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知识点挑题

请展开查看知识点列表

>
<
更多>>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热搜题专练
浏览次数:262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已完结
热点预测 中考复习 新题抢练
浏览次数:95 更新:2025年04月24日
  • 2621.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发布:2024/12/10 5:0:1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622.以下对《红楼梦》中相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

    发布:2024/12/10 4:0:1组卷:13引用:6难度:0.5
  • 26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独特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与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之处,这使得继承革命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文化源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信互助、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美德追求。这些优秀道德基因和价值元素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就革命文化而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体现了爱国、为公、自强、勤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的继承与弘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论,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如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忧国忧民、讲信修睦、与人为善、崇尚和合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辩证汲取和发展,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
          从内容上看,革命文化内容丰富,既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人格、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的综合,又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革命实践和文化心理的重大文化成果。可以说,革命文化不仅凝结着高尚的道德资源,还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真理文化。它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深层都蕴含着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等政治目标,社会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共产主义价值诉求,敬业奉献、艰苦朴素等精神品格,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相通和契合之处。这意味弘扬革命文化其实就是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精髓,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文化系统,虽然在不同时空出场,但若将它们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便会发现,二者在目标导向上有着共同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革命文化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在革命时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坚定革命信念,凝聚革命力量,齐心协力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重温和发扬革命精神,是为了激励民众克服改革阻力和困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宗旨就是引领与整合多元价值,树立共同的价值标杆,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汇聚精神动力,从而助推民族复兴目标实现。由此可见,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还有着共同的长远价值目标,在“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这两个重要方面保持了高度统一。这样的内在统一性有助于彼此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助推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材料二
          怎样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认真做好这一工作,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下苦功夫。
          第一,在认识上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特别是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方法途径的认识,打好认识上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文化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得我们对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增添了新的认识。
          第二,在实践上做扎扎实实的工作。从本质上说,红色革命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也只有当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时候,才能形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成为让更多的人主动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所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在实践中的复杂工作过程。建设这一过程起码要经过发掘→制作(研究、创作等)→传播(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立体媒体等)→接受→行动→成效→影响这样几个主要环节。而在这一中心链条周围,还要有若干辅助链条,如组织管理、资金支持、技术设备等等。
          总之,凡是有利于发展繁荣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事,都应当而且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之事也和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从我做起,重在从当下做起。
    (摘编自荣开明《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特征与弘扬》)(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是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文化形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B.要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弘扬革命文化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C.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
    D.当革命文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时,就能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与思想源头,这使得彼此能更好地产生对话与相互作用。
    B.革命文化的价值观念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如今,时代变化了,革命文化也失去其主要的价值和意义。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革命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和长远目标,因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弘扬革命文化。
    D.让红色革命文化成为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具体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一项是
     

    A.某地开发和利用本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提升红色革命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B.某市召开“健全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体制机制”的专题研讨会。
    C.某中学生暑假在外旅游时,顺道参观了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烈士纪念馆。
    D.某企业组织人员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的论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如何传承与弘扬红色革命文化。

    发布:2024/12/10 3:30:1组卷:20引用:5难度:0.5
  • 26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
    杜甫
    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为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请结合全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分析。

    发布:2024/12/10 3:30:1组卷:22引用:10难度:0.6
  • 262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0 3:30:1组卷:21引用:4难度:0.8
  • 2626.阅读下面这两首曲,完成下面小题。
    滚绣球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下列对这两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滚绣球》将悲愤和反抗精神推向高潮,直接指责天地,体现了“字句皆无忌惮”的特点。
    B.“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
    C.杜丽娘因良辰美景空流逝而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的礼赞、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D.《游园》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
    (2)这两首曲表达情感的手法有何不同?

    发布:2024/12/10 3:30:1组卷:41引用:9难度:0.5
  • 2627.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0 3:0:1组卷:84引用:4难度:0.9
  • 2628.强烈的感情色彩是《陈情表》的一大特色。李密在《陈情表》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讲述了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百善孝为先,请选取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亲情的认识。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150字

    发布:2024/12/10 3:0:1组卷:19引用:6难度:0.8
  • 2629.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发布:2024/12/10 3:0:1组卷:28引用:3难度:0.7
  • 26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悲哀的面孔
    [德]海因里希•伯尔
          我站在港口看海鸥时,我的悲哀的面孔引起在这个区巡逻的一名警察的注意。
          我注视着鸥群,此刻,我最向往有一块面包,把它掰成碎块,来喂海鸥。可是,我同它们一样饥饿,一样疲乏。不过,我心中虽然悲楚,却仍感到快乐,因为站在那儿,放眼群鸥,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
          突然,一只警官的手搭在我的肩上,一个声音说道;“跟我走!”同时,这只手使劲扳我的肩膀。我稳稳站定,甩掉那只手,镇静地说:“你发疯了。”
    “同志。”一直还看不见的那个人对我说,“你当心点。”
    “先生。”我答道。
    “这里没有什么先生。”他怒气冲天地喝道,“我们都是同志。”
          此时,他跨前一步,站到我身旁,从侧面打量我,严肃得像一头牛。
    “什么道理……”我要和他理论理论。
    “理由很充分,”他说,“你悲哀的面孔。”
          我笑了。
    “你别笑!”他当真发火了。方才我还以为,或许没有小偷或逃犯好让他逮捕,他因此感到百无聊赖。可是,此刻我看出这是千真万确:他要逮捕我。
    “跟我走……!”
    “为什么?”我镇静地问。
          一不留神,我的左腕已经被套上一条细铁链。就在这一瞬间,我知道,我又完蛋了。
    “为什么?”我又问道。
    “有条法令是——要高高兴兴的。”
    “我蛮高兴么!”我喊叫起来。
    “你的悲哀的面孔……”他摇了摇头。
    “这条法律可是新的呀!”我说。
    “它已经存在三十六个小时了,你必定知道,所有法律都是在宣布之后二十四小时生效的。”“我真的不知道有这条法律。”
    “逃避惩罚是徒劳的。这条法律是前天颁布的,通过所有的扩音器播送。所有的报刊上都发表了。
          帝国全境一切街道、公路上,统统撒了传单。”
          他牵着我走了。此刻,我才感到天气寒冷,才感到委实饥饿难当。想起自己一身污垢,没刮胡子,衣衫褴褛,才想起有法律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我被推到他前面走着,像一个被证实了盗窃罪而被抓走的稻草人似的。街道空荡荡,到警察局路不远,我已料到他们很快又会找理由逮捕我,不过话虽如此,但仍然心情沉重。
          我一路走,一路看到凡是我所碰到的人,无不贴上那种欢乐表情,因为有命令——要高高兴兴的。
          我们很快到了警局。此时汽笛长鸣,鸣笛表示离下班还有十分钟,这是肯定无疑的,因为按照当时国家元首提出的“幸福与肥皂”的口号,每个人下班前都必须洗澡十分钟。
          我们穿过警局空空荡荡的过道,接着,一扇门自动打开,因为在此期间,门卫已向里头通报我们来了。在那些日子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太平盛世,秩序井然,人人努力在白天洗完规定的一磅肥皂,以遵守法律的规定——人人都要干干净净,胡子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副高高兴兴的模样。因而一个被捕者的到来,便是一件大事。
          我们走进一间房间,静悄悄的。我感到,我的脸越发消瘦了。我又累又饿,那种悲哀的幸福感的最后痕迹此时烟消云散,因为,我知道,我完蛋了。
          数秒钟之后,一个穿一身预审员的浅褐色制服的高个子,一声不吭地走进来坐了下来,两眼紧盯着我。
    “职业?”
    “普通同志。”我答道。
    “被捕前干什么?”
    “囚犯。”
          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
    “什么时候?从哪里放出来的?”
    “昨天,十二号监狱,十三号牢房。”
    “当时的罪行?”
    “高兴的面孔。”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
    “讲明白!”预审员说。
    “当时。”我说,“我的高兴的面孔引起一位警察的注意,那天命令全国要悲哀。是首长去世的日子。”
    “刑期多久?”
    “五年。”
    “表现?”
    “不好。”
    “原因?”
    “服劳役太少。”
          预审员站起身子,狠狠地给了我一拳,走出了房间。接着是审讯员,审讯官,初审法官,终审法官,他们一一进来,一一打我,又一一走出房间。最后,由于我的悲哀的面孔,他们判了我十年徒刑,这回的情形,同先前由于我的高兴的面孔判我五年徒刑如出一辙。
          如果在“幸福与肥皂”的口号下,我能熬过此后的十年。我真得想办法什么面孔也别再要了……
    (潘子立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无所事事地站在港口看海鸥。巡逻的警察也正百无聊赖,注意到我游手好闲,因此我被捕。
    B.我因违法被带到警局,看到路上的人们个个高高兴兴。可见警察秉公执法,社会秩序井然。
    C.我被套上铁链,不止因为我“悲哀的面孔”,所以无论我如何解释,也不能逃脱被捕的厄运。
    D.先因“高兴的面孔”被判五年,后因“悲哀的面孔”被判十年,表明我被命运捉弄的无奈。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默默饮悲,确乎美不可言”,既写出了“我”悲喜交加的复杂表情,又为后面“我”的被捕做了铺垫。
    B.“幸福与肥皂”口号下人们的表现,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景,暗示了实施新政对百姓生活的改善。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在冷静客观的叙述语调中,不动声色地将人物的悲哀与社会的荒诞展现在读者面前。
    D.结尾处“我”不想要面孔这一戏剧性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讽刺力量,耐人寻味。
    (3)小说描写“我”受审的场景多用短句,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发布:2024/12/10 2:0:1组卷:14引用:6难度:0.7
login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