要说明体现了她怎样的“心眼子”。
(4)有人认为,刘姥姥身份卑微,言行粗鄙,实则有其精明、自尊的一面。请联系选文中的相关内容,说明其“精明”与“自尊”体现在何处。发布:2024/12/17 19:30:2组卷:32引用:4难度:0.4175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 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 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 ,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 ,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 鼓动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B.爆发 鼓舞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C.暴发 鼓动 挺身而出 舍身取义 D.暴发 鼓舞 临危受命 夙夜在公
A.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B.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D.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27引用:62难度:0.71758.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意境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48引用:5难度:0.5175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并善之。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 帝悦曰:“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承》,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刺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刺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大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上。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按照程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学校教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他帮助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史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
②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
(5)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怎样的方式晓谕他们?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52引用:7难度:0.4176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7 19:0:2组卷:73引用:6难度: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